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诗五首PPT课件
第二句: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
地。此句的“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 绵深重。
第三句:何当:什么时候。
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第四句:却话:再来叙说
此句说的是今夜“我”思“君”而 不得归的情 景。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 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令人的思绪 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关于诗歌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新诗。
其中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句数、字 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规定。分绝句和 律诗两类。
①绝句 全诗共4句一首,(分五绝和七 绝)。
②律诗,全诗8句,分为首联、颔联、颈 联和尾联4联。(分五律和七律)
古诗鉴赏指要: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 表作《王佑丞集》,其诗有《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观猎》、 《送元二使安西》等。
• 【预习检查】
• 1.来日: 来的那一天。 • 2.绮窗:(qǐ) 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
的丝织品。
• 3.寒梅: 冬天开的梅花。 • 4.着花: (zhuó) 开放;着花,开花
白话语译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您从我久別的故乡而來,应 该熟知我故乡的近况吧。
白话语译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您来的时候, 窗前那棵寒梅 树开了花沒有?
归纳探究
1 )“故乡”为何出现两次?
热烈急切的思乡情
2)久别遇故乡人,应问之事何止万千,
作者为什么独问“寒梅着花未”?
这里的寒梅已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了,
1.作者名片
李商隐(约813—858年),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小李杜”
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 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 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 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
2.题目解说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 即其夫人。“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 “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 安,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所以“寄北” 文题蕴含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 夜雨时”?
❖ “何当…却话…”这两句诗是超越时空对未来 欢乐相聚的憧憬,如同电影的“切入”——在 未来的画面中切入如今的现实。面对巴山的 凄风苦雨,诗人想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 友人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雨 中又提起现在的“我”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 境。用相聚的欢乐反衬今夜的愁苦,这情景 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 夜雨中孤寂与痛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 景交融。
潇湘: 指今湖南一带
秦: 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少时聪明,7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 他为“一代风骚主”,僖宗时进士,官至官都郎
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
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著有《云台编》。
它已被诗化、典型化了,成为了一个意象。
诗人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情感 具象化了,集中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写作特色
1.白描手法
诗的一二句用白描语言,简洁地将“我”在 特定的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 表现得栩栩如生,把“我”久居在外,忽遇 故乡人,急欲想了解故乡事之迫切心情,表 现得淋漓尽致。
握别诗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杨花愁杀渡江人。
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分别的了。
第六单元《诗五首》
杂诗
1题目解说—“杂诗”
是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 不定题目的诗。王维共写“杂诗”三 首,这是第二首。
《杂诗》——王维
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进士, 官至尚书右丞,具有多方面的才 能——书画、音乐,与“孟浩然” 并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同时还 精于佛理,以禅悟诗,意象超然, 故后世称之为“诗佛” 苏轼赞其
明确: 地点 人物
告诉我们是一首握别诗
画面疏朗,淡墨点染景色,重笔抒写愁绪,感
情深永,又不显沉重与伤感 。表达依依惜别 之情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字词解释
明确: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扬子江:长江下游的别称
“柳”与“留”谐音,
杨花 : 指柳絮 杨柳: 表示挽留之意 风笛: 风中传来的笛声。指离别时所奏的乐曲。 离亭: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又称“离亭”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思想感情:
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 他乡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作业布置
• 1.有感情地背诵《杂诗》和《夜雨寄北》 • 2.预习其他三首诗
诗五首
第二课时
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1、标题“淮上与友人别”交代了什么?
2.寓巧于朴
“独问寒梅”,可以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 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这种技巧又是通过平淡 如话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语言质朴、平淡, 却又韵味无穷,真正是“大巧若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第一句:两个“期”字,先停顿后
转折,一问 一 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 寄情山水 惜春悲秋 思乡念亲
建功报国 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 思乡怀人 相知相思
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 登高览胜 长亭— ——
——
诗中形象意义:
杜鸿梧圆杨梅古流大春落 鹃雁桐月柳花迹水海风叶 鸟
凄思惜傲怀叹开得失 思凉念别视旧惜阔意意 凄乡悲 凉伤伤 哀感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