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论文题目:家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院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年级 2007 级学号 200710712043姓名曾艳成绩2010年11月15日家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曾艳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摘要: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与社会密不可分,因而家庭文化也是整个社会大文化背景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家庭是由人构成的群体,家庭文化的主体也就是人,因此家庭文化必定与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使人形成具有与家人相似特点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

而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进而帮助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

关键词:家庭家庭文化家庭社会工作1.引言1.1研究的背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归宿。

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化和教育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不但是社会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单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但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正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

家庭作为个人进入社会的最初场所,提供了儿童社会化的基本方面,对于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感觉到,家庭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如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建设好自己的家庭文化。

恶劣的家庭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势必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家庭暴力。

1.2研究的目的家庭文化不仅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希望,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也包括长辈之间的互动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子女与长辈的交流等等,家庭文化影响着所有的成员,也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抵御不良社会影响的能力。

而本文所探讨的家庭社会工作,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等方面的介入,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能够改善家庭文化中的不足,修复家庭文化中的漏洞,同时,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家庭文化的发展,进而实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1.3研究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核心家庭成为社会家庭的主要组成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双薪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出现日益增多。

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

如城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外,更多的是因为我国家庭的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过分的强调伦理道德,而忽略了人的需要,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性,尤其是对于核心家庭而言。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通过个案、小组、社区以及家庭治疗的方法,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它强调以个人的问题为出发点,从而引申出家庭的问题,并从家庭的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

由于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社会化及互动最多最亲密的系统,因此对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的影响极大。

而家庭中单个的家庭成员需要帮助,那么,整个家庭乃至家族都是家庭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

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人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帮助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2.中心词解释本文的中心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家庭、家庭文化和家庭社会工作。

下面就是三个中心词的释义:2.1家庭关于家庭的涵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是注重家庭的生物学属性;另一类则是强调家庭的社会属性。

还有的学者则试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家庭进行界定。

参考已有的定义并结合当代家庭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认为: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2.2家庭文化在过去,我们一般认为家庭文化就是物质层面的,因此把物质上的建设作为衡量家庭文化水平的标准,比如谁家最先拥有彩电,又有多少高档物质等等。

只注重家庭表层具体的文化,对家庭文化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片面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迁,家庭文化的重心不再局限于表层,而是向更深层的文化过度,更多的转向精神文化需要,例如家庭精神面貌、家风、家庭行为规范的建设等,这也恰恰符合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

因此所谓家庭文化,就是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长期共同的家庭生活,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家风、家庭思想方式、家庭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家庭的物质外观。

2.3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被认为是属于社会工作的一个具体范畴,也可以说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知识在家庭领域的具体运用。

结合目前我国的家庭变革现状,同时根据我国已有的城市及部分农村形成的面对家庭的各种服务项目,从尊重现实的角度认真总结现有的家庭服务的经验,有的学者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3.家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家庭对每个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堂课。

因此,一个家庭的文化,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家庭文化对个人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3.1家庭文化对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人的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造成的。

家庭作为人社会化的第一堂课,而家庭成员作为人生的启蒙者,直接影响着个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角色。

因此,这种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除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外,还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才学研究表明,父母品格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成才率,直接关系到子女成长起飞的方向、高度和持续性。

正如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所说的那样:“父母在孩子幼稚而单纯的心田里,播上理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3.2家庭文化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家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型家庭中某些成员虽文化程度高,但由于受传统的封建意识影响,还保存有深厚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加之缺乏法律意识,就产生了高知识层次家庭的家庭暴力现象。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女,大多数患有恐惧、焦虑、孤独、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等心理障碍。

在他们长大之后,如果其心理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家庭暴力实施者,其中有的人甚至会成为敌视社会、报复社会的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点,已为社会上发生的许多案例所证实。

二是单亲家庭独一的教育,使某些现代家庭中缺乏其他成员关爱和亲情影响。

在单亲家庭中,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勤奋好学,健康地成长;而家长只是严格的要求孩子,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长期压抑,使他们的情绪、性格发展幼稚、极不成熟,最终导致行为方式上的欠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是家庭沟通不畅。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少,缺乏互相关心,互相理解。

对子女也是严格苛刻的要求,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和残酷的殴打,导致其成员犯罪意识的产生。

4.家庭社会工作如何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4.1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与必然性4.1.1 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许多家长拥有令人艳羡的学历文凭和社会地位,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顶尖人才,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不得要领,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智慧。

“智慧”与“知识”不同,智慧是一种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行动,没知识的人却可能有大智慧,“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极具说服力。

孟母虽然自身没受过正规教育,却通过观察发现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重要影响,这就是从生活实践中找到教化孩子的智慧。

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很难像孟母一样,悉心观察孩子每天的动态,有时回家仍带着情绪或想着工作,也无心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这显然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就难将文化资本传递给子女。

4.1.2 家人之间交流较少,缺乏沟通渠道随着人们的平等意识不断觉醒,家长对待子女也更加平等与宽容,但仍有许多家长将自己视作家里的权威管制子女,这常常激起子女的叛逆情绪。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会习得一些家长所未拥有的知识,这也使他们不再认为家长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如果家长仍认为自己受过系统教育、学识渊博,是家中的权威,是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这就如同不可能在一张抖动的纸上画下美丽的图案一样,家长在一个颤抖或反抗的幼小心灵中也无法留下什么有意义的内容。

同时,一些高学历家长“因为其自身丰富的知识而显得过于理性”,容易忽略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还有一些从事领导工作的家长回家后仍难做好角色转换,对待子女像对待下属,与子女缺乏沟通和交流,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与示范。

4.1.3 家长对子女不符合实际的期望,容易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目前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

特别是拥有高学历和高社会地位的家长,在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常常拿自己作标准,觉得子女起码要达到自己的水平。

基于这种心态,家长在把对子女的厚望转化成教育行为的过程中,不免一味按自己的想法办事,结果却是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相形之下,学历低一点的家长虽然也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但他们更容易对孩子的每一个好成绩产生满足感,对孩子施以欣赏教育,这就使孩子能够在更宽松的家庭环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长。

4.2家庭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对于家庭社会工作者来说,掌握工作方法,介入服务对象的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是以个案工作为主。

而现代的家庭社会工作除了依然强调个案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外,也越来越重视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家庭治疗方法,并试图把多种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解决问题。

4.2.1个案工作法许多的家庭问题是以家庭成员的个别问题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个案工作方法无疑是家庭社会工作实务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

它强调“心理——社会”的治疗方法,既承认功能失调的内存的心理原因,也承认外部的社会原因,并努力促使案主更好地去满足其需要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他的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4.2.2小组工作法小组工作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由夫妻、单亲母亲、家长、老人等组成的团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可以很好地起到减缓家庭紧张、增强家庭应变能力、促进家庭间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的效果。

小组工作通过团体互动和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及完成社会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