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攻略答案第一讲刑法论二、刑法的解释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刑法第261条遗弃罪中的“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解释为既包括家庭成员,也包括负有扶养义务的其他人,属于扩大解释,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第241条第2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中的“性关系”应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
这是一种缩小解释,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C.将正在使用中的运钞车解释为金融机构属于扩大解释,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也属于扩大解释D.刑法第315条破坏监管秩序罪:“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的“罪犯”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属于扩大解释答案:D解析:D项中的“罪犯”仅指已被判决的罪犯,不包括未决犯。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行政法规中经常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犯罪和刑罚B.我国刑法典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诈骗罪。
因为该规定没有明确描述诈骗罪的罪状,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C.死刑因为被许多国家视为残虐的刑罚而被废除,因此我国刑法典保留死刑,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D.如果刑法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刑罚。
”这种规定属于绝对不定刑的规定,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答案:D解析:我国行政法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
第266条属于简单罪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死刑在我国不属于残虐的刑罚。
2.06年.卷四.6题(论述题)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
”请比较该条规定与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的区别及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该条规定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罪刑法定原则坚持法律主义。
这是指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
其他法律性规定都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
这是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民主主义原理。
只有民主产生的立法机关才有权规定犯罪与刑罚。
第二,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习惯法。
这是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自由主义原理。
自由主义,也称为尊重人权主义,意指法律应当具有预测可能性,使国民知晓什么是犯罪,什么不是犯罪,以保障个人的行动自由。
这种思想也称为国民预测可能性原理。
虽然习惯法体现民意,符合民主主义,但因为缺乏明确性,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理,所以应当被禁止。
三、刑法的效力1.05年.卷二.3题,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臵?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答案:A2.05年.卷二.56题,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答案:AC3.关于刑法的效力,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某地规划局局长林某在韩国旅游期间,实施盗窃,获得3000元,当地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一年。
对林某的行为应当适用我国刑法B.南非公民大卫在其国内对我国公民王某的商店实施打砸抢,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我国刑法对大卫具有刑事管辖权C.1997年9月15日,张龙为了索取债务,将李虎扣押到自己的房屋,直到10月5日方才将李虎放出来。
对于张龙的行为应当适用新刑法D.王某在1996年被判流氓罪,有期徒刑5年。
1998年,服刑中的王某认为,新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比流氓罪处罚轻,主张应当对自己适用新刑法,理由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王某的主张是合理的答案:ABCA项,对外国判决的消极承认。
第10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项,保护原则。
第8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C项,继续犯、连续犯跨越新旧法交替时的问题。
如果新旧法都认为是犯罪,适用新法,即使新法处罚重,也适用,但量刑时可以酌定从轻。
D项,刑法溯及力适用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未决的案件),对于已决犯(已决案件)则不存在是否溯及既往的问题。
第二讲犯罪构成(无)第三讲行为主体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也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存在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的情形B. 单位犯罪在主观上可以是过失C.我国刑法典中既存在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的犯罪,也存在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但不存在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D. 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其主管部门宣告破产,此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答案:AC解析:A项,对单位犯罪,例外单罚,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
