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执行难和执行不能?昨天大法官这样说!
《攻坚执行难》——最高院二级大法官刘贵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最高人民法院二级大法官刘贵祥。
我记得刚当执行局长的时候到信访大厅接访,到了信访大厅一看,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当事人举着大牌子,牌子上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急卖判决”。
毫无疑问,这是当事人在向我们宣示判决没有得到执行。
看到这四个大字,确实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的确,官司打赢了却得不到执行,当事人怎么能够满意呢?解决执行难也是我们几代执行工作者的一个夙
愿和梦想,更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吹响了攻坚执行难的号角。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庄严地向全社会承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破除影响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展示了我们解决执行难、攻坚执行难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那么,执行难到底难在哪儿?
难点之一是查人找物难。
我们要执行一个案件首先得找到当事人,找到他的财产。
按照我们传统的模式,我们的执行人员是登门临柜、挨家挨户地跑银行、跑工商局、跑房地产登记部门、跑证券登记部门。
这么一个案件下来,费很长的时间、效率非常低、覆盖面也有限。
北京的执行法官在查了北
京的银行的时候没有找到存款,那当事人会说,那上海呢?深圳呢?他在这里银行有没有存款呢?好,我们的执行人员还要跑到上海,跑到深圳去查被执行人的财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把一个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把他的各种财产形式都查遍,大家可想而知何其之难!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每位执行人员,他手里的案件少在上百件多在几百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要紧紧依靠现代的科技和信息化。
2013年,我们着手建立总对总的覆盖全国、覆盖所有的财产形式四级人民法院都能够统一使用的网络
化的查控系统。
这个查控系统试图把银行存款、工商局登记的股权、房地产部门登记的土地和房产、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证券等等财产形式都纳入到一张网,达到一网打尽的这么一个效果。
目前为止中国总共有3900家银行,纳入我们这个系统的已经有3700多家。
近两年来,法院查控了几千万件的案件,冻结了两千亿左右的银行存款,查到了几千万的车辆和二十多万的船舶,可以说查控的效率提高了近百倍。
执行难的第二个难点是当事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
当事人自动履行民事判决的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不到10%。
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不仅不主动履行判决反而采取了一种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方法,一方面隐匿行踪一方面隐匿财产、转移财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最高人民法院循因施策、对症下
药。
我们果断地在2013年推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老赖黑名单”制度。
然后我们再联合有关部门对他进行信用惩戒。
联合信用惩戒我们由2013年的8家单位到2015年扩展到了44家单位,到2016年中央深改组在总结我们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了一
个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的一个重要文件。
这个文件发布之后,我们对失信被执行的惩戒项目扩展到了十大类一百多项,参与联合惩戒的部门也增加到了53个部门。
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坐飞机、坐火车。
我们用这样的办法总共自动拦截了八百多万人次坐飞机,三百多万人次坐火车。
很多人都尝到了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这样的后果。
我们通过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迫使当事人主动地履行债务的案件达到了整个案件的10%左右。
当然有的失信被执行人即使把他纳入失信名单了他也照样以身试法、暴力抗法、抗拒执行,我们对这样的情节严重的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了拘留、罚款和限制出境,构成拒执罪,对他给予刑事处罚。
近两三年来,我们司法拘留了14.7万人次,限制出境2.9万人次,判处拒执罪6000人,让我们的执行也要长出利牙铁齿。
执行难的第三个难点在于财产变现难。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查控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的时候,如果查到的是现金和存款,这是执行人员最高兴的一件事,因为把存款从银行里划拨过
来给当事人就可以。
但是我们查到的被执行人的财产多数是实物的房地产、车辆、证券等等,当事人要的是钱,我们必须通过司法评估和拍卖程序把这些东西给他们转换为资金,然后执行给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地在全国推广互联网司法拍卖。
我们指定了五个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拍卖平台。
我们这个全国化的平台今年试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拍出来的金额近上千亿。
通过这几年,我们总共拍出的拍品已经四五千亿了。
它的很多优点:第一个优点是成本低,为当事人节约佣金。
第二个优点就是由于它拍卖的受众范围广泛,参加围观的人多,竞标的人就多,拍卖的竞价的次数多,使我们拍卖的成交率和溢价率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个是便利简洁,当我们进行互联网拍卖的时候,作为参加竞买的人,他交了保证金之后,他拿着手机、拿着电脑随时在机场、车站24小时竞价。
对于我们要拍卖的拍品来说也是极其方便的,大的可以到房地产、大型的轮船、飞机,小的我们拍卖过猪马牛羊,最小的一个拍品6块钱的茶叶罐。
说到执行难的问题,我也特别想利用这个机会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个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客观的同时又是世界性的一个
难题,那就是执行不能。
被执行人完全丧失了执行能力,他不是赖账,他是没能力执行。
近几年的执行案件在节节攀升。
我2013年担任执行局长的时候,那个时候是280多万件,
2014年达到了300多万案件,2015年达到了500多万案件。
到了今年毫无疑问,肯定得突破600万。
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30%-40%的案件当事人是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履行能力。
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我给它概括了两大类:第一类是非自愿性的侵权性赔偿的债务。
第二类情况最典型的是企业债台高筑基本上达到了破产的状态,但是申请执行人不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
这么一个僵尸的企业进到了执行程序变成了僵尸案件。
上述这两种情形,我们没有执行程序的退出机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采取执行措施基本上是无济于事。
这种情况像雪球一样滚动,越滚越大,人民法院确实不堪重负。
我刚才说了,这种情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当事人所面临的一个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
对这部分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完善个人破产制度、完善我们企业法人破产制度、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说到执行难,还必须有一个必须要说的话题,那就是人民法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的各种执行措施都采取的时候,当我们广大的干警都在殚精竭虑解决执行难的时候,我们出现个别人乱执行、消极执行、吃拿卡要、冷硬横推,怎么能够让老百姓认可我们的执行工作呢?我们在坚定地用刮骨
疗毒的毅力猛药去疴,坚决清除我们内部的毒瘤,坚决清除害群之马,重塑我们的执行形象,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赢
得司法的公信力。
仅2016年我们实际执行到位的,也就是我们真金白银装到当事人口袋里面的资金是1.45万亿元。
我相信2017年还会突破这个数据,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执行虽然难,惟其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各级人民法院广大干警的辛勤努力,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能够实现,一定能够实现!扫一扫关注我们,
更多执行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