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 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 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 散到长空去。写音乐的突然爆发。
空山凝云颓不流
❖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
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 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 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 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 白居易《琵琶行》 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 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
空山凝云 江娥 素女等意象 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 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
❖ 第二段: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怎样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
思考: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 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韩诗外传》
云:“其声若箫。”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深沉 哀郁,演奏时余音袅袅,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之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以形类声 ❖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
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 , “以形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 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 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 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 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以声类声 ❖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 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 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作者简介: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 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 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诗歌开头四句的叙述顺序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何好处?
吴丝蜀桐张高秋
❖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欲言音乐之美, 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 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吴丝蜀桐张高秋
❖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 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 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 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 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 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格。
❖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 《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 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 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白诗移人——琵琶声使人心动神移; 李诗泣鬼——箜篌音使鬼神动情流泪; 韩诗惊天——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
❖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 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 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 这么感人的音乐?有人 告诉我们,这原来是李 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李凭中国弹箜篌
❖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开头四句的叙述顺序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 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杰东 伦风


·
听《东风破》片断,谈谈听周杰 伦歌曲的感受。
杰东 伦风


·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 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江娥啼竹素女愁
❖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幽怨低回,我们仿佛听到 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 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 起愁
❖ 侧面烘托————写出了 音乐声的神奇美妙,感人肺 腑,具有“惊天地,泣鬼神” 的魅力。
写声音至文” 。




李贺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 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 识。
❖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 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力。
❖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 艺术特色。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 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 难点:置身诗境感受音乐魅力
音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
妙 难收。
音 乐 之 妙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 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 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 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