三种情形:(1)并非为本单位谋利益,而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第396条)。
(2)单位的过失犯罪(第137条)。
(3)处罚单位会损害无辜者的利益(第161条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处罚公司会进一步损害股东利益)。
C项,纯正的单位犯罪,是指只能由单位构成而不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
例如,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
第四讲作为与不作为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要求“拒不退出”,所以该罪是真正不作为犯B.诈骗罪的行为是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所以该罪既可由不作为构成,也可由作为构成C.甲开车不慎将乙撞成重伤,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乙抱上车,运到荒郊野外抛弃,致乙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李四在盗掘古墓葬时,将他人房屋挖垮,主人陷落呼救,李四故意不救助致人死亡。
李四在成立盗掘古墓葬罪的同时,还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答案:BCD解析:A项,非法侵入住宅罪包括非法闯入和合法进入拒不退出,前者是作为,后者是不作为。
第五讲行为对象和危害结果(无)第六讲因果关系1.06年.卷二.2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答案:说法正确。
2.07年.卷二.1题,下述说法是否正确:“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
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答案:说法正确。
3.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因杀死乙被判死刑,在5小时后将被执行绞刑,然而刚过2小时,乙的哥哥丙突然冲到行刑台,按动按钮,立刻将甲绞死。
丙的行为与甲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 甲重伤乙,乙流血不止,在送往医院途中,发生强烈地震,乙被倒塌的树木压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C. 甲使用暴力强奸妇女,妇女反抗中认出是甲,对甲说:“其实我心里早就喜欢你!”随后两人发生性关系。
甲构成强奸罪既遂D.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甲打了乙一耳光,乙嘴角流血,结果血流不止死亡。
事后甲才知道乙有血友病。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答案:A解析:A项是假定的因果关系。
B项,地震很异常,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项,甲的暴力与最终发生关系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是既遂。
D项,被害人存在特殊体质,一律有因果关系。
第七讲客观违法性阻却事由1.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于特殊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正在给乙下毒,欲毒死乙,被丙发觉,丙可以对甲行使特殊正当防卫B. 甲用酒灌醉乙,正准备抢劫乙的财物,被丙发觉,丙可以对甲行使特殊正当防卫C. 甲用暴力强奸乙,丙看到后,将甲打昏在地,并用砖块砸死甲。
丙属于防卫过当D. 甲用枪胁迫机长,劫持飞机,乘客乙与甲搏斗,致甲死亡。
乙属于特殊正当防卫答案:D解析:AB项,行为人没有暴力,所以不能特殊防卫。
C项属于事后防卫。
2.关于被害人承诺,说法错误的是()A.张某对女精神病患者李某说:“我爱你!”随后经李某同意,与李某发生性关系。
张某不构成强奸罪,因为有李某的承诺B.王某对刘某说:“我家房子不要了,你可以把它烧掉”,刘某便烧了王某住房,并烧毁了王某邻居的住房。
刘某不构成放火罪,因为有王某的承诺C.李某胁迫周某说:“你不跟我发生性关系,我就把你的裸照放到网上。
”周某无奈便同意。
李某不构成强奸罪,因为有周某的承诺D.赵某对孙某说:“我有受虐倾向,你把我脚砍掉吧!”孙某答应实施。
孙某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因为有赵某的承诺答案:ABCD解析:A项,女精神病患者没有承诺能力。
B项,承诺放弃财产不能危害公共安全。
C项,被迫承诺不是真实意思表示。
D项,不能承诺重伤害。
第八讲主观要件1.建筑工地上,甲乙负责搬运砖块,甲站在一楼,乙站在二楼,乙让甲给自己抛上来一块砖,甲问道:“你能接住吗?”乙:“可以”,甲便将一块砖抛向乙,乙出手过慢未接住,砖块掉下来砸死了刚好从地面上路过的工人丙。
甲乙对于丙的死亡的主观态度是()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意外事件答案:C解析:甲乙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能够避免。
2. 金某将方某的照片交给胡某,并将方某日常上班路线告诉胡某,让其杀死方某。
结果胡某误将夏某当作方某予以杀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某属于打击错误,胡某属于对象认识错误B. 金某属于对象认识错误,胡某属于打击错误C. 金某属于教唆犯既遂,胡某属于实行犯既遂D. 金某属于教唆犯未遂,胡某属于实行犯未遂答案:AC解析:金某的教唆,属于打击错误,错误原因不在于对象认识错误,而是利用工具即胡某出现错误。
胡某属于对象认识错误。
对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和对象认识错误,都定故意犯罪既遂。
第九讲主观有责性阻却事由1.以下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说法正确的是()A.甲参与拐卖妇女的犯罪组织,在运送妇女时导致妇女三人死亡。
甲不构成犯罪B.乙在盗窃时,为抗拒抓捕而使用暴力,致人重伤。
乙不构成犯罪C.丙明知破坏他人的汽车会导致多人死亡,仍然破坏了他人汽车的刹车装臵,引起3人死亡。
丙不构成犯罪D.丁数次教唆张三(20周岁)抢劫,张三实施了抢劫。
丁不构成犯罪答案:A解析:A项,过失致人死亡,无罪。
B项,根据司法解释,构成故意伤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