国内电煤市场需求仍以普通动力煤(d A =14%~20%)为主,优质动力煤(d A =12%~14%)居次。
出口动力煤灰分一般要求小于12%;高炉喷吹用煤灰分要求在10%左右;现在环保部门要求动力煤的硫分含量一般不得大于1%。
“无级调灰”这种煤炭产品灰分能够在大范围内无级调节,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灵活的煤炭产品新结构。
原煤是指从地上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经筛选加工去掉矸石、黄铁矿等后的煤。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未经加工的毛煤也叫原煤。
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等。
年工作330D ,每天工作16H 。
二班生产,一班检修。
年生产能力:150万T/A 。
日生产能力:4545.45T/D 。
小时生产能力:284.09T/H 。
实际与理论分选密度差值入厂原煤含矸量等级(参考值)煤的发热量等级注:1MJ=1000/4.2大卡=238.095大卡=1000000/4.2卡;5000大卡相当于21.008MJ我国煤的分类指标是什么?我国煤分类国家标准,编号GB5715—86,我国煤炭按煤的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行分类,对无烟煤、烟煤和褐煤采用煤化程度参数进行区分。
(1)无烟煤的分类:无烟煤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煤化程度的指标来区分无烟煤的小,即无烟煤一号、无烟煤二号和无烟煤三号(如表46所示)。
表46 无烟煤的分类(2)烟煤的分类: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指标,烟煤粘结性的参数选用粘结指数和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作指标来区分类别,即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共12类。
(3)褐煤的分类:褐煤采用透光率为煤化程度指标,以区分褐煤和烟煤,并把褐煤划分为褐煤一号和褐煤二号。
同时还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来区分烟煤和褐煤。
表48 褐煤的分类1.煤的用途有哪些?根据煤的性质和各行业对煤炭燃烧和工艺性质的要求,煤的主要用途如下:(1)无烟煤:无烟煤硬度高,机械强度高,固定碳含量高,发热量高,挥发分很低,无粘结性,燃点高,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工业上块煤用于生产合成氨的制气、电石、碳化硅、电极,粉煤用于高炉炼铁喷吹,可以节省焦炭。
无烟块煤是民用的主要燃料,粉煤成型可以生产煤球、蜂窝煤。
(2)贫煤:挥发分低、不结焦,可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
(3)瘦煤:挥发分低,结焦性差,主要用作炼焦配煤。
块煤也可作蒸气机车用煤。
(4)肥煤:粘结性能最强,是炼焦配煤的主要煤种。
工业窑炉:1、按煅烧物料品种可分为:陶瓷窑、水泥窑、玻璃窑、搪瓷窑、石灰窑等;(5)长焰煤:主要作动力和民用燃料。
(6)不粘煤:作动力和民用燃料。
(7)褐煤:主要作发电用煤,也可作气化、液化和热解加工原料。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火电厂用的煤炭质量对锅炉设计和生产过程都是重要的基本依据。
燃料煤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特性,二是灰特性。
煤特性指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
这些指标与燃烧、加工(例如磨成煤粉)、输送和储存有直接关系。
灰特性指煤灰的化学成分、高温下的特性、以及比电阻等。
这些特性对燃烧后的清洁程度,对钢材的腐蚀性以及煤灰的清除等有很大的影响。
动力用煤就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
从商品煤来说,主要有洗混煤、洗中煤、粉煤、末煤等。
劣质煤主要指对锅炉运行不利的多灰分(大于40%)低热值(小于15。
73兆焦/千克)的烟煤、低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水分高热值低的褐煤以及高硫(大于2%)煤等。
煤抗碎强度曾称机械强度。
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
将粒度为60~100毫米的块煤从2米高处自由落到规定厚度的钢板上,然后将落下的煤中大于25毫米的块煤再次落下,共落下三次,以破碎后大于25毫米的块煤占原煤样的质量分数(%)表示煤的抗碎强度。
是气化用煤质量的指标之一。
[按煤化程度煤的分类: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1/2中粘结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符号代表指标: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GR-I~烟煤的粘结性指数,Y~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b~烟煤的奥亚膨胀度,Hdaf~干燥无灰基氢含量,PM~煤样透光率,Qgr.maf~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煤炭粒度分级:特大块(T)~>100mm,大块(D):50~100mm,中块(Z):25~50mm,小块(X):13~25mm,粒煤(L):6~13mm,粉煤(F)<6mm。
煤炭相关级别划分级别名称分级范围/%特低硫煤≤0.50低硫分煤 0.51~1.00 低中硫煤1.01~1.50 中硫分煤 1.51~2.00 中高硫煤 2.01~3.00 高硫分煤 >3.00特低灰煤≤5.00 低灰分煤 5.01~10.00 低中灰煤10.01~20.00 中灰分煤20.01~30.00 中高灰煤 30.01~40.00 高灰分煤 40.01~50.00特低固定碳煤≤45.00 低固定碳煤 45.00~55.00 中等固定碳煤 >55.00~65.00 中高固定碳煤 >65.00~75.00 高固定碳煤 >75.00~85.00 特高固定碳煤 >85.00 表1挥发分等级浮沉试验煤样重量与粒度级别的关系煤泥是指各粒度级煤样浮沉之前冲洗时所得的小于0.5mm煤粉,经沉淀、过滤、烘干之后称重的总量。
