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培训
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培训
3、增加骨料堵塞的可能。
3 施 工 地 点 集中分布 分布
条状分布
4 灌注方式 自由流动 5 辅助振捣 可方便实施
侧向灌注 不可实施
院 1、原材料控制难度大;
2、运输距离长,要求混凝 土具有足够的保坍能力; 3、受气候环境影响大。
1、混凝土必须一次灌注到 位,无补救措施。
1、混凝土必须具备足够的 自充填、自密实功能。
(2)对于通过灌注口灌注施工的无砟轨道板,侧模与轨道板平
铁齐,安装允许误差为±5mm,侧模板上预留排气孔。 (3)在模板与底座之间的缝隙用土工布或海绵堵漏,注意要封 堵密实,且不得侵入自密实混凝土层内。 (4)分块式模板注意模板交接边的平整,不得出现错边。 (5)立模完成后检查堵漏、固定、支撑情况,并复核模板与轨 道板侧边的密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或重新 立模。
院 (3)含水率控制:细骨料含水率控制在±1% 以内。
(4)储存管理:专仓专用,防水防污染。
建议:当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后,对所用原材料留 样,作标准参照物。
31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配合比
(1)不能仅以扩展度作为充填层混凝土性能评价指标
坍落扩展度应综合充填层混凝土其他性能(表面状态、骨料包裹状态) 确定
塑性膨胀率,%
性能要求 ≤680 3-7 <18 0 ≥0.9 ≥4 0-1
推荐值 650-680
3-6 / / /
4-6 /
10
技术培训
2.1 拌和物性能要求
院
11
技术培训
科 2.2 硬化混凝土性能
项目
铁56d 抗压强度,MPa 56d 抗折强度,MPa 56d 弹性模量,GPa 56d电通量,C 56d抗冻(盐冻法) 56d干燥收缩值,×10-6
粗骨料宜采用5-16mm级配碎石25。
院 5-20mm连续级配
5-16mm连续级配 技术培训
科 3.1 原材料性能 (5)减水剂
铁优质聚羧酸减水剂: ¾ 先消泡再引气工艺 ¾ 含气量适宜(优质) ¾ 保坍性良好(90min)
消除劣质大泡 改善工作性能 保证运输与施工
26
技术培训
3.1 原材料性能
(6)膨胀剂
建议:一旦原材料选定,建议抽样留存各种材料,以备对新进原
材料性能波动的比对检查。 46
技术培训
4.2 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运输
(1)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罐车罐体低
速速转动。正线水平转运必须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运输罐车。
(2)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
5
技术培训
1 概述
科
自自
铁密密
原材料敏感性
实实
混混
凝凝 土土
环境敏感性
特特
点点
时间敏感性
用水量 均质性
施工气候 施工温度
工作性能保持 施工组织
6
技术培训
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 1.1 立C项RTSⅢ背型景板式无砟轨道应用情况
西宝客专
成绵乐客专
成彭支线
7
盘营客专
院
武汉城际铁路
技术培训
科 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
自 2.1 自密实砼拌合物性能
铁密 实 砼 2.2 自密实砼硬化体性能 技 术 要 求 2.3 自密实砼揭板后性能
8
技术培训
2.1 拌和物性能要求
700mm
700mm
院
9
技术培训
科 2.1 拌和物性能要求
拌和物技术要求(试验室参考指标)
项目
铁坍落扩展度,mm T50,s BJ,mm 泌水率,%
L型仪,H2/H1 含气量,%
沈丹客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
技术培训
谭盐宾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年8月·本溪
院
科 目 录 概述
铁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议
2
技术培训
1 概述
自密实混凝土起源于1988 年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 授,开发动力是“日本熟练 工人的减少势必会给混凝土 结构的耐久性带来负面影 响”,1996年在美国得克萨 斯大学讲学时称自密实混凝 土(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工艺、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组织,灌揭板效果应通过验收。 (3)技术培训: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
自密实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33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灌注工艺
灌注漏斗 防溢管
铁排气出浆孔
防溢管
侧模
轨道板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艺:轨道板中间孔单点溜槽连续灌注。
34
技术培训
3
院
技术培训
1 概述
科
铁封闭体系
多重阻碍
4
柔性基础
技术培训
1 概述
序号 项目 工业民用建筑 板式无砟轨道
