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史复习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史复习



•[2012·铜仁]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
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
路》解说词
•(3)1979年,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 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1分)

• [2012·安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 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不触动土地公有制) 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共会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国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 重心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纲。

•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期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十年探索
•1949 年
•1953 •1954 •1956 •1957 •1958





•1966 年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间 轴

•第一阶段: •成就
•1949—1957
•第二阶段: •失误
•1958—1976
•第三阶段:
•从转折到新时期 •1978—1997

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转折后

•本专题内容在中招中的地 •(以2012年中招位试题选择题为例

涉及八下内容 属本专题内容
河南
3道
3道
河北
1道
1道
江西
4道
3道

史结合能力较弱
概念认识模糊 识迁移的能力差

•红色的中国 社会主义的中 国

学习目标:
点:识记本专题基础知识点。(30%)
线:能梳理该历史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探索和建 设的基本线索。(30%)
面:通过分析和归纳,对本专题史实有更深层 面的理解。(40%)

•一 找问题
•针对目标一•二 补漏洞
•三 理线索
•针对目标

•四 做反思
•针对目标三•五 辨误区
•反馈及巩 •六 看中考


•环节一:找问题
•不看课本,独立完成学案。

•环节二:补漏洞
• 哪些知识点一直困扰你呢? 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亡羊 补牢,为时不晚!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
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2分)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 题史复习
•说过程
•说学情
•说教 材

说课流程
•探索中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大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标志性的 雕像名为拓荒牛(下图),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 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A、上海 C、珠海
B、深圳 D、厦门

•环节五:辨误区
•抢答判断题, •一、二、三开始 !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后我国依然是土地私有 制。
2、“一五”计划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3、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共同纲领》。 4、三大改造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5、1980年我国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 6、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胡锦

•分组讨论:
•1、社会主义的探索失误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1)生产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只有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 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涛。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8、“一化三改造”是先进行工业化再进行三大改造。


•[2012·湖南怀化] 历史上国共两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 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 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2分) •(2)仔细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农 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分)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 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2分)
1953—1956年,把土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
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进

一步提高生产力。
人民
公社化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 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极性。
1978年开始,实行包产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到户,包干到户。
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

•思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
• 实际上都是讲我国经济体制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 都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海峡两岸关系越来越密切 •D.“八六三计划”的实施
•小组合作:完成如下线索的整理。

•1、以时间为线索,就本专题内容设计大事年 表或时间轴。 •2、以成就和失误为线索,以结构图呈现。 •3、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为线索 ,制作表格;并回顾历史上与土地相关的其他 政策调整。 •4、以人物为线索,本专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 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5、以中共会议为线索,理清所学各届党代会 的主要内容。 •6、以“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 次历史性巨变为线索”,探究每次巨变的意义。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改革开放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时间及内容
作用
土地 改革
农业 合作化
1950—1952年,废除 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的 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 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回顾中共一大、中共七大、中共八大的内容 。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 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 了清朝的封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
••结第束三会了次的建我是召的国十开历半一,史殖届我。民三国地中半全封

•环节四:做反思
•论从史 出
•图说历 史
•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2分) • (2)分析材料二得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 分)

•[2012·汕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农业•国理人的民想现对很实建之立丰间先满的进矛,的盾工现,业人实国民的很对要骨于求经同感济落。文后化的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环节三:理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