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学生姓名:***学号:*****************系(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起止时间:年月——年月(教务处制表)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摘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也在科学技术这一强有力的杆杠作用下,融入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
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但可惜,这把金钥匙却被许多教育工作者遗弃在角落里,其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三、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思考目录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⒈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1)(一)社会原因 (3)(二)家庭原因………………………………………………… 5.(三)学校原因………………………………………………………… 5.(四)教师的原因………………………………………………………… 5.(五)学生的原因………………………………………………………… 6.三、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见………………………………… 6.(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 6.1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7.2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7.3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7.(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7.1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8.2指导选择读物………………………………………………… 9.3指导阅读方法………………………………………………… 9.4抓好内化环节………………………………………………… 11.注释........................................................................... 12.参考书目 (12)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汉语言文学06级(2)班钟丽莹指导老师赖华强副教授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家长“重课堂教学、轻课外阅读”,导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
请看以下三项调查数据:1、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做的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
①这一调查表明,由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不统考)甚至认为读课外书影响“正课”学习。
2、据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78%,放任不管的占8.9%。
②“读书之乐乐无穷”竟然与今天的孩子们无缘,岂不可叹!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只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
3、笔者曾对本校四(2)班60个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被动应付。
(2)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好坏不分。
(3)看书图快不求质,蜻蜓点水。
(4)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
调查中还发现,课外阅读由于缺乏指导,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有的学生误把书中暴露、鞭达的丑陋东西视为正确的,甚至进行效仿。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当前我国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而言经济仍相对滞后。
这使得国家与各地政府在短期内拿不出相对多的资金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对学生阅览场所、图书资料补充的投资,大多数家庭也将资金投入到住房、生活用品的改善上,而对孩子中的课外阅读投入很少。
同时,市场经济对文艺界及出版社部门本身也是一种冲击,许多文艺工作者下海,而出版部门却仅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出版物质的追求。
使得少儿读物量虽多但质不高,无好书可读,这使得学生缺少了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家庭原因。
有的家长观念错误,不主张甚至反对学生读课外书,不管学生兴趣、天赋,硬逼着弹钢琴、绘画。
白天在校学习、晚上补课、双休日请家教辅导,学生不堪重负,无心情也没时间读课外书。
而有些家庭学生的学费已经成为负担,那么课外阅读就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庞大的课程体系及相对低的教学效率遏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多,小学教育科目也越来越多,学生负担也越来越重。
并且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这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空隙为课业塞满。
(四)教师的原因。
教师在课堂重讲轻读,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面面俱到,甚至将一些现成的答案或结论硬塞给学生,使学生无法形成自读或自学的能力或观念。
同时,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较低,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滞后,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师不得不通过课内作业课外补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已经少得可怜的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更为狭窄。
由于自身素质低,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
并且市场经济的到来在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对于教师的冲击是较大的,很可能使他们产生浮躁的心态,致使对学术的态度只是急功近利或追求直接的实惠。
当然现今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天下,这致使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用。
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读,与考试成绩都不会有太大关系。
小学教师事务的繁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般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多且兼任班主任、各种辅导老师,还要进行自身的进修培训。
(五)学生的原因。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时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同时,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
这使得学生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仅是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三、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见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中的第1、2项数据,可发现: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而第3项数据告诉我们: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笔者认为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思考:(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在新大纲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③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
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书可以给青少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一旦与有益的书交了朋友,他就会越来越认识自己知识不足,他面前就会展现出一个没有止境的世界。
2、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
3、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它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知识就越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戒学生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你就要坚持天天读课外书,它将成为你学习功课的智力背景。
这个背景越广阔,学习就会越轻松,每天你读得越多,能主动地掌握的学习时间越多,智力积极性就越高。
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1、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看书往往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说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着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
爱听的故事不要说听一遍,哪怕听上十遍,孩子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当老师讲完故事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除了老师讲(可以讲到最精彩、最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突然煞车,不讲了,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
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主权,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圈划批注”、“摘录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多一点自主权,便多一份自觉性。
尤其是刚开始学记读书笔记,切忌要求过高,应该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乐趣。
只要学生动了笔墨,就应该给予积极肯定与鼓励。
读书也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书笔记本也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