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常识测试试卷及答案一、简要概述题。

(任选一题回答, 10 分)1、教体艺 [2007]16 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十点意见,请简要概述。

2、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 5 个“过于” 和 1 个“过分”,请简要概述。

二、填空。

(10 分)1、国家课程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 程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提出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建议。

2、教育部第 13 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 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 _____________ 艺术教育活动, ________________ 艺 术环境建设。

3、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 10 分)1.以画“梵像”著称,其风格,据记载“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犹如从水中出来的画家是 ( ) A . 曹仲达 B .卫协 C .顾恺之D .杨子华 2.“说唱俑”、“马踏飞燕”是 ()雕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A .唐代 B .汉代C.秦代 D .战国3.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是( )。

A . 《送子天王图》B .《观音图》 C .《搜山图》D .《步辇图》4、“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提出者是 ( ) 。

A. 吴昌硕B. 高奇峰C.齐白石 D.林风眠5、 ( ) 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颠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巴黎圣母院教堂,圣德尼教堂,夏特尔教堂,在意大利有著 名的米兰大教堂。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五、名词解释。

( 15 分)1、立体主义:2、美术创作:3、审美: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六、线条手绘图示。

( 15 分)1、徒手写美术字-美术教育:2、静物构图-均衡:3、四方连续:4、成角透视:A . 6、 A . 7、 A哥特式建筑 B .罗马式建筑 C .希腊式建筑 盛唐时期仕女画家张萱的传世作品有《捣练图》卷,还有代表作品是( 女史箴图》 B .《观音图》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 卢梭 B .毕加索 .《虢国夫人游春图》D .拜占庭式建筑 )。

D .《宫中图》.达芬奇塞尚8、 A . 9、 A . 10、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图画见闻志 B .林泉高致 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虢国夫人游春图 B .捣练图 “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

C ).画继.山水纯全集A .飒露紫B .拳毛騧C .白蹄乌四、简答题。

(任选一题回答, 10 分) 1、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

C)。

D.挥扇仕女图.特勒骠D .簪花仕女图5、渐变构成:七、作品分析。

(从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方面分析美术作品。

任选一题回答,20 分)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3、分析米勒的《拾穗》。

八、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总结提炼出对美术教育的综述或感悟(50字以下)。

(10 分)参考答案一、简要概述题(任选一题回答,10 分)(一)、答:教体艺[2007]16 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提出的十点意见:1、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3、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要把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之中,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

5、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6、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证。

7、组织大型、集中的学生艺术活动,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

8、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

9、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各类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升学、奖励的依据。

10、严禁中小学生进入“未成年人不宜”的娱乐活动场所。

(二)、答: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5 个“过于”和1 个“过分”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填空(10 分)1、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评价。

2、课程、课外、校外、校园文化。

3、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三、选择题(10 分)1、 A 2 、B 3 、D 4 、C 5 、A 6 、C 7 、B 8 、B 9 、C 10 、A四、名词解释(15 分)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 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3、审美:审美是指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 、“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

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

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 的传说。

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

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

素有" 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它是由水墨画的创始人之一、唐代画家张璪(约735~785)提出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董其昌以悟为主的“师法自然”师法论,最得张璪学说的精髓。

“搜遍奇峰打草稿”的画家石涛却将妙悟置于其理论的核心位置上。

五、简答题(任选一题回答,10 分)(一)、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

答: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双某,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