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储运安全参考文本

石油储运安全参考文本

石油储运安全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石油储运安全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指石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开采到地面以后,经过预加工处理、储存和输送到消费地。

石油的运输方式有四种:铁路油罐车运输、公路油罐车运输、水路油轮运输和管道运输。

铁路油罐车运输适用于中小批量的原油中长距离运输。

在油田开发初期,原油产量尚未达到规模时作为输油管道的建设之前的过渡期,铁路油罐车应用普遍;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转油站也常设有原油装车栈桥,用火车罐车将石油运往消费地。

公路罐车具有运输灵活性大,适用于无水路可通和不靠近铁路的地区,在我国主要用于短途运输。

水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运输量大的优点,可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湖泊运输。

沿海运输指几个临近海区间或本海区内的运输。

内河运输一般为国内运输。

水路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油轮和油驳,万吨以上的油轮一般用于海运原油,如我国大连新港、秦皇岛油港、黄岛油港等都能够停靠万吨级巨轮。

万吨以下的(多以3 000t以下)油轮、油驳是江河内的常用运油工具。

管道运输有两类:一类是油田内的油气集输管道、炼油厂内部的输油管道,这些属于企业内部的输油管道;另一类是用于输送原油、产品油或天然气的长距离输油(气)管道。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一般把管径大于150mm,输送距离大于100km的管道称为长距离管道。

输油管道又可分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液化气(包括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管道。

目前国内长距离输送原油管道干线最大直径为720mm,总长度1.7×104 km。

长距离输送原油管道由输油干线和输油站(库)组成。

干线部分包括管道本身,沿线阀室,穿跨越江河、铁路、公路、山谷的设施;输油站(库)包括管道的起点站(首站)、沿途设置的泵站、加热站和管道的终点站(末站)。

为了保证安全运行,沿管道建有专用的微波通讯系统,进行统一的生产调度指挥。

长距离输原油管道概况见下图。

长距离输油管概况1—进场2—转油站3—来自油田的输油管4—首站的罐区和泵房5—全线调度中心6—清管器发放室7—首站的锅炉房、机修厂等辅助设施8—微波通讯塔9—线路阀室10—管线维修人员住所11一中间输油站12一穿越铁路13一穿越河流的弯管14一跨越工程15一末站16一炼厂17—火车装油栈桥18—油轮装油码头天然气管道与输油管道相比,在建设与运行中有其独特之处,但总体设计与运行原理方面与输油管道相似,沿线设有压气站、清管站、计量站、配气站、阀室及气库等设施。

管道输送具有其他方式输送无可比拟的优点:输送成本低、建造价格低且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少、节省人力、节省能源和安全性高。

石油的储存为确保平稳输油,在长输管道的首站和末站都相应建造有储油罐群,油罐群(也称之油库)容量一般按管道日输量的5~9倍设置。

对采取旁接油罐输油方式的管道中间泵站也建有储罐,其容量视管输量大小设计。

天然气一般采用地下储库。

储罐可建在地上或地下,以建罐材料不同分为金属罐、非金属罐和岩石地下库。

金属罐多建在地上,原油储罐常用立式圆柱形储罐。

1.地上金属罐。

根据罐顶结构分为浮顶罐(包括内浮顶)、拱顶罐和悬链顶油罐。

(1)浮顶罐:罐顶浮在油面上,随油位变化升降,浮顶的基本形状是一个紧贴罐内壁的圆盘,周边与管壁设有密封装置。

因为浮顶与液面间不存在气体空间,油品不易挥发,储油时损耗小,减小了对大气的污染和产生火灾的可能性。

10000m3以上的油罐多采用浮顶罐,国内最大的浮顶罐容积为100000m3。

(2)拱顶罐:罐顶为球缺形,拱顶半径一般为油罐直径的0.8~1.2倍。

罐顶本身是承重结构,由4~6mm的薄钢板和加强筋组成,便于施工,相对浮顶罐造价较低,油气损耗大于浮顶罐。

由于罐径的限制,国内最大容积为10000m3,国外最大容积为50000m3。

(3)内浮顶罐:内浮顶罐基本上是在拱顶罐内安装内浮盘。

原油储运很少采用。

(4)悬链顶油罐:也称无力矩罐。

容量在100~5 000m3之间,罐顶由罐壁和罐内中心柱支撑,在重力作用下,顶板自然下垂,形成一条悬链形曲线。

2.钢筋混凝土非金属储罐。

多为地下和半地下式建筑结构。

因节约钢材,抗腐蚀能力强,保温效果好,原在我国油田、长输管道和炼油厂采用较多。

然而钢筋混凝土油罐防渗漏能力差、防雷击能力差,年久混凝土脱落或裂缝会导致漏油;另一方面,还会使部分钢筋裸露在外,建罐施工中保证不了数以千计的钢筋接头都能接通导走电荷,因此当遭受直接雷击时,雷电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都可以引起放电,引燃罐内或泄漏在罐外的油气,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我国曾发生过多起钢筋混凝土油罐雷击着火爆炸事故。

我国已不再建造这类储罐。

3.岩层地下库。

世界上有地下水封石洞库储油、山洞库储油、盐穴储油等多种形式,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黄岛建有水封石洞油库。

