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答题1.哲学的具体含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案要点:(1)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方面或某一过程的特殊规律。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具体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含义?(1)基本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2)意义:a.区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为哲学研究提供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的不同派别确定了科学依据,为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提供了理论武器。
d.为人们处理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的关系,变革现实世界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责。
3.如何说明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认识论根源?(1)社会根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其表现形式不同;(2)阶级根源: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为其阶级服务;(3)认识根源:唯心主义把认识过程的某一部分、某一环节、某一特征、某一局部片面化、夸大化造成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
4.为什么说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在研究对象上,马哲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的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的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在研究内容上,马哲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统一起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3)在社会作用上,马哲强调哲学的使命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指导实践。
5.怎样理解马哲的基本特征?(1)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最根本的特征。
(2)马哲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哲的总体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哲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哲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6.如何理解毛哲的基本特征?(1)围绕着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这一历史任务并发展马哲。
(2)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形成了马哲新的理论表现形式。
(3)将哲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1.名词解释:(1)物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感觉的复写、反映。
(2)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3)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和不可逆性。
(4)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5)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3.如何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物质与运动不可分;A.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只讲运动不讲物质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只讲物质不讲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A.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
B.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只讲运动不讲静止犯相对主义诡辩论,只讲静止不讲运动范形而上学静止观。
4.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
(2)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3)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表明其客观性。
(4)时间和空间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5.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如何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意识的起源:(1)从外因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内因看,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6.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哪些作用?人口因素:(1)在任何一个阶段,物质生产必须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
(2)人自身的生产、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起着有利或不利,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人自身的生产除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外,主要取决于物质生产的状况,受制于社会进步的程度。
地理环境:(1)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社会存和发展的经常地、必要的前提条件。
(2)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的好坏、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7.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承担者;(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3)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4)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8.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怎样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思想?)(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主观的;B.尽管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C.意识的任何创造性的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结底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
9.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实事求是与思想解放内在统一的理论基础?(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这就坚持了一元论反对了二元论;(2)世界统一于物质,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3)要坚持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把物质的统一性建立在客观实在性的基础上,而不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层次,不是单一的、机械的统一,这就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了旧唯物主义。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和时间相统一,而离开实事求是是脱离实际来谈解放思想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章实践与世界1.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1)实践本身具有二重性:A.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含有人的主观因素。
B.实践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客观过程。
(2)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A.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2.实践有何基本特征?其基本形式是什么?(1)基本特征: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2)基本形式:A.最先出现的实践是生产实践。
B.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C.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活动是人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
3.人对世界实践把握有哪些基本环节?(1)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践的主题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体。
(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
4.实践活动的理性结构有哪些构成要素?反映客体规律的理性、反映主体内在需要的理性以及体现二者统一的评价理性,构成了实践活动的理性结构。
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在本质上实践的,理解:(1)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内在的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制造物资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时间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2.什么是社会有机体?有哪些基本特征?(1)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整体。
(2)A.社会有机体形成育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B.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C.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的统一。
3.什么是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社会经济结构就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什么是生产力?其有哪些要素?有什么特征?(1)含义: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是集成度和实际能力,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2)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3)特征:A.生产力具有属人性B.生产力具有客观性C.生产力具有社会性D.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5.什么是生产关系?其有哪些要素?有什么特征?(1)含义: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所成的经济关系。
(2)要素:A.从静态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生产中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B.从动态看,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3)特征:A.客观性B.历史性6.什么是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具有实体因素的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具有规章与准则性质的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
7.什么是国家?国家的特征和职能分别是什么?(1)含义: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2)特征:A.按地域而不再以血缘为标准来划分和组织居民;B.一种特殊权力机关的设立,这就是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部队以及各种强制性的机关;C.为了维持这种特殊的关系就需要征收赋税。
(3)职能:对内职能:A.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强制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服从并镇压其反抗,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确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B.社会职能:即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职能,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