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第三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学习目标】
1.说出有关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及其经典实验的结论,能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 分析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过程及其设计思路,将大量文字转换成简洁明了的图文,学会在复杂的情景中分析实验的变量和对照的设置。

3. 体验科学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概念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自主探究】
一、阅读教材P100—102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列表总结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二、探究历程
1、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土壤是构成植物的
原材料。

1648年,比利时的范·海尔蒙特用了五年
时间完成了一个实验,如图:
植物生长需要养料来自哪里?
2、普里斯特利实验说明谁可以更新空气?
他所指的污浊的空气里有什么?被更新的
空气里有什么?要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还
应设置几组实验?依照图示设计画出对照
实验
3、萨克斯的实验目的是什么?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本实验结果?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此实验除了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
还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战演练)
实验设计: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材料:相同大小的绿色植物2盆,透明密闭的玻璃罩2个,NaOH 溶液,CO2释放剂,酒精,碘液 提示:单一因素变量是什么?怎么操控?检测何种实验结果?如何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检测?
4、恩格尔曼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该实验的巧妙之处:
实验材料为什么用水绵?
为什么用好氧细菌?
为什么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
为什么在黑暗环境中?
为什么用的是极细的光束?
为什么临时装片要重新暴露在光下?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反应式:
6、鲁宾、卡门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实验的巧妙之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