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编号钢结构模块建筑施工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Steel Modular Buildings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开展第一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7号)的要求,由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制订而成,标准编号XXXXX。
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8个章节。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材料、钢结构模块制造、包装运输、现场安装、施工验收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业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二道88号,邮政编码:300308),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1 总则 (5)2 术语 (6)3 基本规定 (7)4 材料 (8)4.1 一般规定 (8)4.2 材料技术要求 (8)4.3 材料订货 (9)4.4 材料验收 (9)4.5 材料保管 (10)5 钢结构模块制造 (11)5.1 一般规定 (11)5.2 主体结构部分 (11)5.3 围护结构部分 (14)5.4 电气设备部分 (15)5.5 管线部分 (18)5.6 装饰装修部分 (21)5.7 质量检验 (21)6 包装、运输 (22)6.1 一般规定 (22)6.2 包装 (22)6.3 运输 (23)7 现场安装 (24)7.1 一般规定 (24)7.2 基础及预埋件复测控制 (24)7.3 现场装配吊装 (25)7.4 节点连接 (26)7.5 接口及接缝 (26)7.6 现场装配后处理 (27)8 施工验收 (28)8.1 一般规定 (28)8.2 模块单元验收 (28)8.3 工程质量验收 (29)1 总则1.0.1为使钢结构模块建筑在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钢结构模块民用建筑的制造、运输、安装及验收。
1.0.3钢结构模块建筑的制造、运输、安装应遵循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并应在施工中满足安全、质量及施工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1.0.4钢结构模块建筑的制造、运输及安装,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钢结构模块建筑steel frame modular building由工厂预制的高度集成的钢箱式模块单元组成的建筑,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一种。
预制的钢箱式模块单元在施工现场吊装堆叠后,仅需进行节点连接、管线接通、接缝处理即可完成施工。
2.0.2模块单元modular unit组成钢结构模块建筑的基本箱式单元,简称模块。
在工厂完成预制,集成了钢结构框架、围护结构、内装修、设备管线的系统。
2.0.3模块单元主体结构steel frame of modular unit指模块单元的框架式承重结构,包括柱、梁、支撑等,简称模块主体结构。
2.0.4模块单元围护结构envelop system of modular unit指模块单元各面的围挡物,如墙、门、窗、底板、屋面等,能够有效地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
2.0.5 模块墙板wall plate of modular unit指模块单元的墙面系统,包括模块外部里面的围护结构及防水层,内饰墙板,及二者之间保温和管线系统,同时包括门、窗等配件。
2.0.6模块地板bottom plate of modular unit指模块单元的地面系统,包括模块外部地面的承重结构及防水层,内饰底板,及二者之间的保温和管线系统。
指钢结构模块单元的底面,底面包括承重结构和面层,是模块单元的组成部分。
2.0.7模块顶板top plate of modular unit指模块单元的顶面系统,包括模块外部顶面的防水结构,内部吊顶,及二者之间的保温和管线系统。
2.0.8模块建筑施工construction of modular building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施工过程,是首先将模块单元在工厂进行集成生产预制,然后包装运送至现场进行逐个吊装,并通过机械连接手段组装成为建筑整体的过程。
2.0.9模块建筑深化设计detailed design of modular building在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基础上,制造工厂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工厂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详细设计,使图纸深度可以直接指导材料、零部件采购以及车间生产。
3 基本规定3.0.1钢结构模块建筑的施工验收(制造、包装、运输、现场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钢结构技术标准》GB/T 51232、《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T/CECS 5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及本规程的规定。
3.0.2钢结构模块建筑中模块单元的生产制造、运输及现场安装应为一个分部工程,并应按照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标准验收。
3.0.3钢结构模块建筑中模块单元的生产制造、运输及现场安装应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应按照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实施。
3.0.4钢结构模块建筑安装前,应进行样板间试安装,经检验符合设计及本规程相关要求后,方能进行正式的组合安装工作。
3.0.5钢结构模块建筑中钢构件及模块单元的堆放、模块单元的运输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堆放场地应为平整的硬地面,构件或模块单元应按组装顺序有序堆放并按设计要求编号。
2当为多层模块单元堆放时,模块相互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且加设临时固定安全措施。
3模块单元在运输、吊装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模块、门窗和外设零配件碰撞损伤。
4对开洞口后刚度削弱的模块,应在运输、吊装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模块变形。
3.0.6 原材料及模块单元成品应执行进场验收制度,验收时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应核对材料的牌号、规格、批号、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和检验报告,并检查表面质量、包装等。
2 对涉及安全与承载功能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复验。
3模块单元成品进场前,应对所有成品进行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的检查验收。
4 材料4.1 一般规定4.1.1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采购的所有原材料及配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4.1.2组成模块建筑的所有原材料及配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合格证,实物上应有可进行质量控制、追溯的清晰标识。
4.2 材料技术要求4.2.1应按设计说明制定材料技术要求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性能参数不应低于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
4.2.2 材料的性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1 钢材的性能要求和强度设计值及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与焊条等连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强度设计值,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
2冷弯薄壁钢材的性能要求和强度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规定。
4.2.3 管道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应符合采购计划的要求。
2 主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3 阀门安装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
4 管道所用流量计及压力表应进行校验检定,设备及官道上的安全阀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压力整定和密封试验。
4.2.4按认监委颁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说明,电线电缆、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低压电器、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照明设备、安全玻璃、消防产品等应通过CCC 认证。
4.2.5 通风空调类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制作风管所采用的板材、型材以及其他主要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出厂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2风管绝热材料与其他辅助类材料应选用环保产品。
4.2.6 装饰装修类材料应满足《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的相应要求。
4.3 材料订货4.3.1采购文件应清晰描述订货要求并包含下列内容:1材料种类、规格、型号、级别以及识别信息。
2适用的标准、规范、图纸、工艺要求、检验指导书及检验见证点。
3交付要求说明。
4材料质量报告或认证测试报告及合格证。
4.3.2应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加工能力、产品质量、发货及时性等方面的能力,选定供应商。
4.4 材料验收4.4.1 应按材料分类、材料实际进厂批次或依据质量证明文件中明确的标准要求确定检验批。
验收项目应包含下列内容:1外观1)外观验收项目应包含包装有无破损、材料表面有无损坏、各类检尺信息。
2)材料实物外观验收应留有影像记录,包括能够直观反映出缺欠的位置、状态、性质、尺寸等信息。
2质量证明文件1)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应有供应商或中间商的公章且以纸质文件为准。
2)质量证明书的版式及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任何改变材料状态或尺寸的加工流程均需提供相应的附加文件。
3 性能复验1)依据材料对应规范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试件进行性能复验。
2)受委托进行复验工作的实验室应能够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进行试验并出具正式报告。
4.4.2材料验收流程由模块制造单位主责实施,业主方或业主代表、监理方见证并签署由模块制造单位完成的材料验收记录。
4.4.3 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检验结论应有记录,确认符合本规范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依法定程序批准进入市场的新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进口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商检证明和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以及中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4.4.4 对开关、插座、接线盒和风扇及其附件的验收,除外观和合格证件的查验外,必要时要对其电气和机械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
4.5 材料保管4.5.1应根据材料特点、待使用情况制定分项保管制度,不同材料分类存放。
合理安排存放地点,减少转运次数。
材料保管应明确划分合格品、不合格品、退库材料的不同区域。
4.5.2材料的存放状态应按其说明书的要求执行,没有明确要求的材料保管宜遵守以下要求(特殊材料除外):防潮、防水、防晒、控制环境温度、隔离污染源、固定存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