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解剖学练习题A_0

病理解剖学练习题A_0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解剖学练习题A病理解剖学练习题 A 一、概念 1.化生:2.玻璃样变性:3.干酪样坏死:4.修复:5.再通:6.绒毛心:7.败血症:8.非典型增生:9.肺肉质变:10.肝硬化:11.增生:12.虎斑心:13.液化性坏死:二、简答题 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2. 细胞坏死的形态学改变及坏死类型 3. 举例说明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及常见部位 4. 简述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及后果 5. 简述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6. 如何鉴别癌与肉瘤? 7.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镜下病理改变? 9. 机体处理坏死组织有哪些方式? 10. 胃溃疡的合并症?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增生属于再生性增生() A. 溶血性贫1 / 10血时的骨髓增生 B. 慢性肝炎时的肝细胞增生 C. 子宫阴道部糜烂时的上皮增生 D. 妊娠时的垂体增生 E.雌激素过多时的子宫内膜增生 2.下列哪项不属于化生?() A. 支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B. 胃粘膜内出现胰腺组织 C. 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 D. 食管粘膜内出现胃上皮 E. 胆囊粘膜内出现鳞状上皮 3.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闭塞后可引起:() A.下肢皮肤坏死 B. 下肢凝固性坏死 C. 下肢湿性坏疽 D. 下肢干性坏疽 E. 下肢脂肪坏死 4.人体内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生殖器官管腔被覆上皮B.肝细胞 C.间叶细胞 D.骨母细胞 E.软骨母细胞5. 慢性淤血所引起的后果中, 不包括() A.实质细胞增生 B.间质细胞增生 C.血栓形成 D.含铁血黄素沉积E.漏出性出血 6. 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 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 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 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D.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E.小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 7. 下列哪个器官的梗死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 A. 心 B. 脑 C. 小肠 D. 肺 E. 脾 8.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 A.血管扩张 B.血浆渗出 C.纤维素渗出 D.白细胞渗出E.红细胞漏出 9. 肉芽组织和肉芽肿的区别点在于() A. 是否为慢性炎症 B. 是否导致局部纤维化 C. 是否由急性---------------------------------------------------------------最新资料推荐------------------------------------------------------ 转化而来 D. 组成成分不同 E. 最后结局不同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肿瘤组织的继发性病变? () A. 钙化 B. 粘液样变 C. 囊性变 D. 恶性变 E. 玻璃样变病理解剖学练习题 A 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 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2.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 HE 染色为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集称为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

3.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

4.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5.再通:在血栓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 6.绒毛心: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3 / 107.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

8.非典型增生:指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恶性的状况。

9.肺肉质变:亦称机化性肺炎,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

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称肺肉质变。

10.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的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增大。

12.虎斑心:慢性中毒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13.液化性坏死:---------------------------------------------------------------最新资料推荐------------------------------------------------------ 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嗜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坏死组织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

二、问答题 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1` )核分裂像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1`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1`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1` )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1` )转移不转移可转移(1`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1`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或阻塞。

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1` ) 2. 细胞坏死的形态学改变及坏死类型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强,实质细胞坏死后,间质基质和胶原纤维也逐渐崩解液化,最后融合成片状模糊的无结构物质。

5 / 10坏死的类型包括:①凝固性坏死;②液化性坏死;③纤维素样坏死;④坏疽,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

3. 举例说明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及常见部位发生条件:①严重淤血严重淤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因为在肺淤血情况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影响了肺动脉分支阻塞后建立有效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致肺出血性梗死。

②组织疏松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期疏松的组织间隙内可容纳多量漏出的血液,当组织坏死吸收水份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

因此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肺、肠等部位。

4. 简述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及后果 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

根据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其引起栓塞的后果不同:①中、小栓子多栓塞肺动脉的小分支: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若在栓塞前,肺已有严重的淤血,可引起肺组织的出血性梗死;②大的血栓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较长的栓子可栓塞左右肺动脉干,称为骑跨性栓塞。

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症状,严重者可猝死;③若栓子小但数目多,可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多数小分支,亦---------------------------------------------------------------最新资料推荐------------------------------------------------------ 可引起右心衰竭猝死。

5. 简述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根据渗出物主要成份的不同,急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①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份为主,主要为白蛋白,同时混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浆液性渗出物弥漫浸润组织,局部出现炎性水肿。

②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

在 HE 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的碎片。

③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脓液是一种浑浊的凝乳状液体,呈灰黄色或黄绿色,脓液中含有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浆液。

④出血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

6. 如何鉴别癌与肉瘤?癌肉瘤①组织来源发生于上皮组织发生于间叶组织②7 / 10大体特点质较硬、色灰白质软、色灰红、鱼肉状③镜下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④网状纤维见于癌巢周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⑤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 7.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初次再次(1` )发病人群儿童成人(1` )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或过敏性无有(1` )病理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1` )起始病灶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1` )病变性质以渗出和坏死为主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1` )主要播散途径淋巴道或血道支气管(1` )病程短,大多自愈长,需治疗(1`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镜下病理改变 1. 脑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常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2.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偏位等。

重者核固缩、溶解消失。

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神经细胞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最新资料推荐------------------------------------------------------ 3. 软化灶形成 4. 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

增生的胶质细胞可聚集成群,形成胶质细胞结节。

后者多位于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或小血管旁 9. 机体处理坏死组织有哪些方式? 1、溶解吸收坏死细胞及周围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水解酶使组织溶解液化,由淋巴管或血管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坏死液化范围较大可形成囊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