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2011年大工管理学入学考试真题一、名词解释1.管理工作的性质P9 (05年管理的二重性)答: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首先,管理是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结在一起的,同时,社会化大生产也要求通过有效的发挥管理职能来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获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社会化大生产无法进行,社会也无法发展。
因此,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2)其次,协调许多人的共同劳动,必然要充分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指挥和监督。
离开了这种指挥和监督,无法进行协调,社会化大生产无法进行。
此时,管理又体现出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属性。
2.霍桑效应(05概念07名解08问答09名解11名解12???呵呵)P49 答:霍桑效应源于霍桑试验,也称“宣泄效应”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上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霍桑效应”,企业必须懂得处理冲突的艺术,即紧紧促进与他人角色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补充一题简答)霍桑试验(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论)P49 50 51答:是指西方电器公司从1924-1932年在设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电话机工厂中实施的系列试验,该试验于1927年由梅奥教授所参与主持。
(Ps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他主持,只是确定他参与了O(∩_∩)O)(1)霍桑试验过程。
这个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2)霍桑实验的结果。
梅奥通过亲身参加和指导霍桑试验,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群关系理论,即: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3)霍桑试验的意义。
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他通过试验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学说为管理理论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以后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JIT(07名解08简答11名解12?名称解释发源地)P77答:JIT(just in time)即准时制生产方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的典范是丰田汽车公司,故又称丰田生产方式,现已被许多国家和企业采用。
JIT的本质是在必要的时候按必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把过去那种卖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观念改为生产卖的出去的产品。
完全按市场的需要量去组织生产,最大限度的压缩制成品、在制成品和外协生产的零部件的储存,力争做到零库存。
4.管理层次P200答: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在任何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之中,最高管理者由于受到时间、精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他不可能直接管理整个组织的所有方方面面的活动。
他通常是通过直接管理几个有限数量的下属管理人员,委托他们协助完成自己的部分管理责任。
这些承担管理责任的下一级管理员,又需要通过若干直接下属来协助完成其管理使命,依此类推,直至具体作业活动的管理。
这样就形成了组织中由最高管理者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层次的管理层次。
5.领导风格。
P271答:领导风格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他把领导者的基本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即独裁型、民主型、放任型。
勒温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低,只能大奥组织成员的社交目的,但完不成工作目标;独裁型的领导方式虽然通过严格管理能够达到既定的任务目标,但组织成员没有责任感,士气低落;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高,不但能够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组织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6.ABC分类法P350答;ABC分类法主要运用二八法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排列,将企业的物资按其资金占用比重排列,分为A、B、C三类。
其具体分类标准如下:A类:品种约占10%~15%,资金占用约70%~80%;B类:品种约占20%~30%,资金占用约15%~20%;C类:品种约占60%~65%,资金占用约5%~15%。
.通过分类,根据物质的重要程度及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
二判断1对P72错P260 领导是领导者及领导活动的简称。
题中给的太笼统,是动词概念,但又不全面。
3错4错5错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保健因素是会消除不满意,但是不会带来满意,那对应的激励因素就是可以带来满意了6错P43 是十七个这题好BT啊,我当时就打对了。
7.对P98对P50 教材上译的是《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但这个题中这个理论不知道为什么要加书名号。
不过我觉得是这个理论吧9对P15010对P213三、选择我答案写在上面了,如果错了就在qq告我就行,(*^__^*) 嘻嘻……四、知识运用(1)不会,20 bcgf(2)p168 固定成本为500万,变动成本为x ,销售额=(单位产品售价p—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1000=500+x所以变动成本为500万。
500+x=3000则x=2500Qo×(p-c)=3000Qe×(p-c)=1000则Qo=3Qe 所以经营安全率为66.6% 所以是安全的。
(3)P169一方案22二方案24三方案22所以选一三方案成本较小。
(我感觉非确定型决策法12年说不定会考)(4)领导权力中个人权力的两个方面及意义。
P266答:①个人权力包括专家权和感召权,是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权力。
这种权力不是外界附加的,它产生于个人的自身因素,与职位没有关系。
而且这种权力对下属的的影响比职位权力更具有持久性。
②专家权是指由个人的专长、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
在一个组织中,专家权力的实现来自于下属的尊敬和信任,即如果领导者具有某种专业知识、特殊技能和经验,能促进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就会更加赢得他人的尊敬,下属也更乐意于服从他的判断和决定。
③感召权是与个人品质、魅力、经历和背景相关的权力。
一个拥有独特的个人特质、超凡魅力和思想道德的人,会使你认同他、敬仰他、崇拜他,以至达到你要模范他的行为和态度的地步,这样他对你就有了感召权。
在组织中,感召权力的实现来自于下属对上级的信任,即下属相信领导者具有他所需要的智慧和品质,具有共同的愿望和利益,从而对他钦佩,愿意模仿和跟从他。
(5)①以上几所兵工厂通过流水线的分工生产,产生了如此的高效率,充分体现了早期的管理思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巨大作用。
②充分运用了分工的原则,劳动分工使每个人只从事单一性和重复性的作业,提高了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省了从一种作业到另一种作业所耗费的时间,也利于发现比较简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革和新机器的发明,从而形成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对标准化的运用。
各兵工厂的管理当局通过科学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因素,把各种最合理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工人在工作中采用了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的工作、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④(可以把判断第一题拿进来)以上充分说明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有效的管理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这个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而且是发生在15xx年的,那些管理思想都还没出来呢。
我的真题是回忆版的,问的是如何理解这种生产方式,也不知道原题是不是这样,不过11年考过的大题12年再考大题的几率不大了,所以就是随便看看啦)(6)略或者你补充下吧都是我个人的意见,你看见有做错的或者有异议的要帮我修改一下回发哦我接着整理10年的啦10年的我也是回忆版的没有判断题其他的题都很齐全。
2010年大工管理学一、判断(我没有题哦)二、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理论有哪几类?答:①“经济人”假设。
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先驱,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在自由经济制度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体现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
其后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对“经济人”假设进行了概括。
②“社会人”假设。
首先有霍桑试验的主持人梅奥提出的,该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工人有强烈的社交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③“自我实现人”假设,又称Y理论,由麦格雷戈提出,该假设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人除了有社会交往的需要外,还有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欲望。
④“复杂人”假设。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并且随着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因此,不存在一套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普遍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简述熊彼特的管理创新有哪几种表现形式?p10答:①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四、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P41答:科学管理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具体内容包括:①工作定额。
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计量定额。
②标准化。
要使工人在工作中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的工具、机器和材料,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企业管理当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成为一流的工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④差别计件付酬制。
首先要科学地制定工作定额,然后对不同的工作规定不同的工资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激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由管理部门来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操作方法,由工人执行。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关键是工人和雇主都要有精神革命,通过劳资双方互相协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对双方都有利。
泰勒科学管理是泰勒把19世纪在英美等过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
五、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10)P245答:组织变革是为了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组织效能为根本目的的一项活动。
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包括来自企业外部和企业自身的。
(一)外部因素:(1)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必须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开发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2)制度结构的调整。
随着改革的进程,企业面临产权关系的变化、管理体制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变化等都要求企业进行变革。
(3)技术的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组织固有的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