水封储油是在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下开挖洞穴,利用地下水的压力将油封存于洞穴中,达到储油的目的。

洞罐的结构一般采用直墙拱顶车厢式的形状,分一排或两排列于地下,洞罐顶部的埋深应比稳定的地下水位至少低5m。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管道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管道线路长、站库多,运送介质易燃、易爆、易凝、输送压力高,并且要求连续运行。

因此,管道生产需要先进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精心的维护、准确的监控,确保输送油、气过程中安全平稳。

1.生产运行安全。

调度人员根据输油量、输油所处季节,制定合理的输油运行方式。

通过生产设施上的各类仪表,将系统压力、温度、流量参数和工艺流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通讯讯道传到调度室显示或输入计算机,调度人员将运行工况分析、处理,下达调整或改变运行工况命令。

若管理的是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还要进行品种批量和界面的跟踪。

为了安全生产,要求各级调度人员熟悉站库设备流程,掌握运行状态,有丰富的经验和对故障敏感的判别和处理能力。

要求全线操作人员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和事故处理能力。

早先建成的输油管道是旁接油罐的方式。

现代化的长输管道运行是实现“泵到泵”密闭输送,要求安全、平稳和优化运行,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2.管道SCADA系统。

我国管道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已经在东营—黄岛输油管线复线和陕西靖边-北京的输气管线上应用,这是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密闭管输送系统。

该系统由调度中心、远传通信信道和监控终端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①从各输油气站采集数据、监视各站工作状态和设备运行情况。

②给各站发出指令,自动启、停设备,切换流程。

③对控制参数进行给定值和自动调节。

④显示管道全线工作状态,向上级调度传送数据。

⑤对管道全线密闭输送进行水击保护控制。

⑥对管道全线进行随时工艺计算和优化运行控制。

⑦对管道全线进行清管作业控制。

⑧对全线设备状态及工艺参数进行趋势显示和历史趋势显示。

⑨对系统故障与事件自检。

⑩对于成品油管道不同油品的顺序输送进行界面跟踪和分输、分储控制。

3.管道设备。

管道输送设备是指输油气站库的生产设备。

输油站除油罐外,主要还包括以下设备①输油泵。

输油泵是长输管道输送的动力源。

输油泵一般采用电动机拖动,机组功率由管道设计输送能力选择匹配。

为防止输油泵原油泄漏引起火灾爆炸,输油泵房内的电机与输油泵之间设有防爆隔墙。

露天装置的输油泵机组现已在我国主要输油管道上广泛应用。

②加热炉。

加热炉是长输管道输油的加热设备,炉型有方箱式、圆筒式、斜顶式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主要输油管道为了提高热效率和原油加热过程的安全,已经逐步改为热煤间接加热炉,由热媒介质通过热交换器传热给原油,避免了火焰直接加热油管,减少了加热炉火灾事故。

除了油罐、机泵和加热炉以外,主要输油(气)设备还有:输气压缩机、锅炉与压力容器、清管设施、油罐区固定消防设施、阀门、流量计、控制仪表、工业控制计算机、通信设备、动力设备(电动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变压器、电气开关等)等。

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内容包括:设备运行记录、分析,故障检测,维护维修计划,更新改造,关键设备的检测和事故预测。

要求操作者严格执行各种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程、日常精心检查维护保养设备,使运行和备用设备完好。

4.管道干线。

从泵站出口(管道阴极保护绝缘法兰)至下一泵站入口(管道阴极保护绝缘法兰)之间的线路部分为管道干线。

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对钢管的防腐、保温、绝缘涂层、阴极保护设施、河流穿跨越、线路阀室、水工保护构筑物进行检查维护。

管道干线管理的主要内容有:①巡线检查,防止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破坏,保障生产运行畅通。

②管道防腐层的检修和维修。

③管道内腐蚀、泄漏的仪器检测与维修。

④线路水工保护等构筑物、穿跨越工程设施的检查与维修。

⑤清管作业和管道沿线的输送介质排放。

⑥管道事故的紧急抢修作业。

职业危害在石油储油过程中,主要危害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泄漏。

泄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雷电引发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在石油储运系统发生过多起。

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此外在输油(气)管道工程施工、输油(气)设施的改造、机械清管、事故抢修中由于方案不落实,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跑油跑气、机械损坏、机械伤害、烧伤、高空坠落、石油中毒窒息等人身事故也时有发生。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与输油(气)管道及其设备的跑、冒、滴、漏,设备故障产生的高温、雷电引燃、静电火花、火源及人为操作失误疏忽有密切的关系。

1.管道事故特点:①管道绝大部分埋地敷设。

因其隐蔽,管道事故初期阶段的腐蚀、裂开造成的泄漏则不易被发现。

②长输管道站间输油(气)管道只有一条。

若干线一处泄漏或中断,即造成全线停输,对于加热输送的原油管道若停输时间过长,管道内原油温度降低,可能造成重大凝管事故。

③站间输(气)管道多在野外,若发生管道泄漏事故,尤其是江河穿跨越段发生泄漏,作业环境差、事故处理难度大,另外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④管道和站库设施受自然灾害(洪水、地震、泥石流、雷击)容易造成管道冲断、震毁和火灾,破坏性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