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练】语言表达试题汇编之情境补写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病症都会伴随发烧,①_____,而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而且发烧还只是个俗名,医学上应该叫“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值37℃的状态。
人类属于恒温动物,能够通过中枢神经调控,让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体正常体温的理论值为37℃,但这里所说的是体内温度,②_____,大概为36.2℃。
这就是为何用体温计在腋下、耳内和舌根测得的数据有所不同。
人体控制体温的器官是“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它可以根据体内外的环境温度变化,来控制身体是产热还是散热。
但是,这个精密的体温调节中枢,有时会遭到体内某些物质的干扰,让它变得对热量不够敏感,体温调节功能失衡,③_____。
【答案】①但发烧却不属于某种疾病②体表温度会略低③后果就是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本题围绕的话题是人体的发烧(发热)的内在原理。
第一处横线后面的文字是“而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推知前面应该填“不是……”;再根据第一处前面的文字,“很多病症都会伴随发烧”,前后语境结合思考可知,横线处要有转折意味,故可填“但不是……”。
“但不是”什么呢?仔细推敲可知:“很多病症都会伴随发烧”,但发烧却不属于某种疾病,而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
第二处横线后面的文字是大概为36.2℃,说明体表温度要低于体内温度这个理论值,故此处可填“体表温度会略低”。
第三处前面的文字是讲人体这个精密的温度调节器遭到体内某些物质的干扰,让它变得对热量不够敏感,体温调节功能失衡,那么就会出现“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即我们俗称的“发烧”这个结果。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失歌症是一种音乐障碍,主要表现在对音调的处理上有困难。
①_____?科学家们推测,它应该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_____,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人的想象、颜色、音乐等,遗传等方面的原因会导致“音乐脑”产生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
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③_____。
这种能力的缺失,让失歌者无法准确把握音乐中旋律的差别,唱歌跑调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答案】①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呢②从先天因素来讲③无法区别音高相近的音符【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本题围绕“失歌症”这一现象展开,探究其原因。
第①句前面是“失歌症”的本质属性和主要表现,该句后有一个“?”,再根据后面的文字“科学家们推测,它应该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知第①句是提出问题,探究“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呢”?顺着作者的思路,接下来就该从科学家推测的两个点进行具体分析,从“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人的想象、颜色、音乐等,遗传等方面的原因”,可知第②句是从先天遗传因素角度进行探讨。
第③句前面是将“色弱”的表现,即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和失歌者的缺陷进行类比,那就是无法分清(辨别)音高相近的音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①______,可谓沧海桑田。
无数种生命形式起源、灭绝、复苏,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上演着适应、选择、淘汰与进化……这一切地质历史事件就像情节跌宕起伏的戏剧,只是缺少了人类的参与。
地球上的万物始终变化着,也将一直进行下去。
这场伟大的戏剧从不需要观众的参与。
根据化石记录,如果从南方古猿算起,人类的出现只有大约400万年的历史,相对于地球上地大多数生物来说,②_____。
但是,人类作为地球生命家族中的匆匆过客,极力寻找着这些沧海桑田的痕迹,运用自身的智慧,③_____,成为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旁观者、记录者和解读者。
【答案】①地球发生了无数次剧变②实在过于短暂③参与到其中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文字,介绍了“地质演变的历史”和人类的主动参与,成为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旁观者、记录者和解读者。
第一处后面有个词语“沧海桑田”,说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地球发生的变化多而且大,所以填“无数次剧变”。
第二处前面的语境是“从南方古猿算起,人类的出现只有大约400万年的历史,相对于地球上地大多数生物来说”。
从“只有大约400万年”,可看出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是短暂的。
第三处后面的语句是人类“成为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旁观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这说明作为地球这个生命家族的一员,人类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故最后一空可填“参与到其中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冷饮在古代被称为冰食。
①_____,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诗经·七月》里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记载,其中的“凌阴”即冰窖。
可见,几千年前的古人就知道藏冰以备酷暑之用。
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藏冰很难,②_____,冰块几乎成了只有皇帝或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宋元时期,冰食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
