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约技巧的两大诀窍列名单之后就轮到邀约了。
不论是邀人在网络营销公司的会场进行“会场运作”,还是以办茶会等方式推荐人,还是简单地沟通观念,“邀约”都是免不了的前哨战。
推荐潜在的经销商,直接带到“创业说明会”听讲,固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如果被你邀约的人“恶意地缺席”,如何能谈“会场运作”呢?所以,邀约技巧是决定“良好的开始”的第一步。
邀约技巧有两大诀窍:在消极方面,勿自我肯定;在积极方面,则要肯定自我。
“勿自我肯定”指,当你邀约时,别太自信对方一定会去,做最坏的打算,那么邀约就不会频频落空了。
例如,你邀的人表面上点头,到时候未必按照你提供的会场地址主动找去。
更糟的是,有时你整晚只约一个人前往会场,还特地约在方便的地方集合,结果却被对方“放了鸽子”!如果你是兼职做网络营销,一定感到时间非常宝贵,一旦被对方“放鸽子”,难免会为浪费整个晚上而恼火。
万一事后对方又没“良心”地随便找个理由敷衍你,那才真教人气得牙歪呢!所以,邀约时勿自我肯定,而要做最坏的打算——对方很可能不会去。
知道对方不去是正常的现象。
那么,尽管专家指出,最好每次只带一位朋友前去,才好充分解说,全盘关照,效果较佳。
可是如果你预料到有“放鸽子”的可能,倒不如多找几位去,这样经济效益就高多了。
这也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妙法。
其次,谈到“勿自我肯定”的另一含义,即是“勿自以为是”。
尤其碰上比较高龄或资深的人,千万不要以专家的身份指导他“赚钱之道”,更不宜搬弄人生大道理。
纵然你保证比他高明,也要很谦虚地表示:“我最近发现一个赚钱的机会,可能你也有兴趣,是不是可以给我提点意见?”“我的高中同学×××,最近告诉我一个赚钱的机会,他兼职第一个月就赚了8万元!你在商场上比我有经验,我想请你指点指点,说不定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听说你以前做过网络营销。
最近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很棒的产品,我想请你帮我鉴定一下。
”以上举例仅供参考,最重要的是,邀约时“勿太自我肯定”,而应该让对方来肯定你。
当你自以为是的态度影响对方的观感时,成功率自然有限了。
毕竟网络营销是一种深入人性的营销。
另一方面,最高明的方法是:把你的“目的”淡化成“希望”,然后由对方来作主!邀约时尽量避免劈头就说:“今天晚上有个很棒的演讲,你有没有时间去听?”或“星期四晚上的演讲,你有没有时间去听?”对方很可能回答:“我今晚刚好没空。
”或:“星期四我有事。
”大部分拒绝邀请的人,都缺乏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给对方施加压力,反而不容易成功。
所以,不妨先打听对方的时间安排,再进行邀约。
例如,可先问:“你最近晚上的时间都怎么安排?”或:“你下班后,通常做些什么消遣?”或:“这礼拜,你哪一天比较有空?”好汉不吃眼前亏,少吃闭门羹,即可积小胜为大胜。
不过,该记住的是:尽管心态上勿自我肯定,姿态上却要肯定自我。
“肯定自我”旨在表现直销商的信心十足,尤其对你自己为什么愿意投入这一行或推荐某一产品,务必表现笃定的态度,这才能让对方觉得,你是真的喜爱这个产品,邀约他到会场了解,与他分享。
“肯定自我”是邀约的重点如何让对方感染你的“肯定自我”,而愿意接受你的邀约到网络营销会场,接受进一步的解说呢?以下提示几个要点:A.释疑对答如流:事前有准备,透彻地了解公司的资料和产品,模拟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再作电话邀约。
