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甘薯生产技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肖利贞(郑州 450002)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的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商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食品。
分为A级和AA级绿色食品。
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甘薯生产既不同于现代农业生产,也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而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的各种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排除因高能量投入,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带来的弊病,吸收传统农业中的农艺精华,使之有机结合成为新的生产方式。
我国甘薯及甘薯制品污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化学产品使用量的增加,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二是工业废弃物污染农田、水源和大气,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聚集;三是甘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化学色素、化学添加剂的不适当适用,使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四是甘薯制品贮存、加工不当导致的微生物污染。
绿色食品鲜甘薯生产应根据绿色食品蔬菜等标准必须执行产地环境标准、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包装通用准则等。
一、绿色食品甘薯产地环境绿色食品甘薯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以无污染的丘陵山区为首选,对大气的要求: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大气质量要求稳定。
对水环境质量要求是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
对土壤的要求是甘薯基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基地及基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为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
生产绿色食品甘薯产地的空气、土壤、水质,应经过专门机构监测,必须符合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二、绿色食品甘薯生产肥料施用(一)以施用有机肥为主1.有机肥料对提高甘薯质量有重要作用。
有机肥料能够使土壤疏松、肥沃,促进甘薯的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虫害等抗逆能力,达到优质和高产,同时能减轻土壤污染。
土壤有机质能与重金属元素产生中和或螯合作用,吸附有机污染物,从而减轻对植物食品的危害。
再次是能增加有机肥中的有机氮、磷、氨基酸、核酸,能明显增加甘薯的蛋白质、糖、维生素以及芳香物质的含量,增加甘薯食品的干物质比重,从而使食品品质、风味、耐贮藏性提高,色泽、外观等明显改善。
这种特殊作用是化肥所不能替代的。
绿色食品甘薯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使用对象生产和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准则》规定允许使用的肥料有七大类26中,如AA 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除可使用铜、铁、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及硫酸钾、锻烧磷酸盐外,不准施用其它化学合成肥料。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则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仍禁止使用硝态氮肥),以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
2.生产绿色食品甘薯施用有机肥料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农家肥料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包括人畜禽粪尿、秸秆、杂草、泥炭等)制作堆肥,都必须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其次,要实行高温堆肥处理,温度在50℃-55℃处理18天,大肠菌值降到10-1,蛔虫卵死亡率达到100%,各种蝇蛆、蛹、成虫死亡率达到100%,能够达到有机肥无害化的标准。
对可能受污染的,尤其是化学污染较重的有机肥禁止使用。
绿色食品甘薯生产禁止“生粪下地”。
较好的优质有机肥料是以畜禽粪和农副产品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经加入发酵微生物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而成。
另外,腐殖酸、氨基酸类肥料是一种很好的特种有机肥料,这种肥料富含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制成液体肥料用于叶面喷施。
绿色食品生产应把住有机肥无害化这一关。
(二)可适时限量使用化肥如果有机肥不足,可适时适量施用符合规定的化肥。
化肥能够补充土壤养分,平衡作物营养,从而促进甘薯生长,提高甘薯品质。
甘薯从化肥中吸取的养分与从有机肥中吸取的同一种养分元素作用是完全一样的。
在绿色食品甘薯生产要重视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要做好“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技术指导”五个环节的工作。
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盲目施肥的习惯,有效控制氮肥的用量而不致过量造成嗜性吸收引起食品硝酸盐含量超标。
同时,使化肥的利用率由当前的30%提高到45%以上,节本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
生产中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例如,施优质厩肥100千克加尿素1千克(厩肥作基肥、尿素作基肥和追肥用)。
农产品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努力做到配方施肥。
甘薯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要注意增施钾肥,使N、P、K比例达到适宜的水平,确保甘薯的正常生长和安全生产。
具体施肥按绿色食品化肥使用准则(NY/T694-2000)执行。
三、绿色食品甘薯农药使用绿色食品甘薯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薯田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种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外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一)允许使用的农药绿色食品生产的病虫、草害防治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允许使用以下几类的农药:1.生物源农药,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中,农用抗生素:防治真菌病害的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等。
防治螨类的浏阳霉素、华光霉素。
活体微生物农药中,真菌剂:蜡蚧轮枝菌等。
细菌剂: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及抗菌剂。
昆虫病原线虫。
微孢子。
病毒:核多角体病毒。
动植源农药中,昆虫信息素(或昆虫外激素):如性信息素。
活体制剂: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动物。
植物源农药中,杀虫剂: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植物油等。
杀菌剂:大蒜素。
拒避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
增效剂:芝麻素。
2.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无机杀螨杀菌剂硫制剂: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等。
铜制剂: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等。
还有矿物油乳剂柴油乳剂等。
有机合成农药,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毒类杀虫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二)生产AA级绿色食品甘薯农药使用原则应首选使用AA 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在A 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中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昆虫病原线虫等,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各类天敌蜘蛛及芜菁夜蛾线虫等。
;在害虫捕捉器中允许使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允许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经专门机构核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菌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
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家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等。
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到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在矿物源农药中允许使用硫制剂、铜制剂。
可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并按GB 4285、GB 8321.1、GB 8321.2、GB 8321.3、GB 8321.4、GB/T 8321.5的要求执行。
(四)生产A级绿色食品甘薯使用农药注意事项1.应选用上述标准中列出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2.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见附录A);3.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含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的有机合成产品)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其中菊酯类农药在作物生长期只允许使用一次)。
4.农药施药量与安全隔期应按照GB 4285、GB 8321.1、GB 8321.2、GB 8321.3、GB 8321.4、GB/T8321.5的要求控制。
5.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应符合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T8321.5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
(五)绿色食品甘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绿色食品甘薯,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1 农业防治1 1健薯健苗,轮作倒茬,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优良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包括大田栽植),从育苗到贮藏,采用健薯育苗,使用健康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薯育苗,用健苗栽植,结合冬耕拾虫冻垡。
并选择健康的土壤,实行轮作倒茬,应种在3年内未种过甘薯的生茬地上。
1.2 净肥净水,严格管理. 促进甘薯植株健康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实行垅栽并对田间排灌设施改造和肥、水、光等栽培条件的严格管理和控制,。
测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施用化肥。
施用净肥与净水灌溉,防治病害。
1.3 合理密植,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
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地头杂草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
1.4建立病虫预报系统,做到尽量少用农药和及时用药。
1.5病薯病株,及时处理.防病窥测田间发病中心,对病株及时清除.在贮藏、育苗、发现病薯、病株残体等应该远离深埋。
2.1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据山东省农料院研究,用 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灌根(400-500ml/株)效果与神农丹农药防治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