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声学基础

1声学基础


波阵面(波前)
• 波阵面又称“波前”。它是同一时刻,相位相 同点的轨迹所形成的曲面。 • 对于空间行波而言,显然,平面波、柱面波或 球面波的波阵面分别为平面、柱面或球面。
点声源(球面波)
• 球面波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从“点声源”发出 的一种声波。 • 所谓点声源,是指它的线度比其所辐射的声 波波长小得多的一类声源。 • 在录音实践中遇到的大部分声源,都可以近 似地当作点声源处理。
如果声波沿x轴的负向传播,则这时的波动方程
x x t x A sin (t ) A sin 2 ( ft ) A sin 2 ( ) c T
(2

可以通过声传播时声压与媒质密度的变化规律,求出
2 1 p 2 p c t 2
(2 53)
• •
0 A sin t
• 所谓管内的声波,指的就是空气质点振动能
量在管内传递的过程。
• 因此,在离原点O的某一距离处B的空气质点
也将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谐振动,只不过振
动从O点传到B需要一段时间而已。
• 也就是说,O点和B点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起振
时间不同。这种时间上的差距就是相位的不
同,即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相位差。
• 因此,声压定义为由于声扰动而产生的逾量 压强(简称逾压)p。
p P P0
•在声波传播的过程中,声压p是随空间位置(x,y,z)与时
声场中某点某一时刻的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
而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最大瞬时声压,称为峰值声压。
p p( x, y, z, t )
如果声压随时间的变化服从简谐规律,则峰值声压也就是
声波的逸散
• 按照波阵面的形状,可将声波划分为平面波、柱面 波和球面波三种基本类型。 • 在这三类行波中,除平面波外,其它两种波在其传
播过程中都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波阵面的面积
也随之增加,从而通过垂直于声传播方向的单位面 积的声能也将逐渐减小。 • 即声强随声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声现象称 为声波的逸散。
• 即用声压、质点振速、媒质密度来描述声过 程。
(二)、声

• 在媒质中没有声扰动时,媒质的压强是恒定的。 在大气中,这个压强就是大气压强。 • 由于声波的存在,媒质的压强将发生变化。 • P0表示原来(没有声波存在时)的压强 • P 表示有声波存在时的压强 • 则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强变化量
总结
• • • • • • 置于弹性媒质中的振动体,由于它的振动,使得振动体周围的媒质质 点也随之作受迫振动。媒质质点的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就称为 声波。 有声波的空间或区域称为声场。 声压定义为由于声扰动而产生的逾量压强(简称逾压)p。 压强的变化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称为 声强. 声源的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供给媒质的能量,即在单位时间 内辐射的能量。 声压与声强之间的关系I=Pe2/ 声强与声功率的关系:W=I*S
返回
(三)、声波方程
• 声场的特征可以通过媒质中的声压p、质点振 动速度v、或媒质的密度等物理量加以描述。 • 建立这些参数随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变化关系, 并以数学形式表示,就叫做声波方程,也称 波动方程。


令活塞以频率作简谐振动,并取活塞的表面 中心(

在原点处,亦即在活塞表面处,空气质点的运动与活
• 描述声场及声波性质的物理量:
• 有声波的空间或区域称为声场。
• 与振动有关的物理量有质点振动的位移、速 度、加速度。 • 与媒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有关的物理量有媒 质密度、压强、温度等。
• 物理量的选择原则在于它测试的可靠性和简 便性。 • 对于我们最常见的媒质——空气而言,大气 的压强是最容易测定的,因此,采用与压强 有关的声学量来描述声过程。
• 基音:在复合音分解的信号中,频率最低 的一个纯音成分 • 泛音:比基音频率高整数倍的纯音成分
返回
二、基本声学量
• • • • (一)、声波 (二)、声压 (二)、声波方程 (三)、声波的能量--声强
返回
(一)、声波
• 声波(声音)的产生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
物体的振动和传播振动的媒质。
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波的基本原因,而传声
根据(2-93)式,我们在已知距声源某点的声强后,就很
线声源(柱面波)
• 对于柱面波,由于波阵面的面积是与距离成正比,
因此,其声强将按距离反比的规律衰减,而声压则
按距离平方根反比的规律衰减。
• 柱面波声强随距离的衰减要比球面波缓慢得多。
• 频率与平面声波一样,球面波和柱面波不随时间变
化,与声源保持相同,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声波的

p
2 m 2
2 0c
(2 60)

在t时间内,声波沿x轴传播过一段距离ct,在这一时
2 pm E Sct St 根据声强的定义,则 2 0 c
2 pm E I St 2 0 c
(2 61)

