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施工方案 (1)1、工程简介 (1)2、施工段落确定 (1)3、首件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3.1试验路段概况 (1)3.2试验目的 (1)3.3注意事项 (2)4、施工准备情况 (3)1主要施工和管理人员 (3)2 机械配备情况 (4)3 材料及配合比指标 (4)5、施工方案 (5)5.1施工工艺流程图 (5)5.2测量放样 (6)5.3施工技术要求 (6)5.4拌和混合料及运输 (6)5.5混合料摊铺 (7)5.6碾压 (7)5.7接缝 (7)5.8混合料的养生 (8)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通病及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质量检查内容、方式与频率 (8)8、雨季施工措施 (12)9、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3)10、施工进度及质量保证措施 (14)11、安全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 (1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施工方案1、工程简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6-2018年片区城市基础设施一级开发建设项目投资+施工总承包二标段,属于渠东会展物流片区项目包二,位于航空港实验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以东区域,四至范围:西至滨河东路,北至郑港十一路,东至万三公路(新G107),南至纬三河,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含雨、污水及再生水)、电力土建排管(含景观照明)、道路绿化、通信管道、桥涵、隧道、水系等基础设施,其中道路总里程约94.5公里、桥梁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河道长度约11.9公里,道路红线外绿化(生态廊道)面积约为835万平方米,匡算工程总投资约48亿元。
依据项目部下发任务计划书,我处2016年计划建设道路为滨河东路(迎宾大道~纬三河段),总长度5061米,道路宽度60米,预计产值约7167万元。
2、施工段落确定选定主线第机动车道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首件,具体桩号为:,长度100m,宽度18m,面积1800m2。
3、首件的目的及注意事项3.1首件路段概况为了探索路面施工机具的适应性及施工工艺,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及其相关数据,我标段决定在主线进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施工方案施工,摊铺长度为100米,基层宽度为19.26m,压实厚度为20cm,采用两台性能、型号相同的摊铺机同向相隔5-10m阶梯式作业,分一层摊铺一次碾压成型,压实度为≧95%。
3.2首件目的(1)检验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验证拌合、运输、摊铺和压实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
(3)检验管理机构和劳动力组合的可靠性并适时调整优化。
(4)验证试验室理论配合比的科学性并确定不同情况下的配合比,同时证实混合料的稳定性。
(5)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以便优化施工方案,指导下步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大范围施工。
(6)保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3.3注意事项基层碾压后6小时内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YON用量可按0.7~1.5升每平方米,通过试洒确定,透入深度不小于5mm。
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稀浆封层法施工,厚度不小于6mm,采用BC-1型乳化沥青,集料采用的ES一2型,乳化沥青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
铺筑沥青混泥土前,在上下层之间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青等构筑物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3,用量每平方米0。
5升,透层粘层及下封层献要求及施工均应满《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8.4相关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碎石采用级配碎石,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GD50-2006表6.1.6-2的要求,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需采用工地实际期的水泥和合成级配碎石用振动试验方法确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混合料拌制用水量、级配范围、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结合拌合设备选取最佳配合比作为生产配合比,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如强度达稠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或更换料源等方式,不得增加水泥剂量,为减少基层裂缝,应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和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5%),并结合施工气候条件,严格控制拌合用水量。
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35MPa。
通过进行首件的铺筑,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和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的压实设备类型,同时确定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压实层厚度、松铺系数等参数,以指导全线施工。
要求通过首件确定以下参数:(1)确定集料生产配合比;(2)合适的拌合机械、拌合时间、拌合方法;(3)混合料摊铺方法和试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运行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法);(4)含水量的调整和控制方法;(5)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6)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7)确定一次铺筑合适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8)首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跟踪检测,取得必要的检测数据,并妥善保管,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
