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1分)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1—16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7—19小题为多选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得0分,选对但不全的2分,全部选对的3分,共41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最早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科学家是()A、格里克B、牛顿C、马德堡D、托里拆利2、如图1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时,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作用在a、b、c点,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在a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B、作用在b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C、作用在c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图1D、作用在a、b、c三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C、使用中弹簧和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D、弹簧测力计不能用来测量小于它的分度值的力4、下列物理规律或原理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二力平衡条件B、牛顿第一定律C、液体部压强的规律D、大气压强的存在5、下列物体中重力最接近1N的是()A、一只大公鸡B、一学生课桌C、一袋方便面D、一枚大头针6、2014年1月13日,我国“饱和潜水”首次突破300米,成功抵达深海313.15米处,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水面下300米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海水密度取ρ=1.0×103kg/m3,g取10N/kg)()A、3×104Pa B、3×105Pa C、3×106Pa D、3×107Pa7、高速公路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A、酒后不驾车B、驾车须系安全带()C、行车保持一定车距D、雨天路滑,减速慢行8、自行车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大车座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9、看足球比赛时,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停在空中静止不动C、飞行路径不变D、竖直下落10、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11、如图2,物体甲重为2N,物体乙重为5N,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物体底面积之比是()A、2︰5B、3︰5C、2︰7D、5︰712、下列图示的运动情景中,能明显地反应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13、有一未装满酸奶的瓶子如图3,先正立在桌面上,然后在倒立在桌面上,则酸奶对容器底的作用情况是()图3A、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14、如图所示,一个“山”形连通器装有一定量的水,当把它放到斜面上静止以后,下列关于连通器液面的情况,正确的是( )15、皮划艇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就会前进.使皮划艇前进的力是 ( )A 、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 、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 、水作用于皮划艇上的力D 、桨作用于水上的力16、匀速地向某容器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

这个容器可能是( )17、关于重力,下列说确的是 ( ) A 、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B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C 、g=9.8N/kg 表示1kg=9.8N D 、假如没有重力“登天”不再是难事 18、如图4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B 、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体同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斜面受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19、如图5所示,一静止在水平地面重100N 的木箱,底面积为1m 2,用水平30N 推力没有推动。

下列说确的是 ( ) A 、摩擦力小于30N B 、木箱受到的合力为0N C 、手对木箱的压强为30Pa D 、木箱对地面的压强为100Pa卷Ⅱ(非选择题,共59分)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空格) 20、在如图6的跳蹦床游戏中,人对蹦床的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 ,蹦床对人的力的作用效果主要 是 ,这两个力是____________(选填 “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被弹到空中的人还要落回 蹦床,这是因为人受到_________的作用。

21、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图甲的衣架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架能增大与 衣服的 ,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 。

图4图5图6图722、质量为0.1g 的雨滴在空中以0.5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下落,则它受到的空气阻力为_______,方向__________;如果雨滴以2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下落,则它受到的空气 阻力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g 取10N/kg ) 23、如图8所示,某次演习任务中,一架飞机要对地面上某一指定目标进行定点轰炸。

则飞行员应在飞机到达目标 投弹(填“前”、“后”或“正上方”),才能 击中目标,这可以用 知识解释。

投弹后飞机的 惯性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某载人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0m 。

当下潜到水下2000m时,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Pa ,深潜器可视窗的面积是0.2m 2,受到海 水的压力为_________N ;深潜器从此处下潜到最大深度时,可视窗受到的海水压力 增大了________N 。

(海水的密度取1.03×103kg/m 3,g 取10N/kg ) 25、用弹簧测力计缓慢的将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提起,其示数F 与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 之间的关系如图9乙 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图9甲中拉力为______N ,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

(2)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N ,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____ N 。

26、如图10左端物体m 是重为3N 边长为5cm 的正方体,右端是一重1N ,底面积为20cm 2,部盛有深为15cm 水的开口瓶,在距瓶底10cm 处有一小孔向外流水,此时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 物体m 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 ,小孔处水产生的压强为 ________Pa ;水流出的过程中瓶底受到的压力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水不再流 出时,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 。

(g 取10N/kg )三、作图与实验(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7小题作图每图2分,其余空每空1分,共22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空格)27、(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11所示,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为8N ,请在图中作出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12所示,小球被斜挂在竖直墙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8图9图102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与_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29、如图14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图14(1)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在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且使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根据___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小。

30、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分开?(1)压强计_______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14(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图14(3)小明再作图14(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4)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14(c)和(d)所示。

他发现图14(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将烧杯中的液体取出一部分,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将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得分评卷人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1小题5分,第32小题7分,共1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