否则对方提出疑问时,你不能对答如流或热诚地应付,对方的兴趣就高不了。
回答问题,态度一定要肯定、果断,令人感到很有把握,邀约才会成功。
B.针对对方的需要说话:打电话前要把对方的需求弄清楚,才能抓到重点。
如果对方属于想赚钱的人,就把公司的制度优点用最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来;如果对方对产品较有兴趣,则从关心他的需要出发,告诉他,哪种产品适合他,千万别一古脑儿地说个没完没了。
C.内容点到为止:除非对方兴趣特别高,否则邀约时有关创业说明会内容不必说太多,只要勾起兴趣或引起好奇即可。
例如,一位网络营销高手在介绍他要推荐的健康器材时,这么说:“我最近在卖一个网络营销产品,日本医学博士发明的,是可以在床上游泳的那一种”“有一位老妇人,不识字,也不会骑机车送货,结果她卖一种健康器材,居然做到总裁的职位,你信不信?我今天晚上介绍你们认识。
”D.明人不说暗话:邀约的言词要略显神秘,只为引起兴趣,但对老朋友,宜采用单刀直入法,肯定自我。
营销最好直话直说。
拐弯抹角,让人感到你“心虚”,尤其在老朋友面前。
例如,你兼职销售一种产品,在单位里,示范给一位同事看,很多人围过来,有些人善意地问,是不是你在销售,你却说:“不是啦,是我弟弟在卖!”有人问:“这一台卖多少钱?”而此时你却想到类似的产品那么多,价钱又低得多,语无伦次起来,怎么能给人一种信赖感?邀约老朋友参与创业说明会或直接零售产品,是用不着虚伪的。
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
如果你具备了当老板的成功外表,就已为自己的邀约增加两成的胜算;如果又能具备专业知识,把一项产品的真正价值勾勒出来,还怕别人嫌贵?所以,肯定自我,是邀约的重点。
采用“有心引导话题”式的邀约很多人都曾被邀请参加“创业说明会”,过去的经验会影响他们现在的判断,当你邀请他们时,他们不一定接受。
也许他们对此感觉很好,已经进入了这一行,你的邀约就“白搭”了。
也许他们过去的经验不爽,你再来邀请,他们很为难。
但也许你稍微坚持一下,对方还会再试一次。
要讲究些技巧,最好能于有心的谈话中,顺势插入主题。
不着痕迹地顺势邀约,可解除对方的心理防线。
“有心引导话题”是指:如果你卖保养品,就把话题扯到品头论足,好像自己是个选美会评审似的;如果你卖健康器材,就把话题转向体能、体力,仿佛你可以当个健康顾问似的。
然后,在对方高谈阔论时,“突然”提议一起去“了解”某种相关产品。
勾起对方的兴趣后,再安排参加“创业说明会”的时间。
这一步是理所当然的,就好像你决定和某人出游时,下一步就是翻阅火车时刻表。
取得约会就是取得联络、安排时间见面。
这时我们很容易流露出“我要推销产品”、“我要邀你入会”的心态。
熟人对你微妙的变化会感到不安和排斥。
如果他感到“会被强迫买些什么”、“不知道会被迫做些什么”,自我防卫本能就产生了,最后他往往会拒绝你。
因此,需要仔细思考:该如何有效地约对方见面?“轻松、自然”是邀约的最佳策略。
约见对方时,尽量轻松一些,表现自然一些。
我们在做和平常不同的事时,容易全身紧绷、别扭,或是操之过急,这往往适得其反。
如同打高尔夫球,只要有“这一洞绝不能输给对方”的念头,挥出去的球往往会乱跑,虽然铆足了劲,球却飞不高、跑不远。
同样地,网络直销事业也不是铆足劲蛮干就行的。
轻松就是指全身不要紧绷。
如果只是见个面,却拼尽全力邀约,实在是太不自然了。
死缠滥打地邀约、讲话的音调和平常不同等等,在对方眼中都可能是“太过卖力”、有违自然的表现。
一位成功的经销商说:“决定权总在对方身上,对方有说OK或NO的权利。
并非一切都如想像中那么顺利,对方也可能不会点头。
关键在于信任对方,轻松地邀约。
”取得约会的三大要点不要谈得太多:因为你刚加入网络营销,就算是认真阅读了事业手册及网络营销经营的书籍,对产品仍不可能了若指掌,对奖金制度、公司的理念等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有些内容日后须通过委托上级营业代表进行更深的讲解。
