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广大附中宋喜盘【原题回放】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永不模糊,但在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作文类型】和去年一样,属于从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类型,由于把“你对……是怎么看的”这样一句话换成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所以更加既突出了审题立意,否则,就会在二、三类判分,从而突出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

也更突出了老师的指导性,如果指导不到位,就可能使学生“遗憾终生”。

【审题方法】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首先确定写作范围,把材料作文先转化为话题作文。

原材料有两段话,先看第一段:异(黑白照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日益模糊。

再看第二段:异(数码照片):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永不模糊,但在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这两段文字内容不相同,一个是叙述和评价“黑白照片”;一个是叙述和评价“数码照片”,这是“异”,但可以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即“同”——“照片”。

所以,凡是在“照片”,范围内的思考、议论、记叙、抒情,都可以在立意上判为一类卷。

【如何立意】原材料两段文字是并列关系,分别叙述和评价了“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所以可就一个方面立意,也可以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立意。

具体来说可有以下方面意义:1、黑白照片,永不退色的记忆。

2、黑白照片,模糊了记忆。

3、数码照片,永远的记忆。

4、数码照片,不再有珍惜。

5、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各有优劣【如何展开】新课标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所以就相片而相片,绝对是不深刻的。

不能展现考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是不深刻的。

如何写出一篇有思想的文章呢?可遵循以下思路:议论问:照片——时代——文化——思想——情感——反思记叙文:照片——一段往事(经历、记忆)——点出思想(情感、文化、观念)【教师下水作文1】数码时代之困惑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成员罗燕廷网络上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一句话道出了在科技突飞猛进,数码产品充斥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所导致的感情危机。

确实,在数码时代,人与人的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有一位父亲,他发现儿子没事就喜欢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有时又拿着手机拍照。

当父亲向他问起问题时,儿子总是漫不经心地回答,且眼睛从不离开手机。

父亲感伤地说,以前,父子俩相处得轻松愉快,有了手机这个“障碍”,父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一两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说自己与父母无法沟通,有没有想过,自己本身有没有给机会父母和你沟通?面对面的不好好说话,难不成要到微信、QQ空间里去交流?人与人的感情是需要维系的。

有一个词语叫做“礼尚往来”,说的就是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相互探望,嘘寒问暖。

慢慢地就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相知,甚至成为刎颈之交。

你看“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是喝了多少坛子的酒,出生入死过多少回关系才会变得那么铁的。

礼尚往来的过程保证了感情的真与诚,脱离、跳过了这一过程的情感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相对落后的“非数码时代”,一次平凡的送别都会引发无限的感伤。

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叹,高适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慨,孟浩然有“日暮孤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之痛,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当然,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但何以现今不再见“断肠人”了呢?古人一别,不知归期,其情当然浓郁,今人一别,千里之外,一日可还,且在去途与归途中仍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可对话可视频,可微信可QQ,哪还有那份“断肠”的念想?就算是李白,怕也不会有那份心思去吟风弄月了吧。

久而久之,人不是变得愈来愈麻木、愈来愈冷漠了吗?到那时可真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了。

可见,数码时代对感情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不过话得说回来,数码产品也不是一无是处,凡事都得两面看,数码技术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光彩,在很多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恐怕是应了“针无两头利”那句俗语吧。

2014-06-07急就【邹天顺简评】作为我工作室成员,罗老师第一个完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下水任务。

文章急救而成,但写得很有特色。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而最后却让你豁然开朗。

文章读完了,观点鲜明了,作者的意图当然也“你懂的”了!文章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整篇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人文情怀,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的穿越,加上文章的语言活泼得很有灵气,给了读者愉悦的美感享受与文化熏陶!【教师下水作文2】何事秋风悲画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行走,而时代的发展总会在人类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在到今天的科技时代,文明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发展的一大步。

但人类又是一个会思考的精灵,面对大时代,我们往往显得步履蹒跚,于是我们就会哀叹、自怜,当然也在哀叹、自怜中反思。

不得不说,我们是一个情感复杂的矛盾体,对于时代的发展,我们爱之,也怨之、怜之,而其实,正如人生难以如初见,奈何秋风非要悲画扇?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个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人类的矛盾之处,就如黑白胶片的时代,面对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为数不多的照片,我们深知这代表人生印记的影像的珍贵,我们希望这样的印记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而在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那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照片却又让我们觉得若有所失,因为太容易获取的“点滴”往往也代表着无需珍惜。

