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向标识系统及其设计与工艺

导向标识系统及其设计与工艺

导向标识系统及其设计与工艺(二)
——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2日 10时27分
标识既然构成系统,就已表明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一个牌子,它是具有群体性、成套性、完整性的系列化产物。

导向标识系统,它不同于一般使用的铭牌,一般铭牌的依附物是某一类型的产品,而导向标识则要求它与自然氛围和谐、与使用环境合拍,为此,标识系统的设计也就构成了它特有的内容。

1、形体
标识系统对形体的设计其自由度要比一般铭牌更大,特别是标识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拼装组合结构,所谓模块化组合,是指采用预制的规格型材,组合成大小所需的“方阵”,以方阵代表某一模块,再由多个方阵合并成一个整体。

它具有按功能需要而设定,体现实用化、规范化、组合化,便于更换、调整、组合、拼装与拆卸的特点。

它可以根据空间的环境自由发挥,表现出个性化的设计理念。

形体的设计,也就成为您如何选择和运用各种不同格调的模块化的基本素材,构成的所需要的式样、外形、尺寸和风格。

这些形体变化的设计,必需要与使用的场合相适应。

①式样,要服从实用的原则,为传递标识的内容信息服务。

只考虑装饰效果而忽略了功能作用,就本末倒置。

②外形,要服从于内容。

一方面要考虑到方便于内容的表达;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表达的内容。

举个例子,设计一个公示规章制度的标识牌,外形为竖直的弧面状。

规章制度内容一般都较多,在弧面上逐行表达的文字显然对阅读十分不利,这就属于外形不适宜于这一内容的表达;规章制度从内容的本身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这一弧面的外形与所表达的内容不相适应,那么这一种外形的设计是不成功的设计。

可谓是造形别致,实用不佳,活泼有余,严肃不足了。

③大小,是指尺寸。

尺寸的大小取决于环境空间和标识内容,要与之相适宜、谐调。

④风格,决定于使用标识的场合。

不同的标识系统,使用场合的不同,形体的风格也不相同,不应该是单一刻板的模式,辟如小区的标识,形体设计就应侧重于温馨、开放、活泼的风格,使标识的形体能调节生活的环境,造就人文氛围。

形体美在目前的标识型材中,已经精选了一些有变化的格调,譬如平面式、弧面式、吊装式、墙附式等,均已自成系列,当设计形体时,主要是考虑什么样的形体更适合某一个系统的使用,更能反映出“美感”与“实用”。

一个系统的标识最关键的是形体的成套性。

一个系统可能由几十个标识牌所构成,当选择了弧面形,尽管系统中标识的大小会有变化,但以弧面为特征的形体统一,才能显得美,如果几十个标识形体各式各样,就谈不上统一的美。

2、内容
标识的内容大多以文字主题为内容,它又不同于标志设计的符号寓意,标识内容,要求简明、醒目。

①简明则表示标注的内容简单明了,切忌文字冗长、表达累赘,譬如,在楼道口设置的标识,只需以一箭头为指向,标注“二楼”就已完事,简单明快,而不需要标注出“请您由此上二楼”,虽然语气温和,礼貌周到,但难道除了在此楼梯处上楼以外,还会有其它没有楼梯的地方能上二楼?表达多余。

②醒目标识是让人看的,而不是摆设。

文字必须清晰、醒目,有些标识要顾及视距,譬如“挂号处”设在走廊的一侧,在走道上增加一个“挂号处”的标识,应该保证在走廊的尽头就能看清,而不是当你走到了挂号处才能看到,否则标识形同虚设。

用图形符号代替文字的解说,是导向标识的一大特点。

特别是导向标识系统中的交通标识,以图代文的情况更为突出。

但作为交通标识的图例是一种法定的图形符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图形的形状、色彩等要求,不可随意更改。

除了法定的图形符号外,在标识的设计中,适当运用图形表达内容,也是很普遍的,它可以体现一种文化精神,调节和活跃标识的气氛。

构思巧妙的图形设计,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这些图形并不是法定的图形,而且有些图形在使用过程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有一个建立深刻印象的过渡期,因此使用时宜在图形下方辅以简要文字,使之逐步被公众接受和认同。

