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对照实用版)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对照实用版)
• 属草稿( zhǔ ) 帝喾( kù) 濯淖(zhuónào )
• 滋垢(gòu )
• 皭然泥而不滓(
• 既绌( chù ) 既咎( jiù ) 被发( pī ) 哺育(bǔ ) 罹难(línàn )
惨dá怛(
)
靡不毕见( mǐ )
蝉蜕( tuì )
浊秽(huìΒιβλιοθήκη )jiào niè zǐ)
商於( wū ) 眷顾(juàn )
•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 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 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 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 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 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 “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 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 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 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 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 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 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 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也”。
第3段包括哪几层内容?作者是怎样对《离
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 明确:两层:
•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 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 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 同情。
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疾:恨、痛心 聪:明 谗谄:说好人的坏话 邪曲:邪与曲都是邪恶、不正的意思 离忧:同罹,遭遇 极:疲困 惨怛:内心悲痛 穷:处境窘迫 见:被
•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 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 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 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 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 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 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 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 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 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 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 《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简介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 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 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 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 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 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 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 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 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 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 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 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 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渔父( fǔ ) 啜泣(chuò )
快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分为五部分:
• 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 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 第二部分(2--3) :叙述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 政治斗争中遭谗被疏,以致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 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黜之后楚国在政 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 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 巨大影响。
•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 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 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 “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 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 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 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 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 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说:“为什么 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 没有追上。
•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 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 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 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 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 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 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 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 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
屈
原
司列
马 迁
传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 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 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 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 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 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 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 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 时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世界古代 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 政治家。他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 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 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 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 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 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 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 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 省汨罗江自杀了。
“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 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 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 职位。)
• “王甚任之”的原因: • (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
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 的一支。 •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 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 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 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害:忌妒 属:写作 夺:改变、更改 与:允许,同意 因:于是,连词 伐:自夸、炫耀 怒而疏:因而
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 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 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 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 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 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 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 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 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 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 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 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 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 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 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 困难。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 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 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 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 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 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
毋:不要 欢:友好感情 卒:终于 亡:逃跑 走:奔向 内:同纳,接纳 竟:最终 立:特指做国君 以:任命
因:于是 之:往 咎:归罪
•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 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 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 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 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会么要断绝和秦国 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 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 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 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 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
• 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的放逐和自杀,交 代屈原死后楚国被秦所灭。
• 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 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 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为:担任
博闻强志:同“记”,
记忆力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明于治乱:明白、通晓
娴于辞令:熟悉 任:信任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 同姓。做(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 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 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 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文章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 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