在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是声压有效值。若以有效声压

pe2 I (2 62) 这是声强与声压之间关系的重要公式,在实际计算中 0c
声波方程描述了声压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情况。 从声压的空间分布来讲,一维的声波方程,反映的
求出(2-53)式在一维情况下的解
p(x, t) Ae
j ( t kx)
Be
j ( t kx)
(2 54)
• 在无限媒质中传播的平面声波的声压表达式: 式中pm是声源处的声压幅值。
p( x, t ) pm e
在米千克秒(MKS)制中,声强的单位是瓦/米2。
声功率
声源的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供给媒质的能量,即
式中S是声强为I的声波所通过的垂直于声传播方向的面积 声功率的基本单位为瓦。
1瓦=103毫瓦=106微瓦
W I S
(2 63)
• 声源的声功率与声源实际损耗的功率不同。
• 声功率仅仅是总功率中以声波形式辐射出去 的一小部分。 • 例如,一个标称为10瓦的扬声器,以声波形 式辐射出去的声功率通常不过0.2瓦左右。
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
• 这就是以质点位移表示的声波方程。
• 从(2-47)式可以看出,波动方程中含有两个自变 量t和x。这两个自变量反映了质点位移与时间t 和空间位置x之间的相互关系。
• x一旦确定,位移则只是时间t的函数。这表示,
在某一确定位置上,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t以正弦 函数的规律变化。
ρ0c =Pm2/2ρ0c

质点振速与声压的关系:Vm= Pm/ρ0c
三、声波的传播
• (一)、声波的逸散与吸收 • (二)、声波的迭加
返回
(一)、声波的逸散与吸收
• 声压或声强总是随着声波传播距离的变化而 变化。 • 影响这一变化的有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声波的逸散;逸散不同于扩散
二是传声媒质对声能量的吸收— —通常简称为声波的吸收。
• 音频技术是指声音信号的拾取、传输、存 储和重放的技术。 。
声学基础
• • • • 一、声音的频率范围 二、基本声学量 三、声波的传播 四、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
一、声音的频率范围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 超声波:高于20KHz的声波 音频信号: 20Hz- 20KHz人耳可以听到 声音 人的发生器官发出的声音频率:803400Hz 人说话的声音频率:300-3000Hz


• 声压随时间的变化服从简谐规律。 • 瞬时声压的方均根值就是有效声压,等于幅值的 0.707倍。 • 一般仪表测试的往往是有效声压值。因此,在实际 应用中人们习惯上所指的声压也往往是声压有效值。 • 声压的基本单位为帕(Pa),同时有 1帕=1牛顿/米2 1微巴=1达因/厘米2 1帕=10微巴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

质点振动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位能)等于该质点的
1 在写出(2-58)式时,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假定,即 以该 2

2
0 vm
(2 58)
• 为了建立声能与声压之间的关系,我们引入质点振速的

pm vm (2 59) 0c 将(1-59)式代入(2-58)式,即可得出以声压表示的声振
• 设想有一个声功率一定的点声源,在距离
r=r0处的声强为I0,则通过此球面的总声能E0,
当这一球面波传播至r处时,在不考虑声波吸 收等因素的情况下,总声能将保持不变,因 此,通过以半径为r的球面上的声能也将保持 不变。
•在距离r=r0处的声强为I0,则通过此球面的总声能
E0 I 0S0 4r02 I 0
频率将保持不变。变的是强度。
• 虽然球面波与柱面波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与平面波不
同,但以前有关平面波的公式,凡只涉及时间变化
的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声压、声强等的关
系式,对于球面波或柱面波仍然适用。 • 但涉及随距离变化的量,则不能直接引用,而必须 作相应修改。
声波的吸收
• 在声传播过程中,影响声压或声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则是声波的吸收。所谓声波的吸收,实际上是指当声 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能量不断被媒质吸收而转化为 其它形式的能量。 • 假设有一沿x轴传播的平面声波,在x处的声强为I, 传播了一段微小距离x后,由于媒质的吸收作用,相 应地改变了一个微小量I。 • 显然,声波原来所具有的能量愈大,传播的距离愈长, 被吸收的能量也就愈多,即声强的改变量也就愈大。


如果以c表示声波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则B处
为了简便起见,暂且忽略空气吸收,那么,振动的
ξ =Asin (t-χ /c)
(2-47)
• 因为B点是任意选取的,可见,x是任意的。
• 因此,(2-47)式就描述了在平面声波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