4、色彩
标识系统的色彩用色原则主要是与环境、场合的谐调。

不同的标识系统用色应有不同的要求,譬如医疗系统以淡雅为主,忌用大面积的红色和黑色,造就一种宁静、安详、平和的氛围;办公大楼则宜以二次色的中间色调为主,反映出庄重、有序的工作热情;社区场所可采用较为浓列的色彩,活跃环境,给人以愉悦的心情。

标识的色彩一般来讲忌用三原色和黑、白色。

三原色过于刺目、沉闷,在日常生活中也看多了,就没有新鲜感,采用二次调配的色彩,变化多,色相和明度都可调整,可以给人新的感受。

标识系统的用色,除了在某些标识中有法定规定的外,一般宜参照以下一些要求。

①色彩要统一。

一个系统应选定一种具有自我风格的色彩,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色彩都应统一,使每一个标识不管在这个系统中的哪个地方,都能反映出它是系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使您感受到一见到同一色彩的标识,就知道自己仍处于系统的区域范围之内,同时,也以此来强化系统的群体性、成套性和完整性。

②用色要少。

色彩不宜喧杂,宜控制在两色之内,可利用基色的阴阳变化,提示功能。

譬如,办公楼宇各楼层均设有楼层分布标识,标识的整体色彩格调为淡蓝底色、白色字符,当用于实际位置的某一层时,可采用阴阳变化的倒置,把本层的色调改变为白色底色、蓝色字符,这样既不增加新的色彩,又能突出本层的关系,同时也活跃气氛,整体色调去看仍保持原有的风格。

③背景的反衬标识的色彩不能不顾及背景的颜色,特别是户外的标识,如果在一片绿化的地带把绿色的标识树立其中,这就很难发挥标识的作用。

为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采用明快色调的边框使标识从背景色中反映出来。

④夜视功能对于一些警示性的标识,在夜晚它的作用更比白天显得重要,譬如“高压勿近”、“下坡防滑”等,设计时应考虑在白天,可使其色彩满足系统统一色调的要求,而在夜晚则要求它发光。

在这方面现有的工艺水平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例如针对车辆的标识可采用微珠反光膜;针对行人的可采用灯箱式或场致(EL)发光片、导光板等。

标识的设置位置很有讲究,由于位置设置不当,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困惑,也是屡见不鲜的,现列举以下几种:
①马后炮指路标识特别是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应恰到好处地提前预示。

在首届标识论坛上谬立新教授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他的车子开过了路口,才发现有一个路标,此时在单行道上又无法掉头,这就是导向标识虽有,但位置设置不当造成。

“马后炮”的例子笔者也深有体会,有一次参观旧居,环境不熟,门又矮小,不小心碰着了头,进门后,赫然见到硕大的标识“当心碰头”四个大字的温馨提示,可为时已晚矣。

故怒而称之“马后炮”。

②主次不分例如在医院的标识中,介绍医院服务水平、先进事迹的标识都很普遍,让患者多一点了解,多一点信心,这并无不当,但问题是这样的标识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更为恰当,这就要商量了。

病人来院,目的是看病,一般不会有过多的时间和闲情去了解“服务水平”、“先进事迹”,你把这样的标识放在了“黄金地段”,这就有所不当。

如果能把“黄金地段”用于明显的标识,把来院的人迅速、准确地分流去向,才更具意义。

③装腔造势在前面曾举了一个“请您从此上二楼”的例子,如果这个标识设置在看不到楼梯的部位,发挥标识的导向作用,当然不错,属于温馨提示的一种。

但当您在大堂能够清楚的看到楼梯的情况下,再采用标识引导,难免有造势之嫌。

标识该设则设,不该设则免。

④指向不明采用箭头导向的标识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箭头一指,万事大吉。

箭头可指向,而路程无限远,因此要把箭头的指向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的链,特别是长距离又需经过有叉道的地方,要以箭头的指向连续延伸,并且不能中断,要一直引导到目的地,形成有“始”、有“终”。

在指引标识箭头下方能注上距离则更为方便、实用。

以上种种都是标识在设置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的缺陷,不知读者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触。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导向标识的指引作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