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测量
3、精密三角高程传递线路水准基点 桥面与地面高差大于3m时,水准测量传递有困难 时宜采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光电测距 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高程。 仪器到棱镜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00m,最大不超过 15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m。
中间设站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高程应进行两 组独立观测,两组的高差之差不应大于2mm,满足要 求后,取两组高差的平均数作为传递高差。
建筑变形测量水准观测的限差(mm,n为测站数)
单程 检测 往返较差 基辅分划 基辅分划 双测站 级别 已测测段 及附合或环 读数之差 高差之差 所测 线闭合差 高差之差 高差之差 特级 0.15 0.2 ≤0.1√n
≤0.07√n ≥0.15√n
一级 二级
三级
0.3 0.5
2.0
0.5 0.7
3.0
0.7 1
1
注:(1)单位为mm (2)对于数字水准仪,同尺两次读数之差不设限差,两 次高差所测高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四、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检查
等级 一等 二等 测段、区段、路线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检测已测段 环闭合差 高差之差 环:2√L 4√L 3√R 6√R
0 0.3086H 0.72107 H 2
为水准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采用 1901至1909年赫尔莫特正常重力公式:
0 978.030 ( 1 0.005302 sin 0.000007 sin2)
2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的处理: a)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但与另一单程的不符值不超限,取重测结果; b)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限,且其中数与另一单 程高差的不符值也不超限,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c)若a中的重测高差(或b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 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 d)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方向观测 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 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 作为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下图是水准路线布设,要求 b1I1 b2 I 2
考虑到仪器i角的变化和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视距小于500m,渡河方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 成观测工作。
常用以下布网形式:
选点需注意以下事项: (1)两岸地形相似、高度相差不大而跨越距离较短; (2)草丛、沙滩、芦苇等受日光照射后,上面空气 中温度变化很快,产生折光影响复杂,避免视线穿过 它们上方; (3)测站距离河水水平距离相等,并应大于2m; (4)两岸视线离水面高度应相等,不低于2m (300m以内)或4√Sm(大于300m,S为跨河视线公 里数); (5)视线高度不满足要求时,建造稳固的观测台或 标架。
回顾一下: (1)“后前前后”和“前后后前”的观测顺序主 要基于什么原因考虑? (2)精密水准测量中,测段为什么要求偶数站完 成?
三、测站检查
等级 一等 视线 长度 ≥4且≤30 视距 视距差 累计差 ≤1.0 ≤3.0 视线高度 ≥0.65且≤2.80 重复 测量 次数 ≥ 3次
二等
精密水准 四等
≤0.3√n ≤1.0√n
≤3.0√n
≤0.2√n ≤0.7√n
≤2.0√n
≥0.45√n
≥1.5√n
≥4.5√n
注: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同尺两次读数之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 差执行基辅分划高差之差限差的规定。
七、轨道控制网(CPIII)水准测量
CPIII控制网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 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路线附合长度 不得大于3km。 CPIII水准网与线路水准基点联测时,按精密水 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 相邻CPIII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计算公式:
M
/ L
4n
Δ: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L: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附合路线或环线超过20个(高铁)时,以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计算公式 为:
MW
பைடு நூலகம்
WW / L
N
W:经过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L:水准环线周长(km); N:水准环数。
3、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光线弯向密度大的一方,形成垂直折光,对测 量高差造成影响。 若是倾斜地面,离地面近的大气密度大,发生 较大的垂直折光,前后不能消除。选择缓坡或缩短 视距。
为了减弱垂直折光对观测高差影响,规范还规 定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可以 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 4、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布设水准路线离输电线50m以外;若跨越时, 垂直通过,并将水准仪安置在输电线正下方。
一、光学测微法
觇板用铝板制作,涂黑或白色。矩形标志线的宽 度一般为视线长度的1/25000,长度为宽度的5倍。 安置整平仪器后,测量人员指挥司尺员上下移动 觇板,直至觇板上矩形标志线被望远镜中楔形丝平 分夹住,读取觇板指标线在水准尺上的读数。 再移动觇板,精确对准水准尺最近一条分划线, 用光学测微器测定指标线的平移量,精确测定读数。 多次测量求平均数。
2、精密水准仪需1mm级或更高精度,并经过年检。 3、选择合适的水准路线: (1)坡度小; (2)避开土质松软、强电磁场地段; (3)避开高速公路(30m)、铁路(50m); (4)避免通过人车频繁街道、河流、湖泊、沼泽 与峡谷等障碍物。
4、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1)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旋转180°,气泡仍居中, 无需检验;否则需要校正。 旋转水准仪180°后,调整圆水准的三个校正螺旋, 使气泡向中心位置移动偏移量的一半,其另一半通过 脚螺旋调整;不断重复。
六、变形监测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不同监测等级的测 站视线长度、视距差、累计差、基辅高差之差等测 站限差及测站高差中误差 基坑回弹观测时要求最弱观测点相对邻近工作基 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变形测量 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观测点测站 高差中误差 (mm) ±0.05 ±0.15 ±0.5 ±1.5 视线 长度 (m) ≤10 ≤30 ≤50 ≤70 视距差 (m) ≤0.3 ≤0.7 ≤2.0 ≤5.0 视距 累计差 (m) ≤0.5 ≤1.0 ≤3.0 ≤8.0 视线 高度 (m) ≥0.8 ≥0.5 ≥0.3 ≥0.2
1 s x1 s 1 l1 x1
l11 x1 1 1
同理:
l1 2 x2 1 1
水平视线方向读数为:
A1 a1 x1 1 A ( A1 A2 ) A2 a2 x2 2
一测回观测工作及程序: (1)观测近尺 用光学测微器读数,进行两次照准并读数。 (2)观测远尺 转动光学测微器,保持平行玻璃板垂直。 精确照准标志线1、2、3、4,读取倾斜螺旋分 划鼓读数或水准气泡两端读数,称为往测。 相反,进行返测。 上述过程为上半测回。下半测回搬至对岸进行同样 操作过程。
二、倾斜螺旋法 利用水准仪微倾螺旋使视线倾斜照准对岸水 准尺上特制觇板的标志线,利用视线的倾角和标 志线之间的已知距离间接求取水平视线在对岸水 准标尺上的精确读数。
如何确定视线的倾角? 通过倾斜螺旋分划鼓的转动格数或水准器气泡 偏离中央位置的格数确定。 跨河宽度为s米时,觇板标志线的宽度a: a=s/25(mm) d=s*80"/ρ"(mm)
高程控制测量
§1 水准测量
水准数据合格的判定指标有 哪些?
一、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观测环境---温度变化小、阴天无风天 气,以下情况不应测量: (1)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2)中午前后两个小时内; (3)水准尺影像跳动剧烈时; (4)气温突变时; (5)风力过大时致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K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当水平距离为10km时,水平距离对应的圆心角为 5',近似认为∠PCM=90°,则:
MC s0 tan12
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2 s0 K 2 h12 s0 t an12 i s0 v2 2R 2R 1 K 2 s0 t an12 s0 i v2 2R
(2)i角检校 a方法:
b方法:
二、测量过程的要求
测量开始前水准仪开箱30min,并预热测量不 少于20次。 测段间架设偶数测站进行测量。
数字水准仪往返测观测顺序 : 奇数站---后前前后 偶数站---前后后前
精密水准的误差来源 1、两水准尺零点差的影响 两把尺子的零点误差不等对测站高差造成误 差。
§3 跨河精密水准测量
一二等水准测量跨越江河、峡谷、湖泊等障 碍物的视线长度100m以内时,使用一般方法进 行施测,测站上应变换仪器高,两次高差之差不 超过1.5mm,取中数。 视距超过100m时,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 选用特殊方法。
跨越障碍物视线过长时: (1)前后视距不等,仪器i角误差影响随视距差 的增长而增大; (2)地球曲率特别是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增大, 并且大气垂直折光受地形、视线高度、空气温度影 响而发生变化。 (3)水准尺上的分划值读数在望远镜中难以辨 认。
数据处理软件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评审合格。 区段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 值应≤±3mm。后一区段CPIII网平差,应采用联测 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对CPIII 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 相邻CPIII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复测与原测成果高程较差≤±3mm,相邻点的 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2mm时,采用原成果。 较差超限时,分析原因,确认复测无误后,采 用复测成果更新。
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 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 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两点高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