到了清朝,③_____。
“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需数文钱,购一巨冰。
”从严辰《忆京都词》中的记载可见当时冰块的廉价与普及。
【答案】①有史记载的储冰②成本极高③冰块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本题的话题中心是讲冷饮也就是古代的“冰食”的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
第①句前后讲的是“冰食”的名称,及相关史书和诗文记录。
所以第①句可填“有史记载的储冰”;第②句从后文“冰块几乎成了只有皇帝或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及前文“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藏冰很难”可推测“储冰”的成本极高,故第②句可填“成本极高”;第③句说到了清朝,冰块已经非常普及了,从“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需数文钱,购一巨冰”可得知:冰块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
①_____?剧烈运动后,因大量排汗,体内盐分消耗较多,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出现肌肉抽筋等现象。
另外,运动后身体还处于兴奋状态,心跳速度也没有及时恢复平缓,若此刻大量饮水,血液的循环流量会增加,②_____,还会导致心肺功能异常。
而且,胃肠此时吸收能力较弱,过多的水分还会聚积在胃肠内,会妨碍膈肌活动从而影响呼吸,也会使得胃部膨胀充盈,容易引起慢性肠胃炎。
若运动后短时间内饮水过多,虽然能立即缓解口渴的感觉,但同时也增加了机体的排尿量和排汗量,使得肾脏负担加重,造成体内盐分进一步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机体运动能力。
③_________。
【答案】①在运动后是否可以立即喝水呢②(使得)心脏负担突然加重③所以,在运动后不能立即大量喝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文字,介绍了“剧烈运动后如何正确饮水”的道理。
第一空后面是个问号,再根据后面的文字“剧烈运动后,因大量排汗,体内盐分消耗较多,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出现肌肉抽筋等现象”可知:第一句其实是话题中心——剧烈运动后到底该不该立即大量喝水。
第二句是讲运动后如果大量饮水的危害性,即让心脏负担过重。
第三句是总结句,通过前面的分析,说明剧烈运动后不能大立即量饮水。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朋友都知道,①______,一是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颗粒较大的饭菜容易伤害食管黏膜和胃;二是吃得太快,没等大脑发出饱足的指令,就会不知不觉摄入过多的热量,导致发胖。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尽量放慢吃饭的速度呢?其实,吃饭也不是越慢越好,因为消化酶一般在十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此时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时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另外,如果吃的是高油脂食物,吃饭时间一长,受到脂肪刺激,胆汁就会从胆囊排放到肠内来消化食物。
胆汁的量是有限的,②______,就会堆积下来。
所以,吃饭过慢也有弊端,有可能造成③______。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吃饭太快的人远远多于吃饭过慢的人。
一般来说,20~30分钟吃一顿饭的速度比较合适。
【答案】①吃饭吃得太快对健康有害②脂肪若得不到充分的消化③营养吸收不良或是肥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第①空,据“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句可知,应填一个句子,且通过把后两句“一是…二是…”压缩,一定与“吃得太快”“身体健康”有关,应填写“吃得太快对健康不利”之类的话。
第②空,参照前句“胆汁就会从胆囊排放到肠内来消化食物”和后句“就会堆积下来”,可推知此处所填句子的主语应是“脂肪”,应填写“脂肪若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之类的话。
第③空,结合前面所谈吃饭过慢的两个“弊端”,应填写“营养吸收不良或是肥胖”之类的话。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瑞典研究人员首次发现,①_____。
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快,某些鸟类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会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从而难以应付新出现的疾病。
研究发现,一个物种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样性与它所处气候环境有关。
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鸟类的免疫系统完成了精准“校准”, 使它们能够②_____比如,生活在热带雨水充足地区且不迁徙的物种,其免疫系统相关基因最丰富多样,使其能应对更多病原体。
研究还发现,快速的气候变化会给这些“量身定制”的免疫系统带来挑战。
受到相关影响的动物并不限于鸟类,③_______,因为他们研究的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在所有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
【答案】①鸟类的免疫系统与它们生活的气候环境有关②应对所居住的特定环境和气候中的疾病③这项新发现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动物(或“脊椎动物”)。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此段大意是鸟类的免疫系统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关联。
所要补写的第一句是这一段的总领句,根据它后面所给的文句“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快,某些鸟类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会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从而难以应付新出现的疾病”可知①处关键词为“鸟类的免疫系统”和“所处环境/气候”有关;第二处所填文句可根据“瞻前顾后”的原则,“②”处前后的关键词分别是“所居住环境”和“疾病”;③处关键词为“适用于”和“其他动物”(或“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