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下车买地图)先回酒店步行至广州火车站台,(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环市西路走170米,到达广州火车站台)乘坐地铁2号线(广州南站方向), 在公园前站下车(I口出)步行至如家快捷酒店(沿中山五路走190米,左转过人行道,继续向前进入解放中路,沿解放中路走180米,到达终点。
)前往南洋长胜酒店步行260米至中山六路站,(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解放中路走210米,左转过人行道,继续向前进入中山六路,沿中山六路走50米,到达中山六路站。
)乘85路天平架总站下车,步行220米至南洋长胜酒店(沿兴华路走100米,左转。
继续沿兴华路走120米,到达终点)去华南植物园天平架总站坐28路,534路到植物园站下,沿G34走30米,到达植物园西北门文化地理主要景点【龙洞琪林】是华南植物园最具有代表性景点之一,1986年入选为“羊城八景”,它由棕榈园和孑遗园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整个景观自然和谐,最佳观赏点是水榭。
棕榈园内棕榈植物四季碧绿,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孑遗园内落羽杉四季分明,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一片温带景象,宛如一幅会变的风景图。
【广州第一村】在广州人的发祥地——飞鹅岭的遗址上复原建成。
50年前,考古学家在广州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飞鹅岭。
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就是广州人的发祥地之一。
该遗址现位于华南植物园内一条宽约80米至100米、纵深约250至300米,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间谷地中,总面积约3公顷。
该景点由标志性广场、遗址观光暨遗址保护群、大型塑像与主题雕塑群、模拟原始生态村落、模拟考古现场、历史文化展馆等构成,全面展示4000多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游客还可在陶艺制作区像几千年前的祖先那样烧制陶器,在射箭场和农耕示范区亲身体验一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由塑料树和真树相结合建成的“树屋”,则可以让游人上树“休息”,做一回“原始人”。
【名人手植树区】华南植物园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不但吸数以万计的旅游爱好者,同时还吸引了不少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宾前来参观和访问,并欣然在此植树留念。
名人手植树区位于中心大草坪旁,其中有朱德委员长种植的青梅,叶剑英元帅种植的木棉树,董必武副主席种植的青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种植的海南红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种植的无忧树,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种植的乐昌含笑,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及夫人种植的无忧树,泰国诗琳通公主种植的诗琳通木兰,阿富汗前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种植的红花天料木等。
十多种珍贵树木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为华南植物园增添了又一人文景点。
回酒店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G34走10米,到达植物园站,乘30路,在天河立交站下,乘191路,在解放中路下车,步行至酒店(走到街对面)再去北京路步行街(夜游)步行至解放中路站(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解放中路走110米,到达解放中路站)乘坐243路空调(或191路), 在中山五路站下车,步行至北京街商业步行街(沿中山五路走40米,右转进入北京路,沿北京路走40米,到达终点)第二天先去越秀公园(五羊雕塑---越秀山---镇海楼)从酒店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解放中路走190米,直走过人行道,右转进入中山五路,沿中山五路走180米,到达公园前站,乘地铁二号线在越秀公园站下车。
文化地理历史作为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议创建,解放后扩建后,又曾经多次接待过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观光和游泳。
目前,这里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还因为卓有成效的招鸟计划,引来了南美洲的候鸟前来落户。
目前,该公园更因为良好的环境,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白云山、黄花岗公园和中山纪念堂之后,广州第4家获得此项殊荣的公园。
这是记者昨天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获得的消息。
据介绍,越秀山早在西汉南越国时,就是广州市民登临游憩胜地,自元朝以来均入历朝的“羊城八景”之列。
但在清朝以前,这里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禁苑。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常在越秀山读书治事,在1921年12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下令把越秀山辟为公园。
6:00--21:00 两小时免费去南越王墓博物馆在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沿解放北路走290米,到达终点。
12元 9:00—17:30开门再到中山纪念堂文化地理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现在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
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
旺季10元淡季8元6:00—24:00 1-2小时再去石室圣心大教堂1(南门)步行至中山纪念堂(市总工会)站(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走10米,到达中山纪念堂(市总工会)站)乘坐 276路, 在和平新村站下车,乘坐 4路, 在一德中站下车,步行至圣心大教堂(走20米,到达终点)2(北门)步行至纪念堂站(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应元路走170米,向右前方转过人行通道,左转进入连新路,沿连新路走240米,到达纪念堂站)乘坐地铁2号线(广州南站方向), 在海珠广场站下车(B1口出)步行至圣心大教堂,(沿一德路走290米,直走过人行道,继续向前,继续沿一德路走190米,直走过人行道,继续向前,继续沿一德路走130米,到达终点。
)建筑缘由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并把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1861年,中法不平等条约规定,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岸地方其租地自行建礼拜堂学房。
当时罗马教廷任命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传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为平地的两广总督部堂地基,并要求划给他建教堂,但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明稽章请法军司令出面,写信威胁劳崇光如果1天以内不给土地给他,法军将实行全城戒严,于是1861年,恭亲王奕忻与法政府鉴署附加协议确定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建立,咸丰帝下诏批准了协议。
建筑风格圣心大教堂几乎具有哥特式教堂的所有构图元素,既有早期建筑风格的彩色玫瑰窗、透视门等,又具中、晚期建筑风格的双钟楼尖塔等。
另外,尖顶拱券、飞扶壁、石束柱等构件运用得得心应手,构图的完美,比例的准确,使其成为屹立于东方的一个非常纯正的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
建筑规模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当时耗资40万法郎,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
小贴士圣心大教堂地势较高,可俯瞰周边美景。
去沙面步行至长堤站(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一德路走10米,右转进入乐安新街,沿路走170米,直走进入宾兴巷,沿宾兴巷走40米,左转进入长堤大马路沿长堤大马路走50米,到达长堤站)乘坐 236路(或 57路, 219路, 64路, 208路,) 在六二三路站下车步行至沙面(下车往回,沿六二三路走280米,向右前方转,走10米,右转,走30米,右转进入沙面南街,沿沙面南街走10米,直走进入沙面北街。
)沿沙面北街走180米,到达沙面。
文化地理环境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
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历史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现为广州重要商埠。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
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的外贸区“广东十三行”相当近)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并于1861年签订租约。
岛上西部3/4划为广州英租界,约264亩,东部1/4划为广州法租界,约66亩。
各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大量移入,主要的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附近的中国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岛因此成为后来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议与攻击的目标。
如发生在1920年代的广州市民多次反殖民游行,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鸿泰对沙面法国领事馆的炸弹袭击等等。
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一般称“伪国民政府”)。
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
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
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
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
在沙面主要领略建筑的特色,广州属亚热带气候,因此四季均可在此感受到热带风光与异国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