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焦灼的矛盾中怨之、怜之。

这是人类的“维纳斯”之憾。

面对这样的遗憾,现实却替我们给出了答案。

若论黑白胶片时代的代表,恐怕非柯达莫属。

那一圈圈的胶卷,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父辈多少的青春年华,也留下了我们年幼时的纯真印记。

一张照片背后往往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情谊。

但是,再美好的记忆,再珍贵的情谊,在无情的时间面前总归渐渐淡忘、消退。

而曾为我们留下无数印记的柯达,也因无法跟上数码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也走向没落、消亡。

时间终归是会流逝的,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代表着的是我们的美好印记,但并不指向着我们的未来。

我们可以籍照片追忆过往,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沉溺过往。

我们可以怀念那纯真的青春年华,但却不应停止成长;我们可以为那流逝的过往而黯然神伤,但却不应拒绝未来。

人类那柔软的心灵,滋长了情感细腻的诗人情怀,而我们那睿智的头脑,更因引领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

所以面对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我们可以怜之,但却不应对那代表新生活的数码照片拒之、怨之。

须知,当某处风景渐行渐远的同时,也有另一处风景向你款款而来。

更何况,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与情感的记忆并不冲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都只是情感印记的载体,只要情感未变,那些值得珍惜的生活“点滴”又怎么可能被稀释呢?电影《归来》中,因为女儿的不解与怨恨,几乎把所有照片中的陆焉识的头像都抠掉了,以致当失忆的冯婉瑜面对已然归来的陆焉识时视作路人。

陆焉识看似归来了,但却是永远也无法归来了。

而如果剧情可以假设,当那无数的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数码照片放在冯婉瑜面前时,那不是更美好的归来吗?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可以珍藏记忆,更重要的是,科技与情感并不冲突,而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思考如何维系彼此的真情,增进彼此的沟通,其实才是我们面对时代发展的应有态度与行动。

春花的凋零会为了孕育那盛夏的果实,以期那金秋的收获。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由黑白胶片的时代步入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不是一件值得哀叹、悲伤的事情,科技为我所用,记忆更需珍藏,情感更应维系,若然如此,何事秋风悲画扇?【教师下水作文3】什么让你“模糊”,什么让你“清晰”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葛福安看过《开国大典》,记得毛泽东的那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得益于当今的科技,看到的是彩色,是唐国强健康自信的脸。

但在彩色的镜头中,却夹有一段黑白胶片,那是当年的纪录片,是伟人领着他的团队登上城楼的时刻。

如果没有这段“黑白”,我觉得唐国强演得真“出彩”,简直那就是“毛主席”,但是,有了这段黑白,我觉得,他更多的还是“唐国强”。

“黑白”与“彩色”,“胶片”与“数码”,看似不是同一等级的选手,在给人的印记上,却可能有着反转过来的效果,那么,“照片”,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也许有人会说是时光,是风。

是的,有人恶俗而真实的称“时光是把杀猪刀”,它杀死了青春靓丽而成为满目沟壑,它杀死了彩色绚丽而成为黯淡无光。

但当它在得意长笑之时,却无法抹去我们心底的亮色,因为你,“相片”给它的是假象,你把真色彩珍藏于我们的内心,你和我共同保鲜着一段时光的记忆,它让我们催眠于假象之下,只要我和我爱的人轻启你那一页一页,那一段段鲜活的生活便“复活”了。

不过,有人觉得应该让“鲜活”永远鲜活,于是,他们发明了数码技术。

数码,如同一切的高科技一样,它因便捷而易得,因易得而丰富,因丰富而稀释。

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它无情的改变着,比如,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昔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而再不会有“骑驴过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

愈清晰却愈模糊,愈丰富却愈单薄……当然,数码时代的到来,没有谁能拒绝它的诱惑;科技推动的时代,没有谁做成真正的“隐者”。

但是,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的神妙液体,也无法回避时光的淘洗,也无法避免时光对它的“萃取”,只要是“值得珍藏”,只要我们让内心细腻起来,被科技快捷了的生活也会成为“慢放模式”,单薄了的内心也许因此丰厚起来。

毕竟今日的数码,也许就是明天的“胶片”。

当初的黑白胶片,也是科技使然,相对于数码技术,犹如竹简刻字与活板印刷。

未来的科技走向何处,谁能知道呢?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技术”会替代“数码”,那里,人们会从电脑里打开数码照片,就如同耄耋老者寻找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不泛黄、不模糊”的照片,相对于“新技术”,也会一样“模糊”,一样“清晰”。

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你和我一样,“懂得”!【教师下水作文4】且看且珍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吴丰强无论是老照片,还是新照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刻痕,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