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直流/中间继电器试验6.1 模块介绍该试验模块用来测试各种直流电压继电器、直流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直流中间继电器等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以及启动返回特性。
6.2 试验原理该试验模块根据给定的继电器的动作定值和时间定值以及它们的校验精度,自动进行动作时间、动作值、返回值的测试。
本测试模块的一次试验被分成三步进行:第一步:进行时间测试。
第二步:进行动作值测试。
第三步:进行返回值测试。
软件先进行时间测试,首先以设定的电压/电流定值的80%和120%的两个点作为测试点,这两个点中应该有一个点动作,其动作时间为时间测试值;此时软件从不动作点开始分10 步向动作点递变,当检测到动作点后,再由10 点中前一个不动作点向此动作点分10 步递变,以此类推,当动作点与不动作点之间的差值比上定值小于设定的精度时,软件将把此动作点做为继电器的动作值;然后进行返回值测试,方式与测试动作值基本相同,只是变化方向变为由动作点向不动作点递变。
6.3 试验界面介绍6.3.1 起表条件设置区用来设置开始计时的条件(主要用于时间继电器),包含输出后开始计时、接点动作后开始计时以及动作条件。
具体含义如下:输出后开始计时:指故障信号输出后,开始计时。
接点动作后开始计时:指在指定的继电器接点动作后,开始计时。
动作条件:用于设置开始计时的开入量条件,可以通过点击此按钮打开触发条件对话框来设置开入量状态,如图6-1 所示:图6-16.3.2 参数设置区包含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两个选项。
1)选择直流电压作为测试变量后,可以对直流电压的幅值、电压定值以及电压定值的精度、动作时间以及动作时间的精度进行设定。
若有需要还可以设置需要输出的直流电流量。
2)选择直流电流作为测试变量后,可以对直流电流的幅值、动作时间以及动作时间的精度进行设定。
若有需要还可以设置需要输出的直流电压量。
6.3.3 接线图形区用来显示进行试验的正确接线。
6.3.4 开关量设置区该区包括了开出量和开入量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见【软件功能详述-状态量】中的开关量设置和显示部分的介绍。
6.4 注意事项1) 动作时间设定的时间必须比继电器的定值要稍长,确保继电器有足够时间动作。
2)动作条件中的开入量不要与检测继电器动作信号的开入量设置成同一个,否则将无法正确判断动作逻辑。
6.5 试验实例试验内容:继电器启动值、返回值搜索验证保护定值:直流电流继电器启动值6A,返回值5.5A,动作时间1S,需要附加电压100V。
试验步骤:第一步:试验接线(I+)接到测试仪的Ia(I-)接到测试仪的In第二步:在试验设置页中进行参数设置选择输出后开始计时,点击直流电流单选框。
设置直流电压100V,电流定值为6A,精度5%,动作时间2S,精度0.1S,如图6-2 所示:图6-2第三步:设置第一路开入量为闭合有效,箭头向下,如图6-3 所示:图6-3第四步:检查试验接线和参数设置无误后,点击按钮进行测试。
第五步:查看并分析结果试验完成后在结果页中查看试验结果,若需要将结果进行归档或生成试验报告,可以通过使用鼠标右键打开右键菜单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7节谐波试验7.1 功能介绍该模块用来模拟电压、电流谐波量变化的情况,从而达到对保护装置的谐波制动定值、谐波采样定值进行验证的目的。
7.2 试验原理该试验是一种静态递变试验。
在试验中,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谐波量叠加到选定的通道中。
该谐波量按照一定的步长从起始值向终止值进行变化,当变化到某个值时保护动作,此时测试仪切断输出并结束试验。
另外在试验时,还可以叠加附加的一些固定的谐波量。
7.3 试验界面介绍7.3.1 谐波波形显示区用来显示当前选中的测试项目中电压、电流通道的波形。
7.3.2 开关量设置区该区包括了开出量和开入量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见【软件功能详述-状态量】中的开关量设置和显示部分的介绍。
7.3.3 项目编辑区点击项目编辑工具条中的按钮后,打开项目添加对话框,如图7-1 所示:图7-1界面中各设置项的含义如下:谐波定义框:用来设置谐波的输出值,可以设置将要进行测试的谐波次数、变化通道以及中谐波的变化范围。
并且可以通过选中“附加谐波”选项附加额外的谐波量。
各设置项的含义如下:谐波变量:下拉列表,用来选择要进行测试的谐波次数(直流以及2 到20 次谐波)变化通道:选择将谐波叠加到哪个输出通道上。
起始值:谐波变量变化的初始量,定义为相对于基波的百分含量。
终止值:谐波变量变化到此值后结束试验,定义为相对于基波的百分含量。
变化步长:谐波递变变化的步长值,定义为相对于基波的百分含量。
每步时间:谐波变量每变化一步后保持的时间。
附加谐波:选中此选项后将在输出时附加谐波定义中定义的谐波量到实际的输出中。
谐波定义:命令按钮,用来打开谐波定义话框来定义将要附加的谐波量基波定义框:用来设置将要输出的基波量。
谐波定义对话框:用来定义附加到输出中的谐波含量,如图7-2 所示:图7-2谐波图形显示:显示当前正在设置的通道的谐波波形。
当前通道:用来选择当前要定义谐波的通道。
总谐波含量:用来显示当前通道的总谐波含量。
谐波列表:用来定义当前通道需要叠加的各次谐波的含量和初始相位,列表中第一列是一组多选按钮,选中(有“√”)则代表要将该次谐波叠加到对应的通道中。
7.4 注意事项1)在谐波输出时,所有谐波量,都是按照基波的百分比进行计算并输出的,所以在基波定义中必须输入相应基波值。
