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
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7、简述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塑造的是代表整个氏族的英雄人物,在这些形象中概括了全氏族的力量、智慧和理想。
这些英雄都是神与人之子,是被神化了的人,被奉为神的人。
在思想内容上,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希腊社会的世俗生活和希腊人的意志愿望。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
他们不但具有人的性格和形象,还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世俗化色彩极浓。
希腊神话还体现出浓郁的人本色彩,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
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夸张,又有现实描写,表现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
8、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
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
“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9、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
希腊将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11、比较《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的异同。
《埃涅阿斯纪》在很多方面与《荷马史诗》有相似性。
在结构布局上,《埃涅阿斯纪》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模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纪》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之战。
在艺术手法上,《埃涅阿斯纪》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重复、对比等手法;但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就史诗的本质而言,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埃涅阿斯纪》更像是一首民族史诗,有着成熟的思想和更沉重的历史感。
尤其是比之于《荷马史诗》乐观勇敢的艺术风格,《埃涅阿斯纪》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忧郁情调,是第一部“人文史诗”。
史诗中的主人公除了具有英雄人物的勇敢坚韧的性格外,更具备了敬神、爱国,为民族的利益压抑克制自己的个人感情的优秀品质。
作者在埃涅阿斯身上寄托了一个民族英雄和理想君主的美好愿望。
12、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
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
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低下生产力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罗斯的心目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切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虽然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和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庇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16、《神曲》的思想意义何在?但丁的《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作者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的遭遇,以及他对人类和意大利民族前途的忧虑,使他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促使他以诗的形式去揭露现实、评判善恶、描绘理想、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首先,从但丁的创作目的来看,他是为了给人类和意大利探索一条道德上和政治上复兴的道路。
由维吉尔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炼狱,象征人类在理性指引下认识罪恶与错误,从而醒悟、获得新生的过程。
贝亚特丽齐引导诗人游历天堂,象征忠于信仰的人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其次,《神曲》广泛地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
作品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城邦之争、党派之争、封建主与贪官污吏的压迫盘剥、教会与教士的罪恶。
作品还涉及哲学、科学、神学和文艺等领域,既有认识社会的作用,又有传播知识的作用。
再次,《神曲》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但丁深刻揭露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猛烈抨击暴君、贪官污吏的恶德败行,表达了诗人反对封建专制和国家分裂、渴望祖国统一强盛的爱国激情。
第四,《神曲》还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作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肯定世俗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
21、《十日谈》的艺术特色。
《十日谈》运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它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
作品以故事的生动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征服了读者。
它在现实主义形象的画廊中较早的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作者还运用了讽刺、幽默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文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十日谈》采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练生动,俏皮通俗,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22、《巨人传》的主要思想内容。
拉伯雷的《巨人传》作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讽刺小说的名作,其主要思想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广泛抨击了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表示深切同情。
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剥削、司法机构的腐败、教会和教士们的贪婪、封建裁判所的残酷,表现了下层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痛苦生活。
其次,小说抒写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智慧,赞美人的巨大力量,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热情洋溢、积极进取和自信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
28、如何理解夏洛克这一形象?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形象刻划得非常成功,已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典型之一。
他刻薄、自私、爱钱如命。
贪财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别人;贪财也使他变得凶残狠毒。
女儿与人私奔,使他最痛心的是带走了大批钱财。
他之所以不要安东尼奥加倍偿还,目的是为了要彻底除掉威尼斯这个妨碍他赚钱的最大障碍;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又有受欺压的一面,他为犹太人受歧视的遭遇申诉,也有其合理性。
作家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谴责夏洛克的贪婪、自私、狠毒,又同情犹太人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39、试比较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异同。
古典主义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有着不可分割血缘关系。
相同点:①在思想上,古典主义延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的主题在古典主义作品中随处可见;②在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③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也是一脉相承的。
不同点:①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②人文主义作家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艺术上强调规范化。
综合论述题44、弥尔顿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
《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
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纪》,全诗共12卷,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这就是撒旦。
作为清教徒,诗人违背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把上帝写成一个专横的暴君,而把反叛上帝的天使撒旦的形象放在中心,刻画得有声有色。
诗人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
其一,他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反抗折上帝的权威。
这个长着翅膀、背负巨盾、手握长矛的大汉,果断坚毅、满怀仇恨,他率领众天使与残暴的上帝交战,以打乱上界的秩序。
败北后被打入地狱,忍受着瘴气与烈火的熏灼,但撒旦及其同伴并未屈服。
在地狱中,他团结同伴,自立为王,准备继续同神的权威作斗争。
借助这一形象,诗人反映出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
其二,他骄矜自大,为非作歹,这也是他成为堕落天使的重要原因。
他看到人类始祖生活得幸福,就想袭击他们生活的乐园,把他们从上帝的手中夺走,使之屈从于自己的势力之下。
他的好战,又使他的暴虐性子不断发作。
他在四周散布死亡,致人于毁灭,以期自己成为新世界的主宰。
透过他的这一性格,诗人暗示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这首长诗规模宏伟,格调高昂,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思想。
45、《伪君子》主题和艺术特点。
《伪君子》通过对心如蛇蝎的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揭露与鞭挞,矛头直指教会,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宗教教义和宗教上层人物的怀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分教会的民主倾向。
对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的揭露与鞭挞,就是《伪君子》的主题。
《伪君子》在艺术上渗透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情节单纯集中,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在24小时之内,地点在奥尔贡家的客厅,情节全安排在同一地点而不显勉强,艺术上构思精巧。
再者,全剧结构严整紧凑,喜剧冲突集中,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征性格鲜明。
答尔丢夫虽然到第三幕才出场,但通过前两场开场人物的议论,收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笼罩了一、二幕,被摆在两派争论的焦点上,这样就收到了单刀直入、一举数得之效,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三,喜剧还有机地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
如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这是民间闹剧的因素;波奈尔夫人与子孙们的吵闹,奥尔贡的专横,大密斯的反抗和被撵出家门,这是风俗喜剧的因素;奥尔贡几乎家破人亡,这又是悲剧因素。
这种独具风格的喜剧手法,使作品既有滑稽戏谑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第四,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