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 .
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和省教育厅关于推荐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工作部署,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进行了预审、论证。

专家组在听取学院汇报、认真审阅材料的基础上,对照教高[2010]8号通知要求,经认真研究、评议,形成以下意见:
一、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
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最早、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拥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秉持悠久的艺术设计教育传统,秉承“充实光辉”的校训,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面向文化产业,培养了大批“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工艺美术高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学院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毕业生创业能力强,企业满意率达98%。

学院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和谐校园”、“省文明学校”、“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创业教育示建设校”、“文化部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

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省首批示性高职院校,通过3年的
建设,学院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学院形成了工艺美术18个专业54个专业方向,适应了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多个行业实现对接,覆盖业大部分职业岗位。

学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成绩显著,其中中法合作成果“主题教学法”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其他艺术设计类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中法服装设计主题教学丛书”被评为省高校精品教材,同时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设有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省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市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研究所)等,社会服务能力强、认可度高。

学院领导班子理念先进,务实创新,充满活力,领导能力在学院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充分验证。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涵深厚,坚持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基础上,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建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大专业平台和小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和生态化素质育化体系“双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行业企业,创新形成了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德艺双
. .
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工艺美术人才,取得显著成绩。

学院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社会服务特色鲜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刻年画以及绣等传统工艺美术绝技绝活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并大力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化,将国际艺术设计教育先进理念加以消化,创新融合。

学院人才培养的持续高质量以及社会服务的高水平,赢得了政府、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实现了自身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我国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提供了具有创新价值的示。

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位于我省高职院校前列,具备了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和条件。

二、建设方案基本评价
学院围绕申请进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准备。

学院提出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专家组认为学院提出的五个方面、八项建设任务,具体、可行并富有创造性。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在现已形成的校企合作机制基础上,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为推动,进一步加强与市政府、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以“学院理事会”为重点、“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激
发办学活力,为“工作室制”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提供全面保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艺术校办学机制。

(1)组建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一条公办高职院校增强活力、科学发展的办学新路。

(2)建立健全理事会长效运行机制,完善运行制度,形成分权制衡、相互促进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理事会下设的6个专业委员会提供咨询决策、协作调控、评估验审等,同时,在理事会指导下建立校企合作中心,探索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校企合作育人。

(3)以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顺应理事会机制建设需要的部综合管理改革,创新院系两级管理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学院立足产业需求,重点建设装饰艺术设计、广告媒体技术、室设计与工程管理、服装设计4个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同步发展,形成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小专业方向,互为引带支撑的工艺美术特色专业群,由产业行业与专业的互为依存,效益共生,不断激活专业的现实适应力与可持续发展活力,适应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建文化大省的需要;通过对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为支撑的专业群的建设,必将为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
. .
作用。

(2)学院探索形成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入课程,与行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使生产性的设计、制作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进行,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需求对接,学生学业与社会职业对接。

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核心指标行为化,每个指标找1-2个关键行为和控制点,形成质控的基本框架,建立校企信息共享、多方参与评价、立体运行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围绕“校企互动质量监控系统”、“校企互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和“校企互动信息采集系统”三大系统的建设,健全与完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控制的联通机制,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实习教学以及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评分权重同步化和标准化。

4、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将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学院理事会架构的行业企业平台、中法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集聚的高校科研院所平台等三类平台资源,健全和完善师资管理的利益机制和责任机制,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专业能
力、研创能力、合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双岗双馨、异质互补”的专业教师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周密,机制完善,具有可操控性。

5、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
以工艺美术产业大省为基点,与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共建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整合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重要资源,通过实验区设置的大师示区和产学研拓展区,做强传统工艺美术,为民族存艺,为大师立传,探索工艺美术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设计成果转化;开放教育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开展对口支援项目,发挥学院辐射带动作用。

三、建议
专家组对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建设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推进以“学院理事会”为重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创新,完善理事会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拓展服务畴,提高服务质量,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
. .
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2、继续深化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实、做强“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传承与创新在教育实践中深度融合,将技能、技术、技艺,与思维、设计、创造深度融合,形成我国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对全国同类院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引领和示作用。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学院提出的建设方案翔实具体,保障措施可行并富有创造性。

建设方案实施后,必将有力地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并使学院的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一○年八月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