2)本试验中可以变化的谐波分量只能有一个,但是附加的固定谐波可以在每一个通道上叠加多种谐波,而且每个通道的设定可以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每个通道分别定义。
7.5 试验实例试验内容:二次谐波制动系数验证保护型号:PST-1200 数字式变压器保护装置保护定值:差动动作电流2A,二次谐波制动系数0.15试验步骤:第一步:点击项目编辑工具条上的按钮,打开项目添加对话框。
第二步:设置谐波量:谐波变量、变化通道、以及谐波变化的范围谐波变量选择二次谐波,变化通道选择I1 通道(及电流A 相),谐波变化的范围:起始值20.00%,终止值14%,变化步长0.2%,每步时间1.00S。
故障类型A-E,电流IA 幅值设置3A(大于动作电流即可),相位设置0 度,如图7-3 所示:图7-3第三步:检查各设置是否正确。
检查结束后按确定按钮返回试验设置界面第四步:设置第一路开入量闭合有效第五步:检查试验接线和参数设置无误后,点击按钮进行测试。
第六步:结果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动作值:二次谐波15%即0.152.动作时间: 0.059S3.误差:与整定定值比较,得出误差范围4.结果分析:通过误差比较,正确分析实验结果5.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实际动作值和动作时间与保护整定动作值,动作时间误差在5%以内,所以实验正确。
第8节距离搜索试验8.1 模块介绍本模块可用来对距离、失磁、失步等保护元件进行测试。
通过本试验模块,可扫描各种形状的阻抗边界特性,如多边形、圆形、弧形等动作边界。
8.2 原理介绍该试验有1/2 逼近和线性逼近两种搜索方式。
1/2 逼近: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二分法搜索,对于每条设定的扫描线段,软件先用线段的两个端点所对应的阻抗值分别进行测试,并获得两个动作时间,若两个动作时间不相同则认为在两点之间包含一个或多个段的分界点(我们称其为边界点),然后对此线段进行二分,测试其中点,并得到该点的动作时间,然后将此时间分别与两个端点对应的时间进行比较,若时间相同,则表示此点与该端点在同一段内,若时间不同,则表示此点与该端点之间存在边界点,重复上面的步骤,就可以快速的缩小搜索范围,当线段的长度小于给定的搜索误差时,则认为此线段的中点为边界点。
设两点的时间分别为t1 和t2,设定的分段时间为△t,阻抗相对误差为△Z1,绝对误差为△Z2,当前线段的长度为△Z,则分段满足下式:|t1-t2|>△t△Z<2×Max{△Z1,△Z2}线性逼近:此方式一次只能扫描一段,在进行试验时必须将其它段退出。
对于每一条设定的扫描线段,在线段范围内的所有边界点,软件先用线段的两个端点所对应的阻抗值分别进行测试,判断两点是否动作,若两点都动作,则认为此线段在动作区域内;若两点都不动作,则分三等分进行测试,试图找出其动作与不动作之间的线段,若未找到则认为该线段在动作区外;若找到则阻抗从不动作的端点向动作端点按一定步长进行变化,一旦找到另外一个动作端点,则从最后一个不动作点按更小的步长向此点变化,直到线段之间的长度小于给定的搜索误差,则认为此线段的中点为边界点。
8.3 界面介绍8.3.1 公共设置区该区包括搜索方式的选择,输出控制的设置和搜索精度的设置,其具体含义如下:搜索方式:搜索方式的选择在界面的最上面,包含1/2逼近和线性逼近两种,可以根据需要用鼠标点击选择任意一种。
试验输出控制栏:包含故障前时间、故障时间、间歇时间、故障类型、阻抗计算、故障电流等设置项。
阻抗计算:可设置为电流恒定和电压恒定两种计算方式,选择电流恒定时,电流在阻抗计算时是常量;选择电压恒定时,电压在阻抗计算时是常量。
常量值设置在故障电流(故障电压)中。
搜索精度栏:包含阻抗绝对误差、阻抗相对误差及最小分段时间三个设置项。
阻抗绝对误差:用来设置在扫描时分段点的绝对误差。
阻抗相对误差:用来设置在扫描时分段点的相对误差。
说明:在进行搜索测试时,阻抗误差取阻抗绝对误差和阻抗相对误差中的最大值。
最小分段时间:用来设置在扫描时,区分不同保护区段的时间判据。
8.3.2 特征图形区该区用来显示被试品的特征图形,包含了阻抗边界特性图和 Z/T 阶梯特性图,可以通过图形上方的单选按钮进行切换显示,如图8-1 所示:图8-18.3.3 开关量设置区该区包括了开出量和开入量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见【软件功能详述-状态量】中的开关量设置和显示部分的介绍。
8.3.4 项目编辑区搜索线定义:用来编辑将要进行搜索的搜索线段,编辑好的搜索线段,将显示在试验项目列表中,列表中每一行代表一条搜索线,每条搜索线由搜索状态、搜索起点、阻抗角、搜索线角度、搜索线长度等参数进行定义。
其中:起点:用于设置搜索线段起始点的阻抗值。
阻抗角:用于设置搜索线段起始点的阻抗角。
搜索线角度:用于设置搜索线相对于起点的倾角。
搜索线长度:用于设置该搜索线段的长度。
说明:线段采用极坐标的表达方式,其中起点和阻抗角组成了起点的坐标,并与搜索线角度和长度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线段参数。
通过点击搜索线定义栏中的按钮,打开成批添加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扫描的圆心、半径以及角度的范围来添加一组扫描线,如图8-2 所示:图8-2具体含义如下:半径用来设置搜索线段的长度。
阻抗和角度用来设置搜索线段的起点坐标。
起始、终止、步长用来定义要添加的一组搜索线段的角度范围和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