4、施工准备情况1主要施工和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计划表序号职责权限负责人员备注1 整体掌控2 对外协调、后勤保障3 经营管理、物资准备4 现场协调5 技术负责6 安全监控7 技术指导8 现场放样9 安全环保监控10 质量监控11 经营管理12 物资准备13 试验检测14 对外协调15 现场负责序号专业分工人数主要职能1 机械工班摊铺、运输2 压路机工班路基碾压3 辅助作业工班现场人工配合及维护作业等4 修理班机具设备和各种器具的维护、修理合计:人2 机械配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机械型号数量(台套)技术状况1 装载机ZL50E-1 1 良好2 水稳拌和站WCD600 1 良好3 摊铺机DTU90SC型摊铺机 2 良好4 压路机XS223JE振动压路机1 良好5 压路机LSS2101振动压路机 1 良好6 压路机YL25胶轮压路机 1 良好7 洒水车5t 1 良好8 自卸汽车25t 6 良好9 小型压实机具 1良好测量试验检测设备主要配置: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压实度、弯沉值等公路土工试验设备1套。
3 材料及配合比指标水泥;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
为使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按合同要求本标段使用由水泥厂家提供的优质水泥: PSA32.5水泥。
拌和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碎石;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要求和用量,依经济合理的原则,经过对沿线的石料加工场的原材料的调查、试验,选定大力垄石料场作为基层使用碎石、石屑材料的供用场。
通过实验严格控制碎石的指标,压碎值不大于30%。
目前大石、中石、小石、石粉合计已备料7.5万吨。
经试验施工配合比为:大石:中石:小石:石粉=19%:22%:26%:33%,最大干密度底基层为2.344g/cm3,基层为2.354 g/cm3,最佳含水量为5.8%。
拌和用水:采用洁净的饮用水作为拌和用水。
下承层准备:底基层施工前,提前按规范要求对96区顶进行检测,对不达标路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底基层按时铺筑。
底基层铺筑时,要对下承层进行清扫,保证层面无松散颗粒和尘土等杂物。
并对层面洒水湿润。
5、施工方案 5.1施工工艺流程图不合 格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水稳料拌合、运输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拟定试验方案检查、整理下承层混合料级配试验摊铺机摊铺 压路机组合碾压 各项指标检测报监理工程师审批5.2测量放样下承层按规范检验处理达标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用全站仪准确放出路基的中线、边线,用钢筋控制桩准确标示,其间距应控制在10米一个。
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一端打入ф14的钢筋桩。
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5~20m做出标记,根据拟定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
5.3施工技术要求(1)混合料拌合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合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
(2)生产时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配合比只要满足要求,含水量可不增加,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增加,增加量不得高于最佳含水量的2%,拌合前3车或15min连续测含水量,已满足控制现场的要求。
5.4拌和混合料及运输(1)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用水量视天气情况,干燥天气混合料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以补偿运输及摊铺过程中水分的蒸发,潮湿天气含水量可控制到等于或小于最佳含水量1%,防止水分过多产生“弹簧”现象,且第一次的拌合料,由试验室在现场对摊铺后碾压前混合料检测含水量,结合气候情况调整含水量。
(2)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必须先调试所有设备。
拌合时产量不的大于额定产量的80%,,即480t/h。
(3)混合料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车况良好。
装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拌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输到铺筑现场。
运料车要使用篷布覆盖,其运输车速为30KM/h以下。
(4)在摊铺机前配备一名熟练的工人指挥自卸车卸料,以避免自卸车撞击摊铺机。
5.5混合料摊铺本工程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土基层的混合料施工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摊铺速度为2-3m/min,,保证整个过程中摊铺机行驶稳定、连续、均匀尽量减少停机待料现象。
摊铺过程中人工及时消除粗细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带,并用新混合料填补。
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摊铺,一次摊铺完成半幅施工,前面的摊铺机在靠路肩一侧走基线,另一侧走铝合金的基准梁,由测量人员专门负责基准梁的测设。
后面摊铺机一侧走滑靴,另一侧走基线,两摊铺机前后距离保持在20m以内,确保两台机械相互不干扰,松铺系数依首件而确定5.6碾压在高程检查无误、平整成型后,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在±1%时,即可进行碾压。
当水分不足时应先洒水补充水分,等到达到要求时方可进行碾压。
碾压时采用先静压一遍再振压3-4遍,最后胶轮静压一遍的方法。
对于直线段和不设曲线段部分先从外侧向路中碾压,在设置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重叠1/2轮宽(重叠30cm以上);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密实度为止。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对两遍碾压完的结构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并保证最后碾压结果到达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外观表面平整、无轮迹或隆起。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2km/h为宜,以后用2.0~3km/h,最后静压4 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