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复习教案

比例尺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解决问题。

南湖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 m,宽30 m。

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 cm,宽3 cm,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自由作答)
2.导入。

1∶1000就是上面这幅图的比例尺。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通常需要注意什么?
(1)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3.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数值比例尺。

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这种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如何相互改写?
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 m,10 m =1000 cm,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

5.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15 cm,甲、乙两地实际相距( )km。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互化的掌握情况。

先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即1 cm
5 km

1
500000
,然后根据数值比例尺求
出实际距离。

解答方法一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5÷
1
500000
=7500000(cm)=75(km)
方法二因为图上1 cm表示实际距离5 km,所以图上15 cm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5个5 cm。

15×5=75(km)
方法三因为同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比例尺一定来列比例。

解:设甲、乙两地实际相距x厘米。

15 x =
1 500000
x=7500000 7500000 cm=75 km ⊙探究活动
1.出示探究题。

在比例尺为
1
5000
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草坪,草坪的实际
周长是多少?实际面积是多少?
2.小组合作,讨论解法。

3.汇报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预设
生1:要求草坪的实际周长,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


1
5000
=20000(cm)
20000 cm=200 m
200×4=800(m)
生2:要求草坪的实际面积,可以先求出草坪的图上面积,然后再除以比例尺。

4×4÷
1
5000
=80000(cm2)
80000 cm2=8 m2
生3:要求草坪的实际面积,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再求实际面积。


1
5000
=20000(cm)
20000 cm=200 m
200×200=40000(m2)
4.观察比较。

同样是求草坪的实际面积,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第一种求实际面积的方法不对,因为比例尺指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

生2:草坪的实际周长是800 m,草坪的实际面积是40000 m2。

5.小结。

解答此题时,不要把线段比例尺当成面积比例尺。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复习,你掌握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95页1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
比例尺⎩⎪⎪⎪⎨⎪⎪⎪⎧意义⎩⎪⎪⎨⎪⎪⎧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表达形式⎩⎨⎧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应用⎩⎨⎧求实际(图上)距离
求实际(图上)周长求实际(图上)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