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凌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八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前言 (1)第二节编制依据 (2)第三节目标任务 (4)第四节基本原则 (4)第五节规划范围 (6)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6)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6)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17)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21)第三章养殖水域功能区划 (23)第九节功能区概述 (23)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25)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25)第十二节养殖区 (25)第四章保障措施 (32)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32)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32)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 (32)第十六节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力度 (33)第十七节规划实施管理 (33)第五章附则 (34)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前言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西邻中国北部一类开放口岸盘锦港,东接新兴石油城盘锦市,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
凌海市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沿海滩涂约4475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约6.81万公顷,盛产梭鱼、河豚鱼、对虾、河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目前,凌海市渔业经济已占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海洋与渔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凌海市渔业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渔业竞争力,亟待科学规划,加速渔业现代化步伐。
为进一步加强对凌海市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量,促进凌海市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好水产养殖与沿海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根据凌海市水域滩涂自然资源条件的特点,结合全面实施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合理利用,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及《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海渔业字[2017]86号)要求,在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养殖功能区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第二节编制依据第一条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2月1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1日施行)第二条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10月20日施行)第三条地方法规1.《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2016年2月1日施行)2.《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施行)3.《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06年8月1日施行)4.《锦州市海岸带保护和利用管理条例》(2018年3月1日施行)第四条部门规章1.《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7月1日施行)2.《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年5月29日施行)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施行)第五条规范性文件1.《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辽政发[2014]11号)3.《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锦州市养殖用海规划(2013-2020年)》5.《凌海市海水养殖规划(2010-2020年)》6.《凌海市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未来十年发展规划》7.《关于在渤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辽政办发[2014]18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9.《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10.《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1.《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12.《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第三节目标任务第一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
第二条规划目标随着全域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开展,凌海市水域滩涂可供养殖的空间越来越小,传统的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品种退化及养殖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凌海市水域滩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对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旨在规划期内,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进一步健全养殖业管理制度,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第三条重点任务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
2.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养殖水域和资源。
4.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基本原则第一条依法规划,规范施策按照《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等相关文件要求,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优化生态环境、养护增殖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法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实现养殖水域滩涂利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条统筹布局,转调结合坚持集中集约适度开发,多种机制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稳定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调减过密近海网箱养殖,发展外海深水网箱养殖;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第三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充分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养殖产品和产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水产养殖发展的要求,尊重养殖户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决策权。
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规划。
第四条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养殖水域、滩涂,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第五节规划范围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凌海市行政管辖区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本规划对凌海市行政管辖区内海水养殖区(包括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区)和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进行整体规划。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1.地理位置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渤海辽东湾畔,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是辽西东南部的县级市,隶属于锦州市。
凌海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东接北镇市、盘锦市,西依葫芦岛市,南临渤海,北接义县与朝阳市,呈环抱锦州市状分布,是典型的海陆结合的地区。
总面积2495 平方公里,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道,素有“锦邑屏藩”之誉。
2.地质地貌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的延伸部分,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
沿海地区地势平缓,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态势,地形坡度小于10°,地貌属于滨海平原区,地形波状起伏,区域网地形较为平坦。
3.水域滩涂资源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68.7公里,沿海滩涂4475多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6.81万公顷,多为泥质海底,水浅且水质肥沃,饵料生物充足,是多种鱼虾产卵、索饵洄游和贝类栖息、繁衍的优良场所。
水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繁多,约360余种,大体可分为鱼类、虾蟹类和贝类,其中毛虾、毛蚶、兰蛤、海蜇、青鳞鱼、四角蛤蜊等为优势种群,资源量可观。
其中中国对虾、毛虾、海蜇,均是闻名全国的捕捞品种。
天然及养殖的贝类资源也较丰富,达40余种,主要品种有文蛤、四角蛤蜊、杂色蛤等。
凌海市水资源总量为5.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4个,流长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和辽河三个水系。
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4.9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8平方公里。
渔业生产方式多样,包括沿海滩涂贝类养殖、港湾养殖、浅海养殖、稻田混养、淡水池塘和水库养殖、工厂化养殖等,2016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73万吨,渔业产值19.64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0.5亿元。
4.养殖面积数量4.1海水养殖凌海市海水养殖包括海水池塘养殖、滩涂、浅海底播养殖三种方式。
凌海市海水养殖包括海水池塘养殖、滩涂、浅海底播养殖三种方式。
2016年,海水养殖总面积5.19万公顷,总产量16.05万吨,总产值13.4亿元。
其中海水池塘养殖面积1.39万公顷,以仿刺参为主,总产量1.55万吨;滩涂养殖面积4055公顷,以贝类为主,产量4.86万吨;浅海底播养殖面积3.39万公顷,产量9.65万吨。
4.2淡水养殖凌海市淡水养殖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稻田苇田混养三种方式。
2016年,淡水养殖面积521公顷,产量6619吨。
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64公顷、产量6559吨;水库养殖面积44公顷,产量40吨;河沟13公顷,产量20吨;稻田苇田等其他养殖面积约有2000多亩。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气候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