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第九章元素概论 氢、稀有气体
1、第九章元素概论 氢、稀有气体
第九章
元素概论 氢、稀有气体
1 氢
3
IA 1 H
元素周期表
2
2 锂 铍 11 Na 12 Mg 3 钠 镁 IIIB
19
IIA Li 4 Be
IIIA IVA 5 B 6 C
VA 7 N
15
VIA VIIA 8 O 9 F
16
氦
He
10 Ne 18 Ar
硼
13
碳
14
氮 氧 磷 硫
P S
氟 氖
17
Al
57 La 58 Ce 59
Rb
Y
40
Zr
41
Nb
42 Mo 43
Tc 44 Ru
Pd
47 Ag 48 Cd 49
Te
I
镧 铈
镨
Pr
60 Nd 61 Pm 62 Sm 63 Eu 64 Gd 65
钕 钷
92
钐 铕 钆 镅 锔
Tb
铽 镝
66 Dy 67 Ho 68
Er
69Tm
70 Yb 71
钬
铒 铥
镱 镥
2、热分解法 原理:某些化合物热稳定性低的特点,制取单质。 原理:某些化合物热稳定性低的特点,制取单质。 o 举例: 举例:2Ag2O(s) >300→ 4Ag(s)+O2(g) C
2HgO(s) → 2Hg(s) + O2 ( g ) Ni(粗) + 4CO → Ni(CO)4 → Ni(纯) + 4CO
4 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 砷 硒 溴 氪
37
K
IVB VB VIB VIIB 20 Ca 21 Sc 22 Ti 23 V 24 Cr 25 Mn
38 Sr 39
VIII IB 26 Fe 27 Co 28 Ni 29 Cu
45 Rh 46
IIB 30 Zn
铝
In
硅
Si
氯
53
Cl
氩
54 Xe
31 Ga 32 Ge 33 As 34 Se 35 Br 36 Kr 50 Sn 51 Sb 52
5 铷 锶 钇 锆 铌 钼 锝 钌 铑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碲 碘 氙 55 Cs 56 Ba 57-71 72 Hf 73 Ta 74 W 75Re 76 Os 77 Ir 78 Pt 79 Au 80 Hg 81 Tl 82 Pb 83 Bi 84 Po 85 At 86 Rn 6 铯 钡 La- 铪 钽 钨 铼 锇 铱 铂 金 汞 铊 铅 铋 钋 砹 氡 Lu 103 104 Rf 105Db 106Sg 107Bh 108 Hs 109Mt 110 112 87 Fr 88 Ra 89111 118 114 116 7 钫 镭 Ac-Lr 钅 钅 钅 钅 钅 钅 Uun Uuu Uub 卢 杜 喜 波 黑 麦 镧系 锕系
离子型(类盐型) (一)离子型(类盐型)氢化物 制取: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e、Mg外 制取: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除Be、Mg外)加热时能直 接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 接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 2M+H2→2MH M+H2→MH2 代表碱金属) (M代表碱金属) 代表Ca Sr、Be) Ca、 (M代表Ca、Sr、Be)
共价型(分子型) (二)共价型(分子型)氢化物 周期表中绝大多数p区元素与氢形成的氢化物, 周期表中绝大多数 p区元素与氢形成的氢化物 , 为共 价型氢化物,它们的固态大多属分子晶体, 价型氢化物,它们的固态大多属分子晶体,所以又称分子 型氢化物。 型氢化物。
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共价键 组成:通式RH 式中R IVA—VIIA族某元素, VIIA族某元素 组成:通式RH(8-N),式中R为IVA VIIA族某元素,N 代表元素所在族数, 代表元素所在族数,它们的空间几何构型与中心元素的杂 化轨道方式及具有的孤电子对数有关。 化轨道方式及具有的孤电子对数有关。 性质:因形成分子晶体,故熔、沸点较低,常温下, 性质:因形成分子晶体,故熔、沸点较低,常温下, 为液体外, 其余均为气体; 大多数无色, 除 H2O , BiH3 为液体外 , 其余均为气体 ; 大多数无色 , 物 理性质很多相似。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理性质很多相似。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三)单质的制取方法 归纳起来有五种: 归纳起来有五种: 物理分离法 热分解法 还原法 氧化法 电解法
1、物理分离法 原理:单质与杂质在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 原理 : 单质与杂质在某些物理性质 ( 如密度 、 沸点 上有显著差异的特点。 等)上有显著差异的特点。 举例: 淘洗黄金(密度差异) 举例:(1)淘洗黄金(密度差异); 低温加压下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 (2)低温加压下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利 用沸点差异, 沸点-196℃ 比液O 183℃ 用沸点差异 , 液 N2 沸点 -196℃ , 比液 O2(-183℃) 低 , N2 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液O 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液O2。 应用范围:分离、提取以单质状态存在, 应用范围:分离、提取以单质状态存在,且某些物理 性质与杂质差异较大的元素。 性质与杂质差异较大的元素。
