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doc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doc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篇一:桥涵水文课程设计桥涵水力水文———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基本资料南方地区某二级公路上,拟修建一座跨越一条跨河流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桥(标准跨径及净跨径自己定),梁高1.5m(包括桥面铺装在内),下部为单排双柱式钻孔桩墩,墩径为1.2m;采用U型桥台,台长为6m,桥前浪程为1.2KM,沿浪程平均水深为3.0m,无水拱和河床淤积影响,桥前最大壅高不超过,ll0.6m。

桥位河段基本顺直,桥面纵坡为+2%,桥下为六级航道,汛期沿浪程向为七级风力,推算设计洪水位为65.00m,推算设计流量为3400 m3/s,桥下设计流量为河床平坦,两岸较为整齐,无坍塌现象。

桥位处河流横断面桩号K0+622.60为河槽与河滩的分界桩。

经调查,桥位河段历年汛期平均含沙量ρ约为3kg/m3,据分析桥下河槽能扩宽至全桥,但自然演变冲刷为0m。

粗糙系数为:河槽m c =40,河滩m t =30,γ=1/6;洪水比降为0.3‰,历史洪水位水痕标高为79.30mm,河沟纵坡I与洪水比降基本相同。

另据钻探资料,河槽部分在河底以下8m内均为砂砾层,平均粒径d=2mm,d50=2.5mm,nc?0.030;河滩部分在地面以下6m内为中砂,表层疏松为耕地,nt?0.025。

桥位断面以上集雨面积为566km2,桥位上游附近有一个水文站,集雨面积为537km2,具有1955年至1982年期间22年断续的年最大流量资料;通过洪水调查和文献考证,该河历史上曾在1784年、1880年,1920年、1948年发生过几次较大洪水,其中1784年洪水量级大于1880年,特大洪水值认为是大于3500 m3/s。

在邻近流域的河流上,也有一个水文站,可以搜集到1951年至1982年连续32年的年最大流量资料。

两流域的特征基本相似,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基本相同,且两河流上都没有水工建筑物。

二、用相关分析法插补延长乙站流量资料1、比较甲、乙两站均有实测资料并分别求出其平均流量。

(下面甲站的Qx,乙站的Qy计)nQx??i?1nQi/n?Qi/n?48230223741022?2192.27m2/s2Qy??i?1?1700.45m/s22、列表计算kx,ky,kx2,ky,kx?ky。

13、计算相关系数r及机误4Er.nr??ki?1n2i?1xi?kyi?nn=224.616?2224.58?22)(24.846?22)?0.965?kxi?n)(?kyi?n)i?14Er??2.6981?rn??0.039r?0.965?4Er?0.039则,甲、乙两站流量为直线相关。

4、计算期望值?x,?y。

n??x=?i?1nkxi?nn?1?2192.27?224.58?2221?768.412?k?y=?i?1?n?n?11700.45×24.846?2221=625.9965、列表回归方程2x??0.965?768.412625.996x??1.186、利用回归方程插补乙站流量即可。

1951年964?2192.27?1.18 得,y?660m3/s (y?1700.45)1952年2299?2192.27?1.18 得,y?1791m3/s (y?1700.45)1953年1645?2192.27?1.18 得,y?1237m3/s (y?1700.45)1954年1938?2192.27?1.18 得,y?1485(y?1700.45)1960年4093?2192.27?1.18 得,y?3311(y?1700.45)1967年4440?2192.27?1.18 得,y?3605(y?1700.45)1968年2702?2192.27?1.18 得,y?2132(y?1700.45)m/sm/sm/s3333m/s1973年1060?2192.27?1.18 得,y?740m3/s (y?1700.45)1974年3710?2192.27?1.18 得,y?2987m3/s (y?1700.45)1978年4920?2192.27?1.18 得,y?4012m3/s (y?1700.45)三、运用适线法推求该桥设计流量1、计算经验频率(1)按不连续系列第一种方法(单独连续系列处理)首先依流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如表1-2第4第5栏。

实测数n=22,计算的经验频率如表第7栏。

实测期N=32(1951-1982年),包括此范围内的实测和调查资料,计算频率如表第9栏。

调查期N=103(1880-1982年),考虑到本期后续调查流量的可能遗漏,频率计算排到1954年为止。

考证期N=199(1784-1982年),考虑到本期后续调查流量的可能遗漏,频率计算排到1880年为止。

经验频率的选用的方法是:按资料期长的(右列)向资料期短的(左列),每一流量逐列选取频率值。

但若以实测期计算频率来控制经验曲线后半支,往往显得由于经验频率曲线偏小而引起误差较大。

为了较好地控制整条经验频率曲线,可以在同一流量下,取实测期和实测数两系列中计算频率较大者作为选用值。

经验频率选用列于表第14栏。

(2)按不连续系列第二种方法计算,将计算的计算频率值填入表第16栏。

取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计算的计算频率值的较大值为最终选用值,点绘出一条经验频率曲线(图1-1)。

