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紧固件的疲劳

紧固件的疲劳

加强型螺纹与普通螺纹的主要区别在外螺纹的小径d1和牙根过渡圆角R,加强型螺
纹的主要特点是小径d1较普通螺纹大些,牙根过渡圆角半径增R大,减小螺栓的应力
集中,且对R有具体要求 Rmax=0.18042P,Rmin=0.15011P,其中P为螺距 而普通螺纹无此要求,甚至可以为平直段。
加强型螺纹
普通螺纹
1
1
3.2 改善制造工艺
紧固件的制造过程
原材料 → 退火拉丝 → 冷镦 → 热处理 → 磷化 → 滚丝→ 表面处理
其中对以下工艺加强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螺栓的疲劳
冷镦 → 热处理 → 磷化 → 滚丝
1
3.2 改善制造工艺
热处理
螺栓先热处理后滚丝成型,这样在螺栓的内部产生较大的残余压应 力,从而减缓裂纹的形成及发展,因而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3
一、疲劳的简介
疲劳失效是疲劳损伤积累的结果,经历了三个阶段 裂纹形成→裂纹扩展→瞬时断裂
疲劳断口分为两个区
疲劳区(光滑区) 脆断区(粗糙区)
4
二、疲劳的特征
疲劳断裂具有下材料的强度极限低,甚 至比屈服极限低
2、疲劳断口均为无明显塑性形变的脆断性突然断裂 3、疲劳断裂是微观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5
二、疲劳的特征
对于螺栓,其失效形式主要是螺纹部分的塑性形变和螺 杆的疲劳断裂
其中: 65%的破坏发生在与螺母联接的第一个螺牙; 20%的破坏发生在螺纹与光杆的转变处; 15%的破坏发生在螺栓头与螺杆过渡圆角处。
6
三、提高紧固件疲劳强度的方法
提高紧固件疲劳强度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1、通过优化设计减小应力集中
轮螺纹和螺丝螺纹之间的摩擦力,这对滚丝后螺栓螺纹上的
应力分布及降低螺纹表面粗糙度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1
3.3 设置适当的预紧力
普通螺栓联接的螺杆拉力主要被最前面的三牙受力螺纹 承受.当初始预紧力足够大时.会使部分螺纹根部局部进入 塑性变形,同时在这些螺纹根部产生残余应力。螺纹根部产 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螺纹的疲劳强度。
其中热处理时还应防止脱碳现象的发生,对比无表面脱碳和有表面 脱碳情况下螺栓的疲劳强度。脱碳层由于碳被氧化,金相组织其渗碳体 (Fe3C)的数量较正常组织少,因此在力学性能上其强度或硬度较正常 组织低。通常存在表面脱碳情况下螺栓的疲劳强度下降19.8%。
1
3.2 改善制造工艺
磷化 螺栓表面磷化处理是为了防锈及稳定装配时的摩擦。但 是磷化处理同时也可起到减磨作用。在滚丝过程中降低滚丝
2、改善制造工艺
3、设置适当的预紧力
7
3.1 优化设计减小应力集中
严格控制螺栓的收尾尺寸消除应力集中,如下图所示: a、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 b、切制卸荷槽
c、螺纹收尾处切制退刀槽
8
3.1 优化设计减小应力集中
优化螺栓的头下倾角也可以有效减少应力集中
9
3.1 优化设计减小应力集中
采用加强型的螺纹
因此,如果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能满足预先的设计 要求,此时应该是预紧力越大.螺栓联接抵抗联接分离的能 力越大,抵抗预紧力松弛的能力越强.同时螺栓联接的实际 有效疲劳强度也越大。因此,增大螺栓联接的预紧力.总体
来说有利于提高螺栓联接抵抗循环外载作用下疲劳失效的能
力.使螺栓联接在振动冲击力与有限超载作用下产生疲劳失 效的风险变得更小。
紧固件的疲劳
目录 一、疲劳的简介 二、疲劳的特征 三、提高紧固件疲劳的途径
2
一、疲劳的简介
疲劳是指材料,零件和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者 某些点产生永久的局部性损伤,并在一定的循环次数后形成 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疲劳的特点 1、只有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才会发生。 2、破坏起源于高应力,高应变的局部。 3、疲劳损伤的结果是形成裂纹
1
3.3 设置适当的预紧力
同时.塑性变形后的螺纹还能改善螺纹受力分布,使螺 纹牙上的接触压力变小.由此也提高了螺纹的疲劳强度。如
此的改变,还可能会使螺栓联接中强度最弱的部位被转移到
那些强度相对更大的部位上去了。另外.在材料的屈服之后, 螺栓联接的预紧力的进一步增加也会受到限制。
1
3.3 设置适当的预紧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