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空间,某种程度上作为建筑的第一要义,在我们平时的设计与思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抛去建筑表面那些浮华的装饰,一个好的建筑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空间。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使用者、游览者创造出丰富有趣又便于使用的空间,是我们平日设计课的研究思考方向之一。

那若将苏州古典园林的草、木、水、石等全部暂且抛开,唯余其空间构成与序列,那么,它们吸引我们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呢?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要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空间。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

庭院作为园林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将庭院以一定的秩序组织、再利用天然或人工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构成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空间,因而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园林空间的基本构成、空间特点、序列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有助于突破旧制与常规,为园林发展制定新的规则与秩序,为构建生态、艺术、实用的城市大园林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传统空间观中,没有一座建筑单体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建筑组群中的一员,也是天地宇宙中特定位置的一员,受“礼制”中整体秩序的严格制约。

因此,在任何中国古代传统空间中,都包容了一个统一的具有宇宙意义的空间秩序,使其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包容性和韵律感,即中国古代传统空间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园林空间的片段性是园林最本质最基本的空间特点,从古典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到脚下的铺地装饰,无不体现出化简为繁的空间处理手法,而这一切都是由“小中见大”,“壶中天地”这样的哲学思想所决定的。

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有很多,但所有的特点都是基于片段性而来,且与之有很强的派生关系,本
章节试从古典园林最本质的特点——片段性开始探讨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并由此递近的推测空间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其生长的“脉络”。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

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

从苏州古典园林庭园及构成要素的多项统计分析中发现:开敞性庭园多配以水面和山体,封闭性庭园多配以平地和植物,以水面为主的园林由于水面自身会流动需要较强的围合才能汇集。

所以各庭园沿纵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线状的布局。

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沿横、纵两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面状的布局。

具有容积空间围合、容纳的特点。

以山体为主的园林中,由于山体需要堆叠才能形成,所以各庭园沿竖向排列构成园林。

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以水面、山体为主。

各庭园沿纵、横、竖三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立体布局,具有立体空间填充、堆积的特点。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合理组织空间的顺序、流线和方向,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关系。

有机的秩序感,及有序安排园林空间的流线、主题、结构是创造丰富景观及赋有喻意的空间序列的关键。

因此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长卷,就是指其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

通过分隔空间、划分区域、围合院落,可以产生若干空间,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多个主要景物。

再借用设置大量完全通透的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在单个空间围合构件上开洞,就可把相互独立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再利用远借、近借、邻借、俯借、仰借,使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空间突破了场地的物质边界,有效地融合场地及周边环境形成流动空间。

所谓以建筑分合空间,是指园林建筑对园林空间起着划分和组合的作用。

园林建筑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构建,作为生活方式的物质依托,园林建筑本身凭借人的想象而具有人的内在灵魂。

在园居中,人
的意蕴通过建筑而展开,精神与物质,虚远与具体,在园林中密切地交融着。

因此,园林建筑有着划分和重新组合园林空间的作用。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鲜明特点是亲和、皈依自然。

由于这样的内在意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在空间的划分上,特别注重和宇宙的交融。

概括而论,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意识是“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建筑分合空间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用主体建筑划分或组合空间;二是用院墙和廊屋分割独立空间;三是用敞轩、洞门、门窗等来透视空间。

这三种空间分合,都是为了使空间变幻多端,达到空间无限延伸之感。

用主体建筑划分或组合空间,较为严整,交叉使用各种手法,使景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空间相互穿插通透,增加景观层次和深度。

其基本布局是:以厅堂为中心,方位一般为居中朝南,面对厅堂设置水池和山石,周围辅以亭台轩榭,缀以花木竹树,并用曲径和回廊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可居、可观、可游的整体。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主体建筑本身的空间也多与园景不完全隔绝,空灵通透,气韵生动。

用院墙和廊屋分割空间,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以院墙和廊屋的设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园中园”。

这种建筑的空间分割特色,正如金学智所说:“既着意造成殊相的意境单元之美,又着意造成总体的意境系统之美;既可拆开供单独品赏,又可合拢作整体评价;独立多样而不分裂散乱,协调统一而不雷同板滞;变化多致,联络有情。


苏州古典园林中有机分割成的大大小小的景区,大多可以自成单元,作为单独的审美意境来欣赏,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意味;而作为整体艺术的园林,每个层次的景区、景观和意境单元之间又都是息息相关,一气贯注地形成一个完满而有意义的艺术整体,所以苏州古典园林既可“拆开供单独品赏,又可合拢作整体评价”,整个园林显得“变化多致,联络有情”。

用敞轩、洞门、门窗等来透视空间,是为了使空间开合收放,疏密相间,明暗交替,达到封而不闭的效果。

透过门窗,似隔非隔,使人产生空间无限延伸之感;通过敞轩、曲廊,使小院一折一妙,一曲一景,意境无穷。

在单个空间围合物上设置洞口,从而获得空间之间的联系与贯通。

通过一定的秩序加以组织空间。

可形成某种形式的关系。

通过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相互串联,可形成直线、曲线、环状等串联型组织。

把直线、曲线、环状等形式两两组合形成并列、交叉、放射、连接等组合型组织。

再而把串联型与组合进行更为复杂的结合,就可形成多样化的复合型组织。

空间序列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涉及到单个空间的构成、多个空间的流线、布局、结构的组织,还关系到以场景变换来实现情景交融、寄情于景、以景衬情等艺术的表现。

通过一系列空间大小、虚实、明暗、开合等对比,使空间产生变化,从而获得小中见大、欲扬先抑、豁然开朗等游赏感受。

再通过合理地安排场景变化,最终实现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的空间,从而扩大空间、丰富景观,产生深远的艺术意境,提升园林的艺术质量。

综上所述,单个空间的构成到多个空间的流线、结构、布局等组织,视线变化到场景交替的转换,局部处理到整体结构的把握,为现代园林设计构建了清晰的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