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组织的修复(超级经典)

病理学-组织的修复(超级经典)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 肉眼观: –鲜红色,颗粒状 –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的肉芽
创面坏死期
创面液化引流期
肉芽组织增生期
肉芽组织增生期
• 光镜: – 新生薄壁毛细血管 – 成纤维细胞 – 肌成纤维细胞 – 炎细胞
细胞因子
坏死细胞 炎细胞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
– 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闽南医科大学(原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Lin Jia Xin
教学目标
• 掌握: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 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其作用
瘢痕组织的概念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 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 了解:细胞再生的调控机制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修复过程始于炎症
——活的机体才有修复反应
复的概念
机体对因损伤造成的部分细胞、组织的缺 失进行修补,完全或部分恢复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
修复
胃粘膜溃疡
溃疡→疤痕
• 参与修复过程的主要成分:
– 细胞外基质
– 各种细胞
复的形式
–完全再生—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完全恢 复原组织结构功能。
–纤维性修复—由肉芽组织填补 瘢痕。
第一节 再生 (Regeneration)
稳定细胞
有潜在的 增生能力 较强
永久细胞
受损后永 久消失 弱/无
再生能力 强 细胞类型
表皮细胞 被覆细胞 间皮细胞 造血细胞
神经细胞 腺上皮 横纹肌 间叶细胞 部分平滑肌 心肌
三、常见的组织再生
(一)上皮
– 被覆上皮 创缘/残存上皮基底细胞→单层→ 延伸→分化
的组织再生
(一)上皮
纤维组织再生
静止纤维细胞 / 原始间叶细胞
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
逐渐 成熟
分泌前胶原蛋白
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纤维组织
(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再生
软骨膜
软骨基质 软骨细胞 软骨母细胞
软骨缺损较大时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
纤维组织参与修复 完全修复
(四)血管的再生 1. 毛细血管的再生:以生芽方式完成。可 改建为小动脉、小静脉。 2. 大血管的修复:手术吻合(显微外科) 内皮—连接 肌层—疤痕修复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细胞的再生能力
影响细胞再生的因素
细胞外基质
生长因子
纤维性修复: 成分 肉芽组织 作用
新生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炎细胞
• 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 • 机化血凝块及坏死组织; 结局 →瘢痕 • 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一期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纤维性骨痂→骨性骨痂→骨痂改建 二期愈合
• 概念: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 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 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 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皮肤创伤愈合
(一)基本过程
1. 组织坏死、出血、炎症反应
肌成纤维母细胞
2. 伤口收缩
3. 肉芽组织增 生和瘢痕形成
4. 表皮及其他 组织再生
n 黏附性糖蛋白(adhesive glycoprotein) 和整和素(integrin)
– 黏附性糖蛋白和整和素
n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E、F) n 层粘连蛋白(laminin)(E) n 整和素(integrins) (E)
介导细胞-细胞外基质黏附 改变细胞生长、形态、分化、运动 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生长因子敏感性 E:上皮细胞 F:成纤维细胞
PDGF
FGF EGF TGF-β VEGF IL-1 TNF

