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2016·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

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齧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

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鸡蛋。

③筯(zhù):筷子。

④内:通“纳”。

⑤齧(niè):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

杜、许,不详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能够胜任。

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于地取内/口中B.齧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瞋(___)② 数(___)③ 阙(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踬之,又不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A2.(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3.(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4.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2018·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

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

’是为大雨之兆⑯。

”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

②以:在。

③舟楫:泛指船只。

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⑤角黍:即粽子。

⑥黄琬:人名。

⑦琼: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官职名。

⑨诏:召见。

⑩况:比方。

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⑫燎:燃烧。

⑬炬:火把。

⑭祈:乞求。

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⑯兆:预兆,征兆。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谓:_____________(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_____________(3)从夕达旦.旦:_____________(4)是.为大雨之兆是:_____________6.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8.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9.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5.称为什么早晨这6.C7.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8.赛龙舟、包粽子9.刘峻好学(2018·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③赇(qiú):贿赂。

④抵:触犯。

⑤徇:顺从。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2)宜.戮力相辅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12.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答案】10.(1)对……说 (2)应当11.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12.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2017·山东东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注]①瞑:同“眠”。

②陂(bēi):堤岸、湖边。

③薮(sǒu):湖泽通称。

④缊:乱麻绳。

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______(2)须其夜艾.艾:______(3)阴.布大网阴:______(4)叹其以诈相笼.笼:______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5.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16.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13.(1)依照(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14.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5.【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16.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

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

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018·四川南充·中考真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3)至于鄙.(________)(4)卒.得反国(________)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19.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20.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答案】17.(1)使……痛苦(2)通“横”,梗塞、不顺(3)边境(边远的地方)(4)最终(终于,最后)18.C19..(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20.“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2018·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酷刑的一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