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精神,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层次,探索学习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方法。
本课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核心。
从本课的各个环节设计上考虑: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对练习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传接球技术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足球传接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以及协调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运动。
它不但能展示和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体能和综合性操作技能,而且能有效第培养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精神。
足球也是初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比较喜欢的项目之一,本次课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足球中传接球的能力,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分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练习方法,让学生不断在新的练习方法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分组练习,结合视频的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从而很好的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并通过竞赛将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动作运用到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ppt中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增强学习效率,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展示空间,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使他们爱上体育课,在课堂上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对新奇的事物易兴奋,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对枯燥的事易抑制,知识、原理等体育教学因素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基础不同,个体技能水平差异大,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女生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上相对比较薄弱。
五、教学方法
1、自主观看ppt学习。
2、分小组练习。
3、运用多媒体技术。
4、游戏竞赛,在竞赛中体现竞争意识和勇于争先的品质。
六、教案
七、效果分析
全课平均心率:100—105次/秒课中
最高心率:155—165次/秒
全课练习密度:45%左右
本课有80%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足球脚内传接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有70%的学生能够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通过教师设计的分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练习,学生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部分学生能够超水平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说明本课的设计内容,相对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八、课后反思
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后主要反思有:
1.在准备活动部分跑的内容时,跑的组织方式比较有序,慢跑结束后学生站位的时候还不够明确,提前定好足球每个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相应的位置。
2.本节课采用了分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练习、自主学习和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授课,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较高,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的配合存在问题,有的同学由于能力的问题,配合度不是很高。
3.四个不同形式的练习中,三人进行跑动传接球练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有一部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不能够及时进行接好球,以及出球方向还不是很稳定,容易出现偏离方向,摆动腿的摆动方向感偏差,力量控制不是很好。
有的同学在做的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到在运动中随时注意调
整动作,自我监控能力薄弱。
4.整体上学生对四个视频练习方式的观察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也显示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够按要求进行练习,个别细节还需注意。
5.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可以进行再充实。
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快速跑的技术要领,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意识,使学生体验了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