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4年防保科工作计划》2014年防保科工作计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有效完成上级部门的指令性任务和院办交办的工作任务。
为加强疫情、免疫规划等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同时完成县整治办安排的“整脏治乱”工作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2014年本科工作计划如下一、疫情管理(一)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管理实施办法》、重点传染病行业诊断标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和防控水平;及时传达卫生主管门下达的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安排和指令任务文件精神,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执行《网络直报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疫情节假日值班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发现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协助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认真执行《结核病管理条例》,结核病将转入我院诊疗,我院应协助县疾控中心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及时督导结核病病人并做好登记、上报治疗工作。
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将病人转结核病门诊或病房住院治疗,转诊率达100%。
二、免疫规划管理(一)、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及时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及接种情况,按规定建立各类登记新生儿30天建卡率达98%以上、常规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五苗”单苗接种率分别达到98%以上,“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5%以上,及时做好登记入册、上报工作。
主动收集流动儿童基础资料、每季至少一次到南元社区、计生部门等部门收集流动儿童资料,每年两次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工作,查漏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接种。
(二)、加强计划免疫疫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
按要求做好无偿疫苗的接种工作。
(三)、做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配合当地学校、幼儿园做好学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做好补证、查漏补种及数据上报工作。
(四)、做好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工作,使报告及时率、“零”病例报告及时率达100%,提高业务素质,杜绝接种事故发生,对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发病率麻疹0.5/十万以下、百日咳70/十万以下、新生儿破伤风1/1000以下、白喉、脊灰无发病做好传染病旬监测工作。
(三)、对本辖区内的学校指导开展学校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四)、及时上报各类报表,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防保科2014年1月6日篇二:《卫生院防保科工作计划》卫生院防保科工作计划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提高我镇的免疫规划工作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以各村为单位,两个月内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 %以上,“五苗”单苗接种率达到 %以上, “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上,居住个月以上流动儿童的建证率 %以上,“五苗”接种率达到 %以上。
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控制在上级规定指标以下。
维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4.积极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乙肝抗体水平。
对辖区内幼托机构学校接种证查验率达 %。
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信息化管理,要求规范程序,进行软件操作。
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二、工作策略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规划工作,在农村宣传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是预防传染病工作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为能更好的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对各种疫苗接种力度,大力宣传,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三、坚持免疫接种政策,全面落实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控制工作,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根据上级安排和群众的免疫需求,扩大免疫规划范围,保持高免疫接种率,防止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
四、保证冷链设备正常运行,保持疫苗的有效性。
五、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做好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加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并做好结核病人转诊工作。
卫生院防保科二0一一年十二月篇三:《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新的一年,为了使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15年工作计划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及时上报各类报表,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把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
二、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1、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系统。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要求,执行疫情网络直报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途径、时限报告各类传染病。
每日收集、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
并每月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疫情动态提出指导意见,通报有关工作质量。
2、定期对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漏报调查,查看各门诊、住院部、化验室、放射科的登记资料,以及肠道门诊工作的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切实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同时将传染病报告纳入考核指标。
3、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监测任务。
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各种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加强AFP病例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开展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于每月底将监测报表报送县疾控中心。
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规范处理,资料完整归档。
4、进一步抓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
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控制传染源和对病人实行规范化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各科室(内3科除外)对发现的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填写《结核病人转诊报告单》转至我院结核病门诊进一步诊治。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1、配合上级安排,大力开展社会群众健康教育。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宣传日,采取设立咨询点、印发宣传资料等手段,组织开展有规模,有影响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疾病发生。
2、开展形式多样的医院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门诊大厅、侯诊处等场所设置不同专业的疾病防治宣传栏;医护人员要针对门诊、住院病人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咨询与指导,并根据本科业务特点每月出黑板报一期,引导群众增强卫生文明与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四、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开展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为重点的学习和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管理和防治意识。
五、死亡病例报告管理按照上级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死因监测的管理1、报告卡的填写无缺项、漏项、无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加强死亡病例报告的及时性,按规定的时限完成《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3、定期开展院内自查,严格执行奖惩措施,杜绝漏报。
4、加强院内业务培训,内容主要为《居民死亡推断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
六、出生医学证明管理1、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每周及时录入出生实名网报资料,每月统计上报卫生局和计生局。
2、为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换发《出生医学证明》,严格管理,规范登记。
勉县医院防保科2015年1月3日篇四:《2016防保科工作计划》2016年防保科工作计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使本院防保人员在新的一年里工作更上一台阶,现根据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的工作布置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开展特制定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一、加强组织制度管理1、健全完善疫情管理小组、进一步规范制度细化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网络直报制度》、《疫情直报节假日值班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
及时发现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报告上级部门,并参与疫情的调查处理。
2、认真落实完成领导统一安排的工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的各项任务。
二、计划免疫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强化意识加强计划免疫疫苗管理,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
按要求做好两苗的接种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做好新生儿出生缺陷检测工作。
同时做好儿童死亡报告检测工作。
三、协助县疾控中心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及时随访结核病病人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填写《肺结核病人转诊单》,将病人转至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四、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院防保科工作计划}.1、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传染病的登记,统计上报工作,首诊医生发现发现传染病病人及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防保科。
2、认真组使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传染病性病管理。
加强防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病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
每月对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及时整改。
4、加强自查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每周核查科室的疫情登记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杜绝传染病的漏报迟报。
5、加强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阳性反馈登记本,登记管理,要求登记规范准确无误,对诊断传染病的患者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对化验,B超,放射阳性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开单医生。
6、进一步加强发热、腹泻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
坚持发热病人每日零报告制。
五、加强死亡病例报告和死亡证明书的管理。
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
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门诊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二联由门诊办公室通知预防保健科收取,保健科将第二联进行网上直报,第一联保存在死者病历中。
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原则上不得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情况需经院长、分管院长同意后方能开具。
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六、加强食源性疾病工作管理。
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工作.加强对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深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督查力度,努力构建起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自身检测水平,深入推进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确保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取得实效.七、防保科各项工作通过下科室督导检查纳入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