用米格纸附后洪峰流量资料表1-234用桥涵水力水文书p92页式(8-5)计算Q?N?1?j?1n?l1 ?nN?a2???jN?1?j?1n?l1n?2??ii?1?1?n==?2??ii?1?1?199?5?? 6.24??5.24??199?1?36?5?1=0.443、适线并推算规定频率流量5篇二:桥涵水文课程设计题目《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一、设计基本资料南方地区某二级公路上,拟修建一座跨越一条跨河流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桥(标准跨径及净跨径自己定),梁高1.5m(包括桥面铺装在内),下部为单排双柱式钻孔桩墩,墩径为1.2m;采用U型桥台,台长为6m,桥前浪程为1.2kM,沿浪程平均水深为3.0m,无水拱和河床淤积影响,桥前最大壅高不超过0.6m。

桥位河段基本顺直,桥面纵坡为+2%,桥下为六级航道,汛期沿浪程向为七级风力,推算设计洪水位为65.00m,推算设计流量为4300 m3/s,桥下设计流量为河床平坦,两岸较为整齐,无坍塌现象。

桥位处河流横断面实测记录见表1,桥位处河流横断面桩号K0+622.60为河槽与河滩的分界桩。

经调查,桥位河段历年汛期平均含沙量ρ约为3kg/m3,据分析桥下河槽能扩宽至全桥,但自然演变冲刷为0m。

粗糙系数为:河槽m c =40,河滩m t =30,γ=1/6;洪水比降为0.3‰,历史洪水位水痕标高为79.30mm,河沟纵坡I与洪水比降基本相同。

另据钻探资料,河槽部分在河底以下8m内均为砂砾层,平均粒径d=2mm,d50=2.5mm,nc?0.030;河滩部分在地面以下6m内为中砂,表层疏松为耕地,nt?0.025。

桥位断面以上集雨面积为566km2,桥位上游附近有一个水文站,集雨面积为537km2,具有1955年至1982年期间22年断续的年最大流量资料(见表2);通过洪水调查和文献考证,该河历史上曾在1784年、1880年,1920年、1948年发生过几次较大洪水,其中1784年洪水量级大于1880年,特大洪水值认为是大于3500 m3/s。

在邻近流域的河流上,也有一个水文站,可以搜集到1951年至1982年连续32年的年最大流量资料(见表2)。

两流域的特征基本相似,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基本相同,且两河流上都没有水工建筑物。

二、设计要求1. 要求用相关分析法插补延长乙站流量资料。

2. 确定桥孔长度。

3. 确定桥面标高。

4. 进行桥下冲刷计算(包括一般冲刷、局部冲刷、墩台的最低冲刷线标高、墩台基底最浅埋置标高)。

1道路与桥梁工程系2012.10.282篇三:《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设计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目的................................................................................................. . (1)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 ........ 1 有利于逻辑思维的锻炼................................................................................................. ........ 1 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 1 有利于治学态度的培养................................................................................................. ........ 1 有利于课程兴趣的提高................................................................................................. ........ 1 局部阻力系数的计算................................................................................................. ............ 2 水面线定性分析................................................................................................. .................... 2 流量泥沙计算................................................................................................. ........................ 3 用解析法推求相关直........ 3 推求统计参数................................................................................................. ........................ 3 推求洪峰流量................................................................................................. ........................ 4 局部局阻力系数的计算................................................................................................. ............ 5 水面线定性分析................................................................................................. ........................ 7 流量泥沙计算................................................................................................. .......................... 11 用解析法推求相关直线................................................................................................. .......... 14 推求统计参数................................................................................................. .......................... 17 推求洪峰流量................................................................................................. .......................... 22 心得与体会................................................................................................. .................................. 27 参考文献................................................................................................. ...................................... 28 附 (29)附表 1 流量计算数据处理表(第三题).................................................................. 29 附表2 某流域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数据表(第四题).......................................... 30 附表3 历年径流数据处理表(第五题).................................................................. 31 附表 4 历年洪峰流量数据处理表(第六题). (32)1.1. 1.2. 1.3. 1.4. 1.5. 二、2.1. 2.2. 2.3. 2.4. 2.5. 2.6. 三、3.1. 3.2. 3.3. 3.4. 3.5. 3.6. 四、五、六、设计任务书................................................................................................. (2)设计内容................................................................................................. . (5)5.1. 5.2. 5.3. 5.4.一、设计目的1.1.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桥涵水利水文》部分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