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和加减法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合志小学 姓名:陶丽霞 日期:2016年9月29日
其次,学习活动形式,也主要采用借助生活中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和构建。同时,注意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孩子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如“0”的书写,就让孩子自己进行评价和判断,然后反思怎样才能把“0”写好、写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0的意义,教学难点是0还能表示起点和分界线。
1、摘桃子,提出问题 老师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桃子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提问:桃子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1)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把这些桃子排排队,可以怎么排?
(3)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
(4)教师说明: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3、及时巩固“0”的第一种含义(课件出示) 课件依次出示小猴子吃桃子图,小猴子吃了一个后还有几个?再吃了一个还有几个?最后盘子里没有了该用数字几表示? 想一想:你能正确表示0吗?
4、认识“0”
(1)学写0 老师:同学们“0”像什么呢?你会写吗?用手书空试试看。 老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二、探究新课
三、巩固新知
四、作业布置
五、 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秋天到了,果子都成熟了,同学们你摘过果子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棵特别的桃子树(出示桃子树图) 你发现什么了?
2、你们想摘下这些桃子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桃子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作业布置:P30页1、2题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意思。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它、用到它,好吗?
指名回答
生回答
1、指几名学生上前摘桃子
2、引导学生观察,引导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能不能把这些桃子排排队?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等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表示没有; 表示起点。
2、规范“0”的写法,学生能工整地书写“0”。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难点:体会“0”Biblioteka 两种含义。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从复习1-5的认识,让学生明确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儿童喜欢的情景让孩子感受到数的第一次扩充,并深刻认识到0也象1-5一样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与此同时,让孩子能实现知识的建构。接着,通过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也用到0,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建立数感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双重目标。在此过程中,还让学生不仅能理解从动态变化产生0,还能理解生活中静态的0。这样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提供全面的认识材料才可能对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能把集合思想、转化思想等渗透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生活中的“0”,0的第二种含义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课件出示直尺,找找0在哪儿?它表示什么意义呢?
老师小结:“0”还表示起点。展示温度计之类的图片加深记忆
(3)排序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你能帮它们(0—5)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吗?
1、填一填。 师:大家学得真好,想跟小猫一起去钓鱼吗?我们要经过一条小路,要准确地说出石块上的数字才能过去。
学生独立回答,交流不同的方法
同桌相互说说。 让学生上前排,展示不同的排法
然后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回答,一共有几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
让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写“0”,看谁写得最漂亮
交流汇报
用数字卡片在黑板上排
生自行解决并点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一共有10个桃子,每个桃子上面都标有一个数等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
2.结合直尺教学0。0表示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
3.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通过猴子吃桃的有趣情境引入,使学生直观体会到什么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接着利用直尺认识“0”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数的顺序。在学习了“0”的书写后,利用小鸟等动物活动图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习。
教学设计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
单 位
课题名称
0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