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知识点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外国文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荒诞派戏剧:出现于50年代法国,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
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强调表现抽象的主观感受,喜欢采用漫画式的夸张和比喻,情节没有连贯性,人物缺乏鲜明个性。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贝克特和英国的品特。
2.湖畔派: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
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
因三人曾隐居于英国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其反对古典主义的平板。
有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的倾向。
从外部世界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怀。
3.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
特征:1)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 2)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 3)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
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人物有乔伊斯《尤利西斯》等。
4.表现主义: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
创作上批判现实,否定传统,具有强烈的革命和反叛情绪,反对模仿外在世界,主张表现内在主观现实。
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常采用象征、荒诞的手法。
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抽象的概念。
代表作品为奥地利的卡夫卡的《变形记》。
5.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即把荒诞的故事叙述与其现实本质的揭露结合的风格。
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
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怪诞等的特点。
6.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由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
充分肯定个人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
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
纲领制订者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7. “包法利主义”:在理想生活与现实灰色生活的差异中,不切实际地追求理想生活,是平庸的现实和渴望超越实际的幻想相冲突的不切实际的产物。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追求文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避免将作者的主观情绪带入到作品中。
2、具有揭露性与批判性。
作家大多是中小资产阶级出身,善于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揭露并批判社会的阴暗面。
3、遵循典型化原则。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①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1)在诗歌体裁上,采用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来表现复杂的内容。
(2)在艺术方法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运用,及象征手法。
(3)在艺术结构上,以浮士德探索理想为中心,跨越时空界限。
(4)在形象塑造上,从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刻画人物形象。
(5)在语言上,用语个性化,富有民歌特点、哲理性和抒情性。
②卡夫卡《变形记》:(1)作品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
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是20世纪“反英雄”主人公的开端。
(2)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
是现代人丧失自我价值和个性的悲剧。
(3)艺术特色:1)真实与荒诞的结合。
借大量细节描写,将荒诞故事叙述得真实可感。
2)冷漠平静的叙事方式。
采用极其客观、平静的语调描述变形经历,暗示了异化问题的普遍性,激发读者进而思考人的存在境遇。
3)运用意识流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内心世界。
联想、幻觉的运用,既展示了人变成甲虫以后的恐惧、焦虑、觉悟和痛苦,也表现了常人的心理,揭示了异化主题。
③福楼拜《包法利夫人》1.福楼拜艺术主张:真实性、客观性、追求艺术美。
2.艾玛悲剧的原因:1)爱玛始终生活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但又心地单纯善良;不满平庸生活,但富有同情心。
但可悲的是,爱玛并未对自己的悲剧有清醒的认识。
2)资本主义社会的崇尚虚荣和注重浮华,造成了爱玛追求浪漫幻想的性格。
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猖獗,影响着道德风尚,左右着人际关系。
3.艺术特色:1)重在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
2)客观冷漠地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3)语言准确精炼、有高度的表现力。
4)叙述角度富于变化。
采用人物主观视角来叙述。
4.副标题:《外省风俗》:通过写包法利反映了外省许多像包法利夫人一样的人。
5.第一个情人:罗道尔夫。
第二个情人:莱昂。
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
三位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爱伦·坡,博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思想上,现代主义文学富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提倡非理性,善于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
在艺术上,现代主义文学着重表现潜意识、欲望、幻觉和直觉等非理性心理,开掘了审丑、变形等现代审美观念。
基本特征:1)思想上:表现现代人的异化感。
是反叛传统的理性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2)艺术特征上:强调表现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⑤开创现实主义:果戈里⑥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⑦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⑧浪漫主义发源地:英国、德国⑨《呼啸山庄》——艾米丽:弃儿希刺克厉夫和主人的独女凯瑟琳相爱,受到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的敌视和阻挠。
凯瑟琳和画眉山庄的林顿结婚,希刺克历夫含恨出走。
三年后,他发财回到呼啸山庄,凯瑟琳仍爱着他,因不能和希刺克历夫结合,生孩子时死去。
从此希刺克历夫采取报复手段,占有了两个山庄的财产,虐待辛德雷、凯瑟琳以及自己的儿女。
但仍然不能忘怀凯瑟琳,他感到越来越难适应这人间的世界。
最后他放弃了复仇,郁郁而死,临终留下遗言,死后把他和凯瑟琳葬在一起。
凯瑟琳贪恋物欲嫁给了画眉山庄的林顿,背叛了自己的希刺克厉夫的灵魂。
希刺克厉夫为凯瑟琳的背叛而陷入残忍的报复中。
艺术特色:1)叙述方式创新,选择1801年的冬天作为叙述起点。
2)叙事角度多样化。
断断续续地将一个故事叙述完毕。
3)中途倒叙的叙事时间。
“戏剧性结构”。
4)三重叙事文。
5)象征手法的运用。
“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
⑩德国启蒙运动的奠基者:莱辛。
《拉奥孔》《汉堡剧评》①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席勒《阴谋与爱情》②《浮士德》五个悲剧:1)知识悲剧。
浮士德是老博士,博览群书,却不断厌倦繁琐僵化的知识,甚至想自杀。
2)爱情悲剧。
浮士德与市民少女玛甘泪相恋,其却误用安眠药毒死母亲,又差点溺死新生儿,被关进监狱后拒绝了浮士德的相救。
3)为统治者服务的悲剧。
资产阶级自强不息与向封建贵族妥协的双重性,最终将导致他们的政治悲剧。
4)美的悲剧。
与海伦生下欧福良,但跳跃时跌入天火烧死,海伦也飘逝了。
5)理想悲剧。
③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
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
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
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
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
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
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④浪漫主义理论的策源地:德国⑤《白鲸》:艾哈伯、以实玛利、莫比迪克、季奎格。
《白鲸》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第一个层次,这部小说通过“披谷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
第二个层次,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
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
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
霍桑作品中所表现的丑恶面对麦尔维尔受霍桑的影响较大。
第三个层面,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这是一部象征小说。
小说的这种复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迪克”和船长埃哈伯这两个形象身上。
有人把白鲸看作“善”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
1.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
2.19世纪后期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前期象征主义文学。
3.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描写。
其理论倡导者为左拉,代表作家莫泊桑等。
4.唯美主义: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种文艺思潮。
主张艺术要追求纯粹的美,但它过分强调美的纯粹性,割裂了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5.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注重借助外在的具体事物,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象观念,大量运用联想、暗示与通感。
马拉美为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
6.《恶之花》(波德莱尔)的艺术特点:①发掘丑恶、病态中的美。
作者描绘了大量丑恶的事物,揭示了残酷丑恶的现实,革新了传统美学观念,扩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
②独创了通感手法。
他在诗歌中将各种感觉互相打通,去解读自然万物。
③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通过生动、坚实的意象,来揭示自己隐蔽的心灵世界。
④语言极为精炼,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7.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果戈里8.《变形记》(卡夫卡)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作品大多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