合计灰分是各密度级灰分的加权平均值;总计灰分g/cm3含量,有两种计算是合计灰分与煤泥灰分的加权平均值。
P279分选密度1.0方法:一是以该表第二栏合计100.00%计算(表2-8-6第九栏数据即是)。
再一是当采用的理论分选密度小于1.70g/cm3时,以扣除沉矸(+2.00g/cm3)为100%计算;当采用的理论分选密度等于或大于1.70 g/cm3时,以扣除低密度物(-1.50 g/cm3)为100%计算。
浮沉试验前煤样的灰分与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误差,应符合如下要求:煤样中最大粒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煤样灰分小于20%,相对误差不能超过10%;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20%,绝对误差不应超过2%。
煤样中最大粒度小于25mm时:煤样灰分小于15%,相对误差不能超过10%;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15%,绝对误差不应超过1.5%。
测量值-(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绝对误差=真实值测量值-/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相对误差=真实值系统误差:(简单的解释)就是由实验器材所引起的误差偶然误差:(简单的解释)就是由测量者的操作所引起的误差一种是1905年,由亨利(Henry )提出,1911年又被列茵卡尔特(Reinhard )作了补充,因此简称H---R 曲线。
根据物料浮沉实验结果而绘制出的一组曲线,称为可选行曲线。
所谓可选行,它的含义是:按所要求的质量指标,从原料中分选出产品的难易程度。
因此,原料的可选行,与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分选的方法和原料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等因素有关。
H-R 曲线是一组曲线,它包括灰分特性曲线(λ曲线)、浮物曲线(β贝塔曲线)、沉物曲线(θ曲线)、密度曲线(δ德尔塔曲线)和密度1.0±曲线(ε以普西龙曲线)等五条曲线。
如把浮沉试验所用的重液,让其密度间隔无限地减小,则各密度级产物的分量也就无限小,无限小的量可称为“基元”。
于是每个密度级产物中代表其灰分量的那块面积也就近于一条横线段,该线段的长度代表基元灰分。
λ曲线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表示浮物(或沉物)产率与其分界灰分关系的曲线,或者说是小于某一规定密度的浮物(或大于某一规定密度的沉物)累计产率与密度刚好等于该密度时煤的灰分关系曲线。
换而言之也可说,λ曲线是小于某一规定灰分物的产率和这个灰分的关系曲线。
(该密度级物料的平均灰分)密度曲线上任一点在横坐标DA上的读数是既定密度,该既定密度表示某一理论分选密度;该点在曲线左边纵坐标AB上的读数,是小于这个既定密度的浮煤产率。
浮物曲线上的任一点都是表示在某一既定浮煤产率下的浮煤平均灰分或某一既定浮煤灰分下的浮煤产率。
沉物曲线同理密度1.0±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值表示在某一既定分选密度δ时,其邻近密度物的产率(1.0±δγ%)。
从曲线形状还可以看出,分选密度越低,曲线越陡峭,表示邻近密度物含量越多,也就是说分选密度稍有增减,则其邻近物增减幅度较大,故难以分选。
2. 煤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煤岩组成、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热性、磁性、粒度组成、泥化程度等。
分析和研究煤的物理性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它将为煤炭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3. 什么是煤岩组成?煤岩组成可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
它们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别。
镜煤和亮煤都有光泽,但镜煤的断口呈贝壳状,质地较致密。
暗煤和丝炭都无光泽,暗煤的质地坚硬而无层理,丝炭很象碎木屑。
煤岩组成对煤的性质和用途有重要影响。
4. 煤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煤的化学组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根据煤的水分和灰分,可以大致了解煤中有机质质或可燃物的百分含量,如煤的水分和灰分高,则有机质含量就少,因而发热量低、经济价值小;从煤的挥发分可以大致了解到煤中有机物质的性质、煤化程度的高低、粘结性的强弱和发热量的高低。
从煤的固定碳含量可以大致判断其煤化程度,评价其经济价值。
煤的元素分析是指对有机部分的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的组成进行分析。
5.煤中水分存在有哪几种类型?煤的水分是指单位质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的水分有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两种。
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上的水称为外在水分。
外在水分可以借助于机械方法脱除;内在水分只有火力干燥才能脱除。
6.煤的水分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基本指标。
煤的内在水分与煤的煤化程度和内部表面积有关,一般来说变质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经济价值越低。
煤的水分对其贮存、运输、加工和利用均有影响。
在贮存时,水分能加速煤的风化、碎裂、自燃;在运输中,会增加运输量,加大运费,并会增加装车、卸车的困难。
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寒冷地区,水分大的煤在长途运输中会冻结,给卸车造成极大困难。
煤的水分在燃烧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在炼焦时要延长结焦时间,而且影响焦炉的寿命。
7.什么是煤的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