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死亡的标志是
A 呼吸停止
B 瞳孔散大
C 脑死亡
D 心跳呼吸停止
2 引起心肌脂肪变性的常见原因主要为:
A 发热
B 中毒
C 营养不良
D 严重贫血
3 凝固性坏死常见于
A 心与肾
B 心与脑
C 胃与脊髓
D 肺与脑
4 长期受压的局部组织,压力骤然解除后局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称为
A 生理性充血
B 主动性充血
C 减压后充血
D 侧支性充血
5 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A 红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血小板
D 中性粒细胞
6 正常机体内水、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调节
A 神经-体液调节
B 内分泌调节
C 神经系统
D 肺与肾
7 最易出现严重高钾血症的是
A 大面积烧伤
B 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C 大量输注库存血 D:Addison氏病
8 某患者腹泻三日,最可能出现的酸碱中毒是
A 低氯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9 炎症反应的最重要标志是
A 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变化
B 增生性变化
C 变质性变化
D 液体渗出为主的变化
10 变态反应性炎症与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为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
11 引起发热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 大面积浇伤
B 细菌感染
C 恶性肿瘤
D 病毒感染
12 休克的关键是
A 组织内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
B 血压降低
C 心输出量减少
D 肾功能衰竭
13 休克时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
A 酸性物质摄入过多
B 高钾血症
C 乳酸生成过多
D 碱性消化液丢失过多
14 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为
A 生长方式
B 生长速度
C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D 继发改变
15 引起肺通气增加最显著的缺氧类型是
A 乏氧性缺氧
B 组织性缺氧
C 血液性缺氧
D 循环性缺氧
16 慢性肺心病发生的主导环节是
A 肺动脉高压
B 肺淤血、肺水肿
C 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D 肺小动脉痉挛
17 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为
A 纤维蛋白样变性
B 阿少夫小体
C 粘液样变性
D 充血、水肿与炎细胞浸润
18 儿茶酚胺使心肌收缩力加强的机制为
A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B 心肌利用氧的能力加强
C 心肌肥大
D 加强心肌兴奋—收缩偶联
19 溃疡病的最常见并发症是
A 出血
B 癌变
C 幽门梗阻
D 穿孔
20.下列哪项属于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
A 肝细胞广泛变性与肝细胞点状坏死
B 碎片坏死与桥接坏死
C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浸润
D 门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1 急性肾炎时肾脏体积增大的主要机制为
A 肾间质充血
B 肾间质炎细胞浸润
C 肾间质水肿
D 肾小球体积增大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22 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高钾血症
B 代谢性酸中毒
C 水中毒
D 氮质血症
23 结核杆菌的致病力主要取决于菌体内的
A 脂质
B 蛋白质
C 多糖
D 内毒素
24 淋病的病变性质为
A 出血性炎
B 化脓性炎
C 纤维素(蛋白)性炎
D 变质性炎
25 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是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下丘脑
D 基底神经节与内囊部
26 肠源性紫绀是由于
A 氰化物中毒
B 硫胺素中毒
C 亚硝酸盐中毒
D 核黄素中毒
27 癌前病变是指
A 癌的早期病变
B 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
C 恶变前的良性肿瘤
D 癌肿形成前的病变
28 休克初期器官血液灌流情况正确的是
A 胃、肠血流量轻度增加
B 脑血流量明显减少
C 肾血流量变化不大
D 冠状动脉内血流量明显增加
29 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主要是由于
A 炎性充血
B 液体与细胞的渗出
C 炎细胞浸润
D 血管内皮与成纤维细胞增生
30 碱中毒时,机体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A 血清[K ]↓
B 血清[Ca2 ]↓
C 血清[Mg2 ]↓
D 血清[Na ]↓
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分)
1 按再生能力强弱,一般将人体的组织细胞分为以下三类:细胞、
细胞和细胞。
2 大汗后只补充水未补充钠,易引起性脱水。
3 当PaCO2低于正常时,表明有肺通气,见于中毒或代偿后中毒。
4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和。
5 肿瘤的生长方式为、和。
6 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为、、和。
7 心肌收缩性减弱的主要机制为、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门脉性肝硬变时,肝脏表面的结节一般为1~2cm。
()
2 血源性感染引起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
3 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与不孕症。
()
4 在感染结核杆菌量较多、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力较强时,一般形成结核结节。
()
5 贫血性梗死属于凝固性坏死。
()
6 治疗高渗性脱水时,一般静脉输注10%葡萄糖即可。
()
7 凡是酸中毒血浆PH均小于7.35。
()
8 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所发生的脓肿称为疖。
(
)
9 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为转移途径不同。
()
10 大面积广泛心肌梗死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死亡
2 化生
3 缺氧
4 心力衰竭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除心源性休克外,从休克初期到休克晚期,心脏功能如何变化?机制如何?
2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 试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形成的机制与主要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C
5 C
6 A
7 B
8 C
9 A 10 B 11 B
12 A 13 C 14 C 15 A 16 A 17 B 18 D 19 A 20 B 21 D 22 A
23 A 24 B 25 D 26 C 27 B 28 D 29 B 30 B
二、填空题
1 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2 低渗。
3 过度,呼吸性、代谢性。
4 变质、渗出、增生。
5 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6 中毒性休克、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肺肉质变。
7 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名词解释
1 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其标志为脑死亡。
2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类型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类型的过程。
3 缺氧: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功能障碍,以至引起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4心力衰竭:指由于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减少,以至不能适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五、问答题
1 除心源性休克外的休克,在初期出现心脏兴奋,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机制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冠状动脉舒张。
休克晚期,出现心力衰竭。
机制为:
(1)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和心肌间DIC等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2)心脏兴奋使心肌耗氧量增加;(3)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使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障碍;(4)心肌抑制因子(MDF)对心肌的抑制作用;(5)内毒素和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作用。
2 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为:
区别点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组织结构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
其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其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
生长速度缓慢,很少发生出血、坏死迅速,常发生出血、坏死
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常有浸润性与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
包膜,边界清楚,移动性大边界不清,移动性小
转移
无转移可有转移
复发很少复发较易复发
对机体影危害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与危害大,除压迫与阻塞外,常响阻塞作用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晚期出现恶
病质
3 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形成的机制:(1)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2)小叶中央及肝窦周围纤维化,使中央静脉及肝窦阻塞,妨碍门静脉的回流;(3)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形成吻合支,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加重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1)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2)胃肠淤血,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3)腹水形成;(4)侧枝循环形成主要表现为1)胃底与食管下端静脉从曲张;2)痔静脉从曲张;3)脐周静脉从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