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今年正值“乒乓外交”40周年,作为全程参与见证的亲历者,张燮林谈起这段历史仍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乒乓外交”,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在中美建交中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正如有人所评价的:“在世界体育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单项体育运动,能像‘乒乓外交’那样,引起世界外交格局的重大改变。

”赴日参加世乒赛,“准备死几个人”国际乒联决定第31届世乒赛于1971年3月28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但距离报名截止日期还差10天之时,中国方面仍没有动静,中国队的缺席似乎已成定局。

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来北京邀请我们去参加,他是名古屋爱知大学的校长,很有声望的一个人。

他说,中国队是以前的世界冠军,比赛到了他们家门口,中国队不来参加,很遗憾。

此时中国正在搞“文化大革命”,全国一片混乱,在外交方面,与中国建交或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中有近30个国家与我国发生了外交纠纷。

那时体育战线的主要任务是批判“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体育路线”,一般人也不敢擅自主张进行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

当时正值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我们已经有两届世乒赛没参加了。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们发扬民主讨论。

一部分队员、造反派、体校的学生思想偏左,不赞成去,说体育是为了人民的健康,不搞锦标不搞竞技,那时有“锦标主义”这种提法。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也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说的,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觉得体育是群众活动的事情。

而像我、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等一批人基本都同意去参加。

最后两种意见汇总,报到了总理那边,后来报到毛主席那儿。

我还记得毛主席当时的批示是:“我队应去,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文革”时期训练比较少,六十年代末训练基本停顿,主要是下基层打表演,在群众中推广乒乓球运动。

不过这也算是能起到训练的效果了。

因为缺少对外交流,国际上对手的信息就基本没有了,我们在1970年开始训练,各方面走向正规,赴日前已经去欧洲参加过比赛了,走之前那段时间就加强了训练,开始为四月份在日本的比赛做准备。

有个细节我印象深刻:等到决定要参加比赛,就要球衣啊,我们的球衣质量非常不好,那时候都要穿红的,运动服是全红的,但红色染料不合格,打完球后出了汗,往面包车上的椅子一靠,就是两道红杠杠,椅子都染红了。

这样的形象怎么能去出国呢,这么大一个国家,染料问题还解决不好。

后来把这个情况报到了三座门(军委所在地)主管体育的李德生那里,李德生特批用进口的染料,才做到不褪颜色。

虽说是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领导是支持的。

我们出去打比赛前也开会确定了一些纪律,比如对于金边柬埔寨的郎诺集团,我们不承认它,凡是它出现的场合我们都不出现。

南非因为搞种族隔离,被国际社会制裁,我们在比赛中也会回避它。

老外认为乒乓球代表个人,不讲究这些,我们是代表国家出去的。

美国运动员上了我们的车,十分钟没有人敢理他3月28日下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在名古屋“爱知县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国队备受瞩目,日本警方派出大批警力全方位保护,但国民党特务和日本右翼分子的游行、抗议,甚至投掷燃烧物品等骚扰事件也时有发生。

日本方面,对保安也是非常重视,他们专门配了一个车给中国队用,美国也单独用一辆车,因为这两队人比较多。

其他国家代表队有的合起来坐一辆车,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一趟的样子。

车前都写着国别、车号,所以不会上错车。

4月4日那天正好我们坐在车子里面,准备去体育馆参加训练。

大家在车子里有说有笑的。

这时候进来了一个人,就是科恩啦,长头发的那个。

他们美国队的车开跑了,他一看,还有个车门开着,就进来了。

他进来后一转身,后面就是USA三个大字,那就是美国队了。

我记得那个情景是,他上来以后,结果大家都没有声了,有点沉闷,十分钟没有人敢理他。

运动员庄则栋成为打破尴尬的第一人,他过去和科恩打招呼:“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始终是友好的。

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个礼物,留作纪念。

”科恩高兴得不得了。

翻译向他介绍说:“他就是庄则栋”。

他连连说:“我认识,我认识,他的球打得特别好。

”两人没说上几句,大概不到五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场馆。

我好像听见庄则栋问翻译,你带了礼品没有?然后这个翻译,就拿出来一幅织锦画,记得印的是杭州的风光,下车后,庄则栋就给了他。

说来也奇怪,好像下面有人通知似的,很多日本记者,还有其他记者,就围了上来。

现在想起来,我很佩服那些日本记者,反应真快,那新闻触觉很敏感啊,少说有五六个,一下子都围过来,噼里啪啦,一通照相,就把这个事情炒起来了。

当时苏联正在开二十四大,感觉都把他们的风头压下去了,那几天日本的报纸都是以这个作为头条,我们虽不认识日本字,但十分之一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都是中国和美国友好这类话。

“中美接近了!”成为第二天日本新闻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图文并茂,报道的力度可说是铺天盖地。

