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社会保障学课件PPT
第七章——社会保障学课件PPT
2.职业病
•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 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所有疾病。如工业毒害、生物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恶劣的卫生条件等,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官性 病变时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 根据上述,工伤可以概括为两类: • 一是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人体器官及其生理机能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 工伤保险概述
7.1.1 工伤及工伤保险的含义 1. 工伤 •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百科全书》将工伤定义为:“企业职工在生产岗
位上,从事与产劳动有关的工作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急性中毒 事故。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 受保人的范围
•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伤保险受保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体力工作 扩大到非体力工作,从工人扩大到所有劳动者。在发达国家,正在把 保姆、家庭教师、家庭工人等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社会保障筹集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4 工伤保险的制度模式 1. 社会保险模式
• 大约有110个国家实行此种模式,占到总数的近 70%。
• 特点:第一,由国家强制实行,用人单位必须参 保;
• 第二,用人单位按照约定的缴费比例定期缴纳工 伤保险金;
• 第三,长期、短期待遇相结合,既保障工伤职工 当前的医疗、康复需求,又有计划地保障伤残职 工及工亡职工遗属的长期生活。
工伤保险特点
• 作为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保险的所有特点, (1) 强制性。 (2) 社会性。 (3) 互济性。 (4) 福利性。 • 同时,工伤保险比其他类别社会保险相比,具有如下四大特点。 (1) 工伤保险强制性最强,实施的范围最为广泛。 (2) 工伤保险保障性最强,工伤保险的项目最多,最全面。 (3) 工伤保险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待遇最优。 (4) 工伤保险的给付条件最宽。
社会保障学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社会保障学
刘晓梅 邵文娟 主编
社会保障学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7章 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学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章学习要点
1. 了解工伤保险的含义; 2. 理解工伤保险的历史演变; 3. 掌握工伤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 4. 掌握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雇主责任模式
• 雇主责任有自保和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两种形式
• 缺点:第一,雇主的负担比较重,容易影响正常 生产活动;第二,受伤雇员的利益难以保障或赔 偿数额较低,;第三,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纠纷较 多。
3.混合模式
• 部分国家采取的是雇主责任和社会保险混合模式, 允许各用人单位在雇主责任或社会保险之间进行 选择。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2 工伤保险的原则
• 1. 个人不缴费原则 • 2. 无责任补偿原则 • 3. 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 4. 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 5. 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 6. 保险缴费实行行业差别和浮动费率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3 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工伤民事索赔
• 在工业化进程加速时,开始有了雇员因工伤索赔 而起诉雇主的案件。
2.第二阶段:强调雇主有过失才赔偿
• 因而到欧洲工业化早期,工人受到职业伤害便可 得到一定的赔偿,“雇主过失赔偿”原则的实施, 标志着这一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1. 工伤保险基金来源 • 1) 缴费单位所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 2) 工伤保险基金利息收入 • 3) 财政补贴收入 • 4) 滞纳金以及其他收入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模式
• (1) 当年平衡式。 • (2) 阶段平衡式。 • (3) 总体平衡式。
受损; • 二是因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因素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 工伤保险
• 所谓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 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 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 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 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 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 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2 工伤保险制度的框架及内容 7.2.1 工伤保险的范围
1. 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范围
• 工伤保险建立的初期,只包括工业生产中的意外 事故,后来把由于工作原因造成的职业病等内容 包括进去,许多国家还把一些非工作原因的事故 纳入职业伤害的范围,如上下班途中发生的意外 事故。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2.3 劳动能力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针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
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 工伤保险制度中有关劳动能力的鉴定,主要是鉴
定受伤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所谓“丧失劳动 能力”,是指个人因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而导致 本人工作能力严重减弱的状况。 • 按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划分,一般有三种: • 人身能力丧失;职业能力丧失;一般劳动能力丧 失。 •
3.第三阶段:强调工伤“补偿不究过失”
• 19世纪末,法国、德国、英国等普遍认同了“职 业危险”原则,认为,意外事故无论是由于雇主 的疏忽还是由于受害者的同事的粗心大意,甚至 根本不存在什么过失,雇主都应该进行赔偿。根 据这个原则,国家立法强制要求雇主对工伤受害 人提供赔偿金,职业伤害保险进入了雇主责任保 险阶段。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