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PPT课件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PPT课件
分数的意义
45
例3
百分率
意义
理解 运用
第四单元 实际问题
页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49
例1 ×(1±a/b)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52
例2 ÷(1±a/b)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5
例3 (C±D )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 C或D
58
例4 工程问题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61
例5 利息问题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86 圆的面积
S⊙
91 扇 形 圆心角 扇形
93 探索规律 轴对称图形
教学要求 圆的特征 公式 运用 公式 运用
特征 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操作 归纳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辨析
实验 辨析
第七单元 统计初步知识
页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98
扇形
认识
会看、会分析 特征 比较
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二)各单元知识在全套教材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分类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一、分数乘法 六、圆 二、分数除法 六、扇形
七、扇形 统计图
五、 存款方案
三、百分数 四、实际问题
购物中的 数学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页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1
例1 分数乘整数 意义 方法 意义 算理
4
例2 分数乘分数 意义 法则 意义 算理
格统计图
第3册
制作单式条形统
计图)
第6册
有“合计”的单式统 计表,算术平均数
第5册
画正字,填写统 计表不要合计
第4册
认识单式折线统
计图
第7册
制作单式折 线统计图
第8册
复式统计表,加权平
均数,中位数、众数
第9册
根据需要选择统 计图、表
第12册
认识扇形统计图
第11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 和折线统计图
第10册
二、教学要求及具体目标
5.通过与所学过的统计知识的对 比和联想,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问 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三、编写特点
(一)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 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 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 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 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 真正进步。”
修改后的《课程标准》,也突出地强调
了“发现提出问题”这一点。
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设置 问题情境
观察 分析
提出 数学问题
猜想 探究
解决 数学问题
求解 反驳
重视 数学应用
学做 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引导、调节、解惑讲解
问题情境
以现实生活 为背景的问 题情境。 如 , P1, P37,P49
62
例6 折扣问题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63
例7 纳税问题 学会分析 思想 说理
第五单元 综合应用
页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69
例
存款方案
71
例
购物中的
数学
教学要求 设计 比较 分析 比较
教学重点 不同角度 不同角度
第六单元 圆
页码 74
78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圆的认识 圆心、半径
直径、对称
圆的周长 π和C ⊙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教一代会思考的学生
——“国标”京版数学课本第11册总说 明
提纲
教
教
学
学
内
要
容
求
编
几
写
点
特
建
点
议
一、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套教材 中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实际 问题、综合应用、圆、统计初步知识和总 复习。一共有8个教学单元,其中包括:6 个新知识单元,1个综合应用单元和1个总 复习单元。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三个“探 索规律”的专题。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10以内的数 11—20的数
第1册
认识负数
第8册
小数
第8册
100以内的数
第2册
多位数的认识
第7册
万以内的数
第4册
初步认识分数 初步认识小数
第6册
数的整除
第10册
分数
第10册
认识百分数
第11册
2.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平行四边形、圆的直观认识
6
例3 实际问题 理解意义 对应 数形
10
例4 分数连乘 理解意义 顺序 简算
11
例5
倒数
认识倒数 观察 归纳
14 探索规律 平方差公式 实验、发现 、 归纳 概括 运用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页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19
例1 分数除法
意义
联想 类比
20
例2 分数除以整 计算方法 从特殊带
第2册
角的直观认识、直角 长、正方形及周长第第5册5册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认识角,量角、画角 第7册
长、正方形的面积 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6册
平行与相交
第8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 梯形,认识组合图形
第9册
圆和扇形
第11册
3.统计与可能性 —— 统计图
分类、比较
第1册
形象的统计图和
统计表
第2册
画正字,制作方
以观察欣赏 为诱因的问 题情境。 如,P73
以实际操作 为基础的问 题情境。 如,P91
以原有知 识为线索 的问题情 境。 如,P98
(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 流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的机会……
2.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 发展数感(意义、读写、转换和比较大小等 等)。
3.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 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对 应、转化、数形结合),体会数学的应用价 值。
4.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操作学具等 实践活动,认识圆和扇形的特征,经历“猜想— —验证——归纳概括——应用”等思维过程,得 到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转化、对应、极限等 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
一般
21
例3 整数除以分 计算法则
数
归纳
25
例4 实际问题 理解意义 对应 数形
29 例5、例6 混合运算
正确
顺序 简算
32 探索规律 特殊分数除 发现 、运用 归纳 概括 法
第三单元 百分数
页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37
百分数的意
意义
存在理由
义和写法
意义
42
例1
互化
方法
转化
44
例2 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百 比较
(一)教学要求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是对 于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提出的基本标 准(“保底”的标准)。它与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与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具体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把生 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 决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