科恩后来也精心选择了一件印有表示和平的红、白、蓝三色旗帜,连同印有“Let it Be”(顺其自然)字样的T恤衫,送给庄则栋。

庄则栋和女运动员林美群抽签时,抽到和柬埔寨的运动员一组,就弃权了。

当时好多老外也想不通。

这一届世乒赛,我只参加了一个项目的比赛,和林慧卿一起打混双,最后一场和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组合打,拿了一个混双冠军,也是中国第一个混双冠军。

拿了冠军,马上就要参加记者招待会,当时军管会的人找我谈话,还教我怎么讲,叮嘱我到时要讲打赢了是因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那天,外国记者采访我,问我取得冠军后的心情,我也不回答问题,先发制人,张口就一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我看场下的记者都傻了,不理解,不知咋回事,在下边交头接耳。

现在想想也挺可笑,打赢了好说,打输了呢,那可怎么说?毛泽东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早在第31届世乒赛举办前,中美关系就经历过一些被称为“外交小步舞”的细微缓和,但破解僵局的微妙一刻尚未到来。

3月27日晚,中国队在参加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一次招待会时,中美两国运动员不期而遇,当时双方互打招呼,但当中国队员从翻译处得知这些是美国人时,马上不再搭话。

这件小事,引起中方领导的注意。

无独有偶,3月30日上午,在国际乒联大会期间,中方代表团的秘书长宋中无意中与美国代表团团长斯廷霍文坐到了一张桌子上,两人随意漫谈。

斯廷霍文有意提醒宋中,15天前,美国国务院决定对持有美国护照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员取消一切旅行限制。

中午散会后,斯廷霍文又婉转地探询道:“中国乒乓球运动水平很高,如果美国选手去一次中国,一定能学到许多有益的技术。

也希望中国的乒乓球队选手到美国去。

”到底要不要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主张不邀请的意见占了上风。

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总理,4月6日,毛泽东圈阅报告,退外交部办理。

4月7日世乒赛即将闭幕,美国乒乓球队无缘来华似成定局。

然而4月4日庄则栋与科恩戏剧性的结识,却让事态有了180度的转弯。

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的《改变世界的日子》一书中,详尽记录了这个改变历史决策的诞生过程。

当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为他念《参考资料》有关此事的报导时,毛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的好,还会办外交。

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4月6日晚上,毛泽东提前吃了安眠药,打算睡觉。

11时多,突然,他又说起话来。

吴旭君听了一会儿才听出,大意是:“打电话――王海容――美国队――访华!”(注:王海容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吃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这是毛泽东的嘱咐,也是中央定的一条规矩。

吴旭君不敢做主。

看她没动静,毛生气了:“小吴,你怎么还不去办?”吴旭君故意说自己刚才在吃饭,没听清。

毛信以为真,又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了一遍。

这回听清楚了,真是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吴旭君还是不放心,问毛吃安眠药后说的话算不算数。

毛急了,一挥手,说:“算!赶快办,来不及了!”8日,接待美国乒乓球队的请示便报了上来。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世界舆论为之瞩目。

第一批进入新中国的美国人当美国驻日大使得知此事后,立即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加急电报,国务卿罗杰斯当即将电报送往白宫。

尼克松见了电报时,“又惊又喜”,因为他“从来没有期望中国事务的启动会以乒乓球队的形式来实现”。

尼克松立即批准接受邀请。

4月10日上午10时,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时年23岁的全美乒乓球女冠军康尼•斯威里斯回忆她当年访华的经历时说:“当听说我们获邀去中国时,我又怕又喜。

中国的邀请令我们所有人惊呆了。

我们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历史书和电视,大部分都是负面的。

两名队员选择退出,但我决定成行,我想我们作为受邀客人会受到很好的招待。

”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欢迎美国客人,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

作为回报,美国乒乓球队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这个邀请马上被接受。

他们是直接取道香港来大陆的,当时我们还在香港表演比赛,家里有一批留守的国家队队员接受了接待任务。

后听他们说,根据指示,不能打得很难看,还不能让人吃零蛋,有的还要让球还要故意输掉。

有些群众就不理解,还打来电话质问。

我回北京后有一天晚上,一个电话打到乒乓球队,恰好是我接的。

对方也不说找谁,劈头便严厉地责问:“你们乒乓球队是怎么搞的?国家培养了你们好多年,怎么就这么不争气!打乒乓球竟然输给美帝国主义,太丢我们中国人的脸了……”听到这里,我赶紧向对方检讨,说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刻苦训练,绝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并请他看我们今后的实际行动。

“乒乓外交”成功破冰,促成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周总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终“小球转动了大球”――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成为第一个来华访问的美国在任总统。

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以民间交往的形式打开大门,然后两国首脑再坐在一起会谈,这在世界外交史上也可算精采绝妙。

回访美国,学唱美国歌曲1972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应邀访美。

庄则栋被任命为团长,副团长是李梦华、钱大镛。

张燮林作为男队教练又是运动员的身份,随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

走之前的心情很兴奋,多年的封锁啊!当时还有一个指导思想,即“要尽量做好美国人民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