TiCl4 + 4NaH →Ti + 4NaCl + 2H 2 ↑
4000 C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 (2)热稳定性; 受热会分解, 受热会分解,如
2MH(s) ∆ 2M + H 2 ↑ → MH2 ∆ M + H2 ↑ →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能在非极性溶剂中同B (3) H- 能在非极性溶剂中同 B3+ 、 Al3+ 、 Ga3+ 等结合成复合 型氢化物, 型氢化物,如
C+8 3FeS2+6C+8O2
∆ →
Fe3O4+6CO2 +6S
应用范围:用以制备以负氧化值存在的非金属单质。 应用范围:用以制备以负氧化值存在的非金属单质。
5、电解法 原理:使用外加直流电源将元素“还原”为单质。 原理:使用外加直流电源将元素“还原”为单质。 举例: 举例: 电解 NaCl+2 2NaCl+2H2O 2NaOH+H2↑+Cl2↑
结构特征: 其中化学键为离子键, 结构特征:M+、H-或M2+、H-,其中化学键为离子键, 组成为MH MH, 组成为MH,MH2。
离子型(类盐型) (一)离子型(类盐型)氢化物 性质: 性质: 具有离子化合物特征,如熔、沸点较高, 具有离子化合物特征,如熔、沸点较高,熔融时能导 性质似盐类,所以称类盐氢化物。 电,性质似盐类,所以称类盐氢化物。 86g·cm 密 度 比 相 应 金 属 大 得 多 ( 如 K 为 0.86g·cm-3,KH 为 43g cm 通常为白色晶体(不纯是浅灰或黑色) 1.43g·cm-3 ),通常为白色晶体(不纯是浅灰或黑色)。
∆ →
10CO 6CaSiO3+10CO +P4
应用范围:用于制取活泼性不是很强的金属及以正 应用范围:用于制取活泼性不是很强的金属及以正 存在的非金属单质 氧化值存在的非金属单质。 氧化值存在的非金属单质。
4、氧化法 原理: 原理:使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中处于负氧化值的元素 制取单质。 ,制取单质。 举例:用空气氧化法从黄铁矿中提取硫, 举例:用空气氧化法从黄铁矿中提取硫,冷却硫蒸汽 可得粉状硫。 可得粉状硫。
Lu
89 Ac
锕 钍
90 Th 91
镤
Pa
铀 镎 钚
U
93 Np 94 Pu 95Am
96 Cm 97 Bk 98
锫 锎
Cf
99 Es 100 Fm 101 Md 102No 103 Lr
锿 镄
钔 锘 铹
内容概述: 内容概述: 本章综述元素的发现、分类和存在形态;元素 的自然资源; 的自然资源; 单质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单质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氢气的性质, 氢气的性质 , 氢化物的类型及稀有气体及化合物 的性质和用途。 的性质和用途。 氙化合物的性质。 氙化合物的性质。
(三)金属型氢化物 ds区元素与氢形成金属型氢化物 d区和ds区元素与氢形成金属型氢化物。 区和ds区元素与氢形成金属型氢化物。 过渡金属氢化物中,氢以三种形式存在: 过渡金属氢化物中,氢以三种形式存在: (1)以原子状态存在于金属晶格中; 以原子状态存在于金属晶格中; 形式存在,它的价电子进入氢化物的导带中; (2)以H+形式存在,它的价电子进入氢化物的导带中; 存在,其电子是从氢化物中得到的。 (3)以H-存在,其电子是从氢化物中得到的。
2000 C >500 C >5000 C
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1)应用于制取活泼性差的金属单质; 应用于制取活泼性差的金属单质; 制取一些高纯单质, Ni、Zr等 (2)制取一些高纯单质,如Ni、Zr等。
3、还原法 原理: 用还原剂还原化合物( 如氧化物等) 原理 : 用还原剂还原化合物 ( 如氧化物等 ) 来制取 单质,一般常用的还原剂是焦炭、CO、 活泼金属等。 单质,一般常用的还原剂是焦炭、CO、H2、活泼金属等。 举例: 举例: ∆ → 高炉炼铁: 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 Fe+3 ∆ 铝热剂法: 铝热剂法: Fe2O3+2Al → 2Fe+Al2O3 电炉法制黄磷: 电炉法制黄磷: 10C+ C+6 2Ca3(PO4)2+10C+6SiO2
Br2 分子 晶体 I2 分子 晶体 At 金属 晶体
↓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 1.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1.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熔点最高的是 W 3410℃ 其次是 Cr 、Re 2.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硬度 2.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硬度 (ⅢB和ⅡB除外 除外) (ⅢB和ⅡB除外) 密度最大的是 硬度最大的是 3.易导电 3.易导电 Os Cr Ir Pt (仅次于金刚石) 仅次于金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