因此,在你的行程表上,跟对方只要做个单纯“见面”的约定即可。
对原先已十分熟识的朋友,也应该这样做。
无论何时都不要违背这个基本原则。
不要说“拜托”之类的话:这是很微妙的心理,请仔细想想,我们被“拜托”时,一般会产生“好吧,做个人情”的心情,于是拜托的人立刻处于“弱势立场”,失去了姿态。
根据以往的经验,处于“弱势立场”的人很难让别人真诚地接收任何信息。
想想看,我们要提供给对方的,可能是一个成功的机会,或对方期待已久的产品,我们为什么要低姿态呢?简短的电话:取得约会的目的,毕竟是和对方约定见面的时间而已,只要利用简短的电话,明确地表达出“在何时何地”就可以了。
等见面后再仔细解说,或在说明会中将这个任务交给主持人和前辈。
在简短的邀约后,应该立即挂上电话。
对方会想:“不知有什么事。
”“见了面再看看”。
“也许有什么好处。
”这时候,人们一般会产生好奇心,并认为“或许有什么好事”。
如果电话拖得太久,对方往往会觉得:“已经讲过了,不必再见面了。
”“就是这些事,都知道了。
”“有时间再去。
”这样,你就无法邀约成功。
怎样打电话的范例打邀约电话,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明天见”、“时间是×点”、“在××如何”、“那么我明天×点在××等你”、“明天介绍一位很优秀的朋友给你”、“那么明天见”。
如果对方回答明天有事,你可以说:“那么你什么时候有空”、“我的电话是×××,你×号或×号有空吗?你什么时候方便?”、“好,那么我×号×点在××地方等你”、“那么我们到时候再好好聚聚,再见”。
如果是邀约住在远处的人,方法基本上和邀约近处的人相同。
和远处的人相约时,有些人会忘记原则,这样效果就不太好。
要尽量设法约在对方的住处,或邀请对方过来。
千万不要冷不丁邮寄一些资料,这只会增加误解。
其实,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是互相怀念的,对方想见面的心情和你一样。
如:“喂!××,是我,×××,好久不见了!明天见个面吧?”对于网络营销事业,经营、零售与推荐应该并重。
不过在发展初期,对名单的排列,我们应该将“推荐”对象优先考虑。
根据经验,在发展初期,通常应该开拓五到八条直接下级营业代表“线”,这不会多得无法照顾,也不会少得无法迅速扩展。
因此,名单上的优先对象应该有15到20人左右。
既然名单与优先顺序都已完成,接下来就是相当重要的“邀约”工作了。
两种邀约类型以及邀约的实施一般可将邀约工作分成两种:会场运作邀约;一对一零售邀约。
首先,对于不仅能成为“消费者”、甚至能成为“经营者”的潜在客户,我们通常应该积极邀约到会场,一方面让他们更加了解公司与产品,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以强化他们加入的决心。
会场运作性的邀约,基本目的有:1、以讲师的魅力,将产品与制度更有效地说明。
2、让与会者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感染,激发购买与加入的冲动。
3、让与会者熟悉环境,并提出疑问,由上级营业代表和讲师协助解答。
4、让与会者有参与感,被团队的气氛感染。
5、通过“会后会”,使潜在客户成为“消费者”与“经营者”。
一对一的零售邀约则不同,它通常针对时间相当有限,或从消费者开始经营的对象,让他们了解“产品”,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就可以了。
任何邀约,都必须先让潜在客户产生兴趣,因此,对每一个邀约,都应当有“主要实施”,分述如下:产品实施:就是用产品的好处来吸引对方,让对方接受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