+ + + /-

+ + + /-

+ +

+ +
+ + + +
(三)抑素(Chalone)与接触抑制
– 抑素多来自增生组织本身,具有组织特 异性。
TGF-β IFN-α、PGE2、肝素
(- 上皮细胞 ) (- )
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
–腺上皮
基底膜完整—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 基底膜不完整—难以再生
— 肝细胞再生:
肝部分切除:肝细胞分裂再生,短期内
恢复原大小。
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
肝细胞再生,恢复正常结构
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
不能恢复正常结构,再生结节。
假 小 叶
纤维组织的再生
静止纤维细胞/未分化间叶细胞 纤维母细胞 原胶原纤维 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 作用:刺激同类或同一胚层发育来的细 胞增生,并刺激细胞移动、收缩和分化。
细胞损伤
细胞因子
第二信使
细胞外基质合成
生长因子
G0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缩短细胞周期
细胞增生,组织修复
细胞接触性抑制
参与再生的主要生长因子种类及其作用
成纤维 细胞 平滑肌 细胞 单核 细胞 胶质 细胞 血管内 皮细胞 + + 上皮 细胞
– 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 – 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异物、血凝块
及炎性渗出物
(三)肉芽组织结局(演变)
肉芽组织
新生毛细血管 减少
疤痕
小动脉、小静脉
成纤维细胞
炎细胞 水肿液 鲜红色、柔软、 湿润、易出血
增多
消失 吸收
大量胶原纤维
玻变 苍白、半透明, 质硬、韧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 瘢痕(Scar):肉芽组织成熟改建而成的 纤维结缔组织。
疤痕疙瘩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一)血管生成过程
– 间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
细胞-受体 生长因子
– 小血管出芽(血管生成)(VEGF)
(二)纤维化
– 成纤维细胞增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迁移
– 细胞外基质积聚
+
金属蛋白酶家族
(三)组织重构
第三节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3.心肌:一般由瘢痕修复。
(六)神经组织的再生
1.神经元被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胶 质纤维修补。(胶质瘢痕) 2.外周神经纤维受损:
常见的组织再生
• 周围神经组织
远端髓鞘和
轴突崩解 近端神经细 胞Waller变 性 两端神经鞘 细胞增生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一)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基底膜形成
基底膜溶解 高通透性 细胞管腔形成
血管 生成 因子
细胞增生
细胞移动和趋化
毛细血管的再生
血管内皮细胞以发芽的方式
(五)肌组织的再生 1.平滑肌:有一定再生能力。 2.横纹肌 肌膜保存, 肌原纤维部分坏死 肌膜及肌纤维均被 破坏 残留肌细胞分裂产生肌浆 分化出肌原纤维
纤维组织增生 (瘢痕修复)
Cells
Extra Cellular Matrix
胚胎发育 修复→纤维化 肿瘤侵袭 连接细胞,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影响细胞的形态、分化、迁移、增殖和生物学功能
• ECM的主要成分:
n 胶原蛋白(collagen):决定纤维组织强 度 n 弹力蛋白(elastin):决定纤维组织弹性
血管抑素、内皮抑素 (-)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brous repair
过程:
溶解吸收损伤 局部坏死组织 和异物 填补组织缺损 胶原增生→瘢痕
肉芽组织
幼稚的纤维 结缔组织
成熟的纤维 结缔组织
芽组织
概念: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再生的成
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
形态:
光镜:大量纵横交错分布的
胶原纤维束,玻璃样变。
肉眼观:
色苍白,半透明,
质韧,缺乏弹性。
• 作用:
– 利:1.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
2.高于肉芽组织的抗拉力。 – 弊:1.瘢痕收缩,功能障碍: 例:关节挛缩、幽门梗阻 2.瘢痕性粘连:胸膜腔粘连 3.瘢痕组织过度增生→瘢痕疙瘩(keloid)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伤口特点:
组织缺损少
创缘整齐
无感染
创面对合严密 一周可达临床愈合标准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伤口特点:
组织缺损较大
创缘不整、哆开、 无法整齐对合 伴有感染
1
一期愈合
2. 稳定细胞(Stable cell)
– 静止细胞(Quiescent cell):生理情况下 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1.5%。基本处于 G0期。无干细胞。 – 细胞具有复制潜能。受到刺激则进入DNA合 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 – 例: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
• 干细胞的类型
–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起 源于胚胎内细胞群的全能干细胞,具有向三
个胚层分化的能力,可分化为成体所有类型
的成熟细胞。
– 成体干细胞 (Adult stem cell):存在于
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能
自我更新并且能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
织的细胞。
3.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
– 非分裂细胞( Nondividing cell )。 – 例: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神经干细胞 肌肉干细胞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 干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 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 一类细胞。 • 研究干细胞的动机:完美地修复或替代因 疾病、意外事故或遗传因素造成的组织、 器官伤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