存在问题
1 使用场合 开放体系
封闭体系
1、气泡无法排出; 2、多余浆体无法排出。
2 阻碍条件 单因素阻碍(钢 多重阻碍(门型钢筋、 1、增加混凝土流动阻力;
筋)
钢筋网片、绝缘卡等) 2、增加混凝土离析的可能。
13
技术培13训
科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铁 无门型筋 自密实混凝土表面状态良好 14
有门型筋 技术培14训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中间孔
院四角位置
自密实混凝土表面局部效果(中间孔和四角位置)
15
技术培15训
科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铁 自密实混凝土断面骨料分部均匀 16
技术培16训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铁(2)不能以泌水来解决充填层混凝土扩展度损失 充填层混凝土切忌泌水(浆)、离析和抓底,泌水不是解决自密实混 凝土扩展度损失的途径。 (3)为了提高充填层混凝土的稳定性,减少混凝土收缩, 应尽量掺用性能优越的混凝土增稠剂、减缩剂。 (4)当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大时,应适当控制混凝土坍 落扩展度损失。 (5)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空气含量和气泡质量。
7 游离CaO含量,%
8
CaO含量,%
技术要求 ≤12
≤0.02 ≤95 ≤3.0 ≤1.0 ≤3.0 ≤1.0
≤10.0
20
技术培训
3.1 原材料性能
(2)矿物掺和料—矿渣粉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密度,g/cm3 MgO含量,% SO 含量,%
3
烧失量,% 氯离子含量,% 比表面积,m2/ kg
铁 侧模板:为保证侧面自密实混凝土外观质量,可采用透气 模板布复合模板或选用高效脱模剂(可参照轨道板厂用脱 模剂)。
42
技术培训
4.1 施工前—防溢管
院 防溢管:轨道板观察孔处需设置防溢管,防溢管高度宜不
小于25cm;对于曲线板则防溢管高度不得低于超高方向轨
道板顶面。
43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压紧装置
28
技术培训
3.2 配合比参数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其配合 比参数如下:
¾粉体材料用量:宜小于580kg/m3 ¾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院 ¾单位体积浆体含量:不宜大于0.40m3
¾氯离子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的0.10% ¾总碱含量:不大于3.0kg/m3 ¾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的4.0%
(a)上部大料斗阀门
36
(b)下部小料斗阀门 技术培训
4.1 施工前—灌注设备
院
37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灌注设备
铁 去除
过滤网:有效防止异物堵塞下料管
,影响灌注施工。
38
防止
技术培训
4.1 施工前—灌注设备
院
39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模板安装
(1)模板与其支护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 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其他荷载。
自密实混凝土侧面外观光洁
17
院
技术培17训
科 3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自
铁密 实
3.1 原材料性能
混
凝
土
配
制
技 3.2 配合比参数
术
18
技术培训
3.1 原材料性能
(1)水泥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1
比表面积,m2/kg
300-350
2
游离氧化钙含量,%
≤1.0
院 3
碱含量,%
4
熟料中的C3A含量,%
5
Cl-含量
指标要求
≥40 ≥6.0 ≥30 ≤1000 ≤1000g/m2 ≤450
12
技术培训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¾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饱满,与底座和轨道板粘结紧密; ¾自密实混凝土表面质量很好,无浮浆和泡沫聚集层、工艺 性大气泡较少;
院 ¾自密实混凝土匀质性好、致密度高,切开断面处骨料分布
均匀。
¾自密实混凝土侧面光滑、致密,无麻面;
4.1 施工前—灌注工艺
院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艺:轨道板中间孔单点溜槽连续灌注。
35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灌注工艺
终灌时间 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终灌时间为:当曲线段高侧自密实排气孔自
密实混凝土接触轨道板底时就关闭大料斗下料管阀门,待排气孔自
铁密实混凝土上升至轨道板高度一半高度时,立即关闭小料斗下料管 阀门。
自密实混凝土的必要组分,起补偿自密 实混凝土收缩变形作用。
选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