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呼吸情况。
2.评估气道通畅情况及伤口情况,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黏稠度。
二、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室温控制在(24±1.5)℃,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严格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
2.根据病情采取合适卧位,保持头颈、躯干一条轴线。
3.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
4.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必要时予以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分泌物结痂而造成气道阻塞。
5.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固定带应打死结,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根据颈部肿胀情况调节松紧度。
6.定时(推荐每4小时)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并记录,维持气囊压力在 20-30cmH-O。
7.气管切开伤口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未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气管导管上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或使用人工鼻。
8.做好清醒患者非语言沟通,预防躁动时拔出气管套管,必要时约束肢体。
9.注意呼吸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如发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伤口出血、纵隔气肿、肺部感染等,及时报告医生。
10.密切巡视,一旦发现脱管,立即用弯血管钳撑开切口,迅速插入气管套管(带管芯)。
11.堵管护理:密切观察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及时拔除堵管塞,报告医生处理。
12.拔管护理:行堵管 1~3天,从半堵到全堵管口,无呼吸困难,达到拔管的指征时即可拔管。
拔管后消毒切口皮肤,用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拔管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13.凡有传染病、耐药菌感染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三、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对意识不清患者,向家属说明保护性约束目的。
3.指导患者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