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 年5 月生,1998 年6 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 余元;1999 年8 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 余元;2001 年10 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 A )不满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 年,执行 4 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新罪:先减后并) A 、10 年以上15 年以下B、5 年以上15 年以下C、5 年以上11 年以下D、6 年以上11 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 D )。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 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5 分,共15 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
A、法定的义务B、道义上的义务C、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5、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AB )。
A、犯罪时空上不同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C、犯罪的结果不同D、犯罪的行为不同6、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ABCD )不构成共同犯罪。
A、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B、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8、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ABCD )。
A、一次或分期缴纳B、强制缴纳C、随时追缴D、减免缴纳9、刑罚裁量原则是:(CD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犯罪事实为根据D、以刑法为准绳10、下列那些行为且具有如实供述罪行的,属于自首:(ABCD )。
A、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归案的B、在被通缉、追捕的过程中,自行投案的C、正在去投案的途中,被公安机关抓捕的D、父母送子女归案的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T )2、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
(F )3、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还有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 F )4、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却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T )5、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T )6、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T )7、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T)8、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 F )9、一般累犯的构成,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3年内( F )10、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T)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可任选其中的五个题去回答。
每小题9分,共45分)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在立法中的体现。
概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这种行为处以何种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
立法体现在:(1)总则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种类、量刑原则等;(2)废止了类推;(3)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则;(4)分则规定了罪状和法定刑2、谈谈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1)必须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2)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1)预见程度不同;(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3)意志因素不同。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那些条件?不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的条件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5、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
犯罪集团的特征有:三人以上;有一定的组织性;有多次犯罪的目的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6、我国刑法对死刑作了哪些限制性的规定?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表现在: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主体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材10分,共20分)1、被告人朱某,男,28 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
1997 年9 月25 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
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
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
同年10 月25 日,朱某见韩某的10 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男孩而犯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8、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ABCD )。
A、一次或分期缴纳B、强制缴纳C、随时追缴D、减免缴纳9、刑罚裁量原则是:(CD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犯罪事实为根据D、以刑法为准绳10、下列那些行为且具有如实供述罪行的,属于自首:(ABCD )。
A、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归案的B、在被通缉、追捕的过程中,自行投案的C、正在去投案的途中,被公安机关抓捕的D、父母送子女归案的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T )2、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
(F )3、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还有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 F )4、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却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T )5、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T )6、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T )7、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T)8、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 F )9、一般累犯的构成,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3年内( F )10、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T)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可任选其中的五个题去回答。
每小题9分,共45分)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在立法中的体现。
概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这种行为处以何种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
立法体现在:(1)总则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种类、量刑原则等;(2)废止了类推;(3)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则;(4)分则规定了罪状和法定刑2、谈谈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1)必须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2)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1)预见程度不同;(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3)意志因素不同。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那些条件?不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的条件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5、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
犯罪集团的特征有:三人以上;有一定的组织性;有多次犯罪的目的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6、我国刑法对死刑作了哪些限制性的规定?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表现在: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主体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材10分,共20分)1、被告人朱某,男,28 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
1997 年9 月25 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
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
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
同年10 月25 日,朱某见韩某的10 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男孩而犯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8、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ABCD )。
A、一次或分期缴纳B、强制缴纳C、随时追缴D、减免缴纳9、刑罚裁量原则是:(CD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犯罪事实为根据D、以刑法为准绳10、下列那些行为且具有如实供述罪行的,属于自首:(ABCD )。
A、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归案的B、在被通缉、追捕的过程中,自行投案的C、正在去投案的途中,被公安机关抓捕的D、父母送子女归案的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T )2、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
(F )3、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还有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 F )4、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却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T )5、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T )6、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