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
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
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
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
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
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
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
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以生态农业观光园、采摘果园、民族风情表演等为主导的产品,仅局限于观光层次,而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提供能满足游客观光、购物、猎奇、尝鲜、休闲、度假、参与等多种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的发展尚不成熟。
同时,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较为粗放、景点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发展格局。
(2)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尚未确立。
早期云南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低端产品,主要依赖省内游客的自给自足,省外客源较少。
以致目前云南乡村旅游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乡村旅游形象较为模糊,没有形成对中、远程旅游者的吸引力。
因而云南乡村旅游需要根据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乡村旅游形象建设,塑造云南乡村旅游品牌。
(3)乡村旅游建设投资乏力。
乡村旅游开发一直以来被人们看成是一项低投入的开发项目,因而云南各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规模都不大,投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式单一,投资比重偏小,甚至没有任何投资。
根据调查统计,各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投入少,乡村旅游大多是经朋友、回头客或口碑传播。
因此,全省乡村旅游投资资金不足,项目执行力度不够,制约了云南乡村旅游资源向资本的转换。
(4)乡村旅游未形成产品体系。
云南省的乡村旅游没有形成由低至高各个层次有机衔接的旅游产品体系,还处在分散经营、自发发展、单打独斗的状态,因而旅游产品形象不鲜明,市场营销售零散,产品信息还难准确及时地传递到旅游消费者。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分析(1)优势(Strengths)①高品位和高丰度的乡村旅游资源。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多为原生态和原真性的资源,不仅资源赋存量大,品位高,而且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
首先,乡村生产几乎涵盖了全国农业生产各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农事活动;其次,拥有各种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和生活习俗;第三,第四,分布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农耕生产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等等。
这些都为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提供的坚实的资源基础,②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客源市场。
云南地处面向东南亚、南亚通道的重要通道“连接点”上,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主要门户。
云南的乡村旅游既面临省内和国内庞大的客源市场,同时也面临海外和国外极具潜力的客源市场。
云南乡村旅游在吸引省内客源市场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挖潜省外和海外客源市场方面仍然拥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尤其是以云南省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和本土文化吸引省外和海外游客方面尚未完全发挥应有的潜力。
③拥有较高的旅游产业势能。
云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地位逐渐凸现,已经成为益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仅在云南省仅次于烟草产业。
同时,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开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举办节庆活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实施依法治旅等发展旅游的丰富经验,不仅为乡村旅游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氛围,还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劣势(Weakness)①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云南省主要以山地地貌为主,虽然外部交通通过航空建设,其可达性和舒适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甚至在全国还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但是,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其基础设施条件和卫生条件已经成为制约云南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的瓶颈。
结合云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三通”工程的契机,改善云南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条件是重要方向。
②旅游项目投资过度依赖外来资金。
乡村旅游发展的载体是农村和城市郊区,这些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此决定了乡村旅游目的地自身资金天生短缺。
然而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它涉及产品开发、村容整治、基础设施、宣传促销等方方面面,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
由于自身就属欠发达地区,也非外资非常关注的地区,未来云南乡村旅游开发对外来资金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③云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尚未树立。
云南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已经树立,但云南乡村旅游形象并没有确立,乡村旅游在云南省旅游业中所占地位和应该形成的产品形象都还模糊不清。
因此,云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基本缺失,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缺乏规划和投入,以致目前主要依赖省内游客的自给自足,省外客源较少。
④乡村旅游管理和保护能力欠缺。
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还处于大力发展阶段,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规划、投资、开发和建设,而对科学、经营、营销和保护等能力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目前一些地区偏重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管理,加之人才的缺乏和,乡村旅游管理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水平低,这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挑战。
(3)机遇(Opportunities)①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乡村旅游发展可抓住国家政策扶持和优惠的机遇,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存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更好地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
②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带来的机遇。
云南省自2005年启动旅游业“二次创业”以来,已确立了“富民为先”的发展战略,作为云南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拥有“富民”的特殊意义和实践“富民”的重要价值,乡村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深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突破口,乡村旅游将云南旅游“二次创业”获得空前发展的机遇。
③假日经济常态化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改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增长迅速,并呈现出国内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经济发达地区旅游需求强劲、假日经济常态化发展三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以承载城镇消费者的期望,而面临巨大的市场诉求和空前的市场机遇。
④云南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机遇。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城镇化能够为乡村旅游储备更多的客源,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甚至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极点”。
目前云南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云南城镇化进程将会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使舒适恬静的田园生活更加让人的向往,也使乡村旅游的资源变得更加宝贵。
(4)威胁(Threat)①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面临遭受破坏的威胁。
乡村旅游所依托的当地自然环境、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在旅游者大量来到地必定会给旅游地的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带来一系列影响。
随着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大量游客将涌入乡村旅游地,各种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将成倍增加,农业生产将受到影响,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些都会给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挑战。
②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和经营方式同质化的威胁。
随着各地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遍布云南省大大小小的县域及乡镇,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不同文化开发乡村旅游。
但是也全省乡村旅游存在着形式趋同和产品同质,差异胸和特色性不足的弊端,没有完全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白花齐放的格局。
因此云南乡村旅游就需要考虑开发的针对性,尽量使各地乡村旅游形成自己特色和品牌。
③乡村旅游对传统农业经济的替代威胁。
传统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础产业部门,与乡村旅游业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弱质性,这表现在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利益低下。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益与旅游发展效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可能替代传统农业生产,进而造成农民“弃农从旅”,以及以土地为主的农业资源的荒废,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粮食安全。
表5-1 云南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策略总体来说,云南省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共同决定了它的发展机会。
根据SWOT分析结果,虽然云南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和不足,但云南省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发达的旅游业,将使云南省乡村旅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