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龙源期刊网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作者:谭晓升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1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学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校园;思考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基层教育工作者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常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应抓好四个“结合”。

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合理利用学校周边墙体、电子显示屏、景观设施、文化墙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在校园宣传橱窗和黑板报、楼道楼梯、办公室、教室悬挂张贴师生书法、美术作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悬挂张贴节水节电、爱惜粮食、文明礼仪等传统美德宣传标语、宣传画;在校园广播、校刊校報开辟专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身边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利用学生集会、教职工会议、主题班会等活动宣讲并号召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呈现在校园所有师生活动的位置,使广大师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使之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确保师生人人知晓。

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明确不同学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落实情感价值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贯穿渗透,使之生动具体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利用学前教育阶段语言和社会,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高中阶段政治、历史,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涉及的著名人物和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励志和环保等方面的教育,使之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注重校本课程及活动渗透,结合学校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和乡土风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爱农村、爱家乡、爱劳动、知行合一、文明向上、敢于担当的良好习惯;设立校园公益道德讲